蔡卿卿,羅 昕
(徐州醫科大學,江蘇 徐州 221000)
所謂醫學生思想政治教育法治化建設是指以法治思想為指導,在培育未來醫療衛生事業工作者道德素質的基礎上,以提升其法治素養為重點目標的思想政治教育及其相關活動。
從其指導思想來看,醫學生思想政治教育法治化建設應以法治思想為指導,具體到我國當前所處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新時代,應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思想為指導,這樣才能更好地實現理論與實踐相結合,促進醫學生思想政治教育法治化建設實踐的發展。
從其內容來看,醫學生思想政治教育法治化建設應當以全面依法治國基本格局的內容為要點,讓醫學生在接受思想政治教育的過程中充分體會到相關法律法規和其他規范制定的科學性、其執行的嚴格性、其適用的公正性和其被遵守的普遍性。
從其重點目標來看,醫學生思想政治教育法治化建設意在培育醫學生道德素質的基礎上,著重提升其法治素養。在實施“健康中國戰略”的時代背景下,加強醫學生思想政治教育法治化建設,在培育醫學生道德素質的基礎上,從根本上提升其法治素養,有利于為實現十九大報告中提出的“全面建立中國特色基本醫療衛生制度、醫療保障制度和優質高效的醫療衛生服務體系,健全現代醫院管理制度”提供具有較高法治素養的人才基礎;也為在“全面依法治國”的大環境下,促進醫療執業行為法治化、醫療衛生行政管理法治化和醫患關系處理方式法治化,從而在有利于醫療衛生行業良性發展的同時,不斷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對優質高效醫療服務的相關需要。
當前,我國醫學生思想政治教育法治化建設的主陣地是與法治相關的思想政治理論課程的課堂教育,在各門課程中,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這一必修課程作為對于包括醫學生在內的非法學專業學生開展法治教育的重要渠道,在其思想政治教育法治化建設進程中發揮著基礎性的作用。然而,在不少醫學院校和綜合類院校的醫學相關院系,人文社會科學的發展得不到有效重視,包括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在內的思想政治理論課的課時得不到充分保證,這就使得醫學生難以在課堂上學到足夠的法律知識。除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之外,衛生法學這門課程對醫學生法治素養的提升也發揮著重要的作用。然而,與前者相比,衛生法學的地位則更顯得尷尬。雖然越來越多的醫學類院校和實力較強的綜合類院校當中的醫學相關院系開設了相關的專業和課程,但仍有不少學校未將衛生法學視作必需的教育教學內容。有些學校雖然開設了該門課程,但課時量非常少,有些學校僅以選修課的形式開設該門課程。關于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和衛生法學等課程的開課時間,不少醫學類院校將其安排在晚上或周末(周六或周日)而非白天或周中(周一至周五)。這種做法不僅與教育部2018年4月頒布的《新時代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工作基本要求》相關規定精神不符,而且影響了醫學生在課堂上的學習效果。
針對醫學生主干課程課業負擔較重的特點,許多醫學類院校對于作為非醫學專業主干課程但有利于推動醫學生思想政治教育法治化建設的課程考核要求較低[1]。部分醫學類院校對于包括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在內的思想政治理論課程的期末考查常年采用開卷方式進行,對于衛生法學等課程竟以“提交一篇相關主題的論文”作為期末考核的方式。這些做法雖然一定程度上減輕了醫學生的總體課業負擔,但不利于醫學生通過復習考試的途徑掌握法律知識。
醫學生思想政治教育法治化建設要求相關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不僅應當具有思想政治教育知識,而且應當具有醫學和法學知識。當前,處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一線的工作者主要包括承擔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工作的馬克思主義學院(部分院校尚未設置馬克思主義學院,相應教學機構被稱為社會科學部、思想政治理論部等)專職教師和負責學生日常管理工作的二級學院專職思想政治輔導員。就目前來看,國內醫學院校的馬克思主義學院專職教師大都是馬克思主義理論一級學科下的相關專業出身,思想政治教育理論水平較高,其中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課程任課教師的法律知識也較為豐富,但他們的醫學知識相對不足,對于學生在課堂上提出的與本專業相關的法律問題難以從醫學生視角進行深層次的剖析,使得思想政治理論課程在課堂教學階段難以達到思想政治教育法治化的最佳效果。在二級學院的專職思想政治輔導員隊伍當中,有相當一部分來源于本校畢業的醫學生,他們的醫學專業知識豐富但思想政治教育和法學知識的基礎卻相對薄弱。在平時的學生事務管理和思想政治工作中他們雖能更好地幫學生解決一些有關醫學專業的問題,但就總體工作效果而言仍然難以達到思想政治教育法治化建設的相關要求。
