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 潔,張紅霞,周風華
(濰坊醫學院臨床醫學院,山東 濰坊 261053)
1973年,美國哈佛大學的心理學家David McClelland首次提出勝任力的概念,即能將某一工作中有卓越成就者與普通者區分開來的個人的深層次特征[1]。醫學研究生崗位勝任力是指研究生畢業后能夠從事臨床醫療工作的綜合能力。《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年)》《教育部衛生部關于加強醫學教育工作提高醫學教育質量的若干意見》[2],要求以強化醫學生臨床實踐能力和職業道德為核心,逐步完善教學質量監控體系,全面提高醫學教育教學水平,構建以臨床崗位勝任力為導向的人才培養目標,培養能夠滿足崗位需求的醫學生。構建以崗位勝任力為導向的醫學研究生培養質量考核評價體系,既能夠為病理學碩士研究生培養與管理提供依據,又可以完善病理學碩士研究生培養方案,明確人才培養目標,及時反饋培養效果,調整培養方案,突出病理學特色,為提高病理學碩士研究生培養質量提供保障。
目前,我國大多數醫學院校將病理學納入基礎醫學,沒有區分臨床病理學和基礎病理學,注重培養病理學碩士研究生科研能力,不重視實踐能力培養。研究生畢業后走上工作崗位常因實踐能力不強、對臨床病理知識只是略知一二,而不能勝任臨床工作要求,無法體現學歷優勢。這種人才培養模式阻礙了臨床病理學人才成長,使得我國病理學科整體水平無法滿足臨床需要。
沒有根據人才培養方案制定規范、嚴格的病理學碩士研究生培養質量評價標準,只是對基礎理論知識進行考查,未將臨床實踐技能納入考核范圍;考核內容和方式單一,對研究生的醫德醫風、職業素養、人際溝通能力等不進行考核,影響評價的公平性、全面性和完整性。
負責病理學碩士研究生臨床教學的醫院沒有完善的教學管理機制,對研究生培養和住院醫師規范化培訓采用相同管理方式,沒有設立病理學碩士研究生臨床教學管理部門,也沒有建立完善的實踐考核體系,研究生存在感、歸屬感不強,實踐積極性不高,沒有達到預期教學效果。
隨著研究生培養模式改革的深化,以崗位勝任力為導向的人才培養模式越來越被重視[3]。熟練掌握專業基礎知識和操作技能,應用臨床思維發現并解決問題,不僅是臨床醫生崗位勝任力的重要特征,而且是病理學碩士研究生實踐教學的目標。
通過前期調研分析,結合病理學碩士研究生培養目標,以崗位勝任力為導向,構建病理學碩士研究生培養質量考核體系。該體系包含組織管理、專業課程、臨床技能、科研能力及醫學綜合素質5個二級指標。
加強制度建設及組織管理是病理學碩士研究生培養質量的重要保障。病理學碩士研究生所在學院或醫院要高度重視研究生培養,建立研究生管理辦公室、導師組和醫院臨床實踐管理部門三位一體的管理體系,制定病理學碩士研究生培養方案,明確培養細則,明確各部門責任,完善考核評價指標。由臨床醫學專業副高以上職稱的專家組成考核專家庫。考核時,學院從專家庫隨機抽取5位專家組成考核委員會。同時,學院定期對專家進行相關培訓,使其熟悉各評價指標及評分標準,確保考核結果客觀、公正。
病理學碩士研究生除了進行專業課和專業基礎理論課學習,還要聽專題講座、承擔本科生病理學實驗帶教工作。該環節主要通過教學內容、教學方式和教學效果3個三級指標進行考核,評價研究生病理學理論知識、語言組織與表達能力等是否達到培養目標要求。
臨床技能訓練是病理學碩士研究生培養的重要環節。臨床實踐培訓包括病理標本的檢查和取材方法學習,常見病理技術學習,科室舉辦的病理診斷系列講座,以使研究生了解各系統常見疾病的病理學特點;定期舉辦科內臨床病例討論會和疑難讀片會,鼓勵研究生積極參加病理學年會,為其提供學習機會,拓寬視野[4]。該環節主要評價研究生病理學及臨床醫學基礎理論掌握情況、解決臨床問題能力、團結協作和溝通協調能力等是否達到培養目標要求。
科研能力是病理學碩士研究生必須具備的重要能力。病理學碩士研究生應掌握文獻檢索、醫學統計學、細胞學和分子生物學等的科學研究方法,能夠熟練進行實驗操作,整理實驗資料并科學分析。對科研能力的考核包括實驗操作、科研成果和實驗記錄3個三級指標,從研究生科研成果的創新性、數量、質量及實驗記錄的完整性等方面對研究生科研能力進行綜合考評[5]。
高尚的職業道德是崗位勝任力培養的目標之一。注重職業道德素質和人際溝通能力培養,將醫德醫風和人文精神教育貫穿研究生培養全程,使研究生樹立高尚的醫德和嚴謹的醫風,以治病救人為根本,以醫者仁心為準則,在臨床工作中始終堅持醫德至上理念。通過人文教育,不但可以提高研究生職業道德及人際溝通能力,而且有助于提升整體醫療水平、改善醫患關系。醫學綜合素質考核包括醫德醫風、人際溝通能力、團隊合作能力、核心價值觀與職業素養4個三級指標。
以崗位勝任力為導向的病理學碩士研究生培養質量評價體系,是判斷人才培養質量與培養目標相符程度的有效手段,可以使培養模式更具針對性、目的性和實用性,推進研究生內涵建設。通過評價、反饋、總結、改進[6],使研究生成為具有扎實理論基礎、豐富臨床經驗、較強臨床病理診斷和科研能力的高素質綜合人才,畢業后能較快勝任工作崗位,為完善病理學碩士研究生培養內容、培養方法和培養手段提供依據,對于提高其他醫學院校臨床病理學碩士研究生培養質量也具有重要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