醫學生思想政治教育法治化建設要通過醫學院校制度化建設成果,讓醫學生在校期間充分感受到學校運行的全方位制度化特點,在潛移默化中提升自身法律意識與法治素養。然而,當前仍有部分醫學院校在其日常運行和管理過程中,由于把主要精力放在優勢專業的建設方面而忽視了自身的制度化建設,如相關管理制度缺失導致對于在學校運行的過程中所發生的一些事務缺乏具有可操作性的處置依據;在對于相關法規和政策的執行上的機械性、滯后性以及陽奉陰違的所謂“靈活性”,嚴重損害了相關規范在醫學生心目中的權威性;對于學生的具體獎懲依據不明,以及必要程序上的不完整,導致相關結果的公信力被削弱;當醫學生目睹或間接了解了發生在身邊的上述情況后,無論相關任課教師講得如何精彩,都很難再使學生樹立遵規守法的意識和對法治的信仰,使得醫學生思想政治教育法治化建設效果不佳。
全面推進依法治校是高等學校貫徹黨和國家全面依法治國戰略的具體體現,是推動醫學生思想政治教育法治化建設的基礎性措施。雖然早在黨的十八大勝利閉幕的當月,教育部就印發了《全面推進依法治校實施綱要》,在強調依法治校重要性和緊迫性的同時,闡明了全面推進依法治校的總體要求。但就當前不少醫學院校發展現狀來看,仍需在以下四個方面進行努力:(1)在相關規范的制定方面(以學校章程的制訂為例),應當遵循法制統一、堅持社會主義辦學方向的基本原則,以促進改革、增強學校自主權為導向,著力規范內部治理結構和權力運行規則,充分反映廣大教職員工、學生的意愿,凝練共同的理念與價值認同,體現學校的辦學特色和發展目標,突出科學性和可操作性[2]。(2)在相關法規和規范的執行方面,宜在嚴格按照有關規定內容進行操作的基礎上,通過其靈活性體現出人性化關懷特點,以培養醫學生在嚴格遵守相關醫療衛生制度的基礎上給予患者人性化關懷的基本素養。但在醫學生思想政治教育法治化相關課程的具體課時、上課時間和考核方式的安排方面,應嚴格執行教育部印發的《新時代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工作基本要求》等文件的相關規定,杜絕以“變通執行”為借口,違規壓縮醫學生獲得思想政治教育特別是法治教育資源的時間。(3)在相關規范的適用方面,以學生獎懲為例,通過正當程序來提升獎懲結果的公信力。具體來說,除了應當對于獎懲結果予以公示之外,還應公示該項獎懲所依據的具體標準,以及獲獎者或受罰者的具體優異成績(成果)或違規行為(涉及法律所保護的個人隱私除外)。對于公示期限內所收集的異議和申訴,要設置真實有效的受理和解答機制,確保當事人和監督者的各項程序、權利得到充分實現。(4)在法律法規和相關規范的遵守方面,學校的全體教工,特別是相關職能部門的領導和教師以及學校各類學生組織的學生干部應起到模范帶頭作用,讓遵紀守法的觀念真正轉化為醫學院校全體師生的一種行為和習慣。
醫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是推動醫學生思想政治教育法治化建設的主導力量。因此,加強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隊伍法治化建設是推動醫學生思想政治教育法治化建設的有效保障。從廣義上來說,當前我國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隊伍主要由專職教育者、兼職教育者和特定時間、空間對特定對象開展某種思想政治教育活動的人組成[3]。現階段,加強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隊伍法治化建設需要他們努力的方向和側重點不盡相同:(1)就思想政治專職教育者而言,作為醫學院校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程,特別是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課的專職教師,由于思想政治教育和法學知識較為豐富,而醫學知識儲備較少,需要加強醫學專業相關知識的學習,以增強思想政治理論課課堂教育對醫學相關專業的針對性。作為醫學院校二級學院思想政治專職輔導員,特別是本校畢業后留校工作的醫學生,由于醫學專業基礎比較扎實,而思想政治教育和法學知識的掌握程度相對一般,需要加強思想政治教育和法學相關知識的學習,以增強對學生進行思想政治教育和日常事務管理的育人效果。(2)就思想政治兼職教育者而言,作為醫學院校黨政干部、相關職能部門的領導和職工,他們在履職過程中的一言一行代表著學校運行的法治化程度,某種程度上決定著醫學生對本校法治狀況的評價[4]。因此,思想政治兼職教育者需要注意其履職過程中各種行為的合法合規性以及合理性,以保證依法治校的理念在醫學生心目中真正地生根發芽。(3)就特定時間、空間對特定對象開展思想政治教育活動的人而言,作為醫學生在醫院實習、見習期間“帶教教師”的臨床醫生,其診療行為所直接體現的醫德醫術和法治意識對于醫學生具有直接的教育意義。因此,當前作為“帶教教師”的臨床醫生應樹立“身教勝于言傳”的思想意識,充分重視自身在從業過程中各種行為的示范作用。
所謂“法安天下、德潤人心”,全面依法治國要求法治與德治相結合,醫學生思想政治教育法治化建設也需要法治教育與醫德教育相結合。當前形勢下,要著力做好如下工作,以推動法治教育與醫德教育互相促進:(1)要強化醫德教育對醫學生法治教育的支撐作用,重視發揮醫德教育的教化作用,提高未來醫療衛生行業的整體道德水平,在醫德體系中體現出醫療衛生事業相關法律法規的具體要求,發揮醫德對醫療衛生事業法治化建設的滋養作用,促進醫德規范體系與醫療衛生事業相關法律規范相適應。(2)要把醫德教育的要求貫徹于醫學生法治教育過程中,讓醫學生充分理解醫療相關行為法治化所體現出的醫德導向。(3)要使醫學生學會運用法治手段作為醫德行為的重要后盾,在患者違反法律法規,擾亂醫療秩序、侵犯醫療工作者權利時,勇于拿起法律武器,維護正常醫療秩序與自身合法權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