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 敏 ,郭 敏 ,楊海松 ,張萬生,鄭中華,王艷春 ,鐘秀宏
(1.吉林醫藥學院,吉林 吉林 132013;2.吉林醫藥學院附屬醫院,吉林 吉林 132011)
隨著科學技術的迅速發展,培養大學生創新精神和創新能力已經成為建設人力資源強國和創新型國家的首要任務[1]。醫學是一門實踐性很強的學科,只有具備實踐能力和創新意識的醫學畢業生,才符合未來醫學發展需要[2]。因此,高等醫學教育必須以培養醫學生實踐能力為核心,同時注重創新能力培養。本文對臨床實習階段影響醫學生創新能力培養的主要因素進行分析,以培養醫學生創新理念為指導,對創新能力培養途徑進行探索。
在臨床實習階段,一些醫學院校的教學計劃與新形勢下醫學生能力培養目標不相適應,仍然沿用陳舊的實習大綱、實習計劃及臨床操作規則,一味強調醫學生所學知識的系統性。此外,不少教學內容重復安排,并要求通過大量訓練來提高臨床能力,對醫學生創新能力及臨床思維培養不重視。
帶教意識是臨床教師在長期教學過程中所形成的對教學工作的事業心和責任感。由于臨床教學工作的特殊性,臨床教師的帶教意識對醫學生基本技能和創新能力的提升尤為重要。在現階段,不少醫院把醫療作為硬任務、教學作為軟任務,使得帶教教師無暇對醫學生創新能力進行培養。
醫學生創新能力培養現狀不容樂觀,主要體現在以下幾方面:學生缺乏投身到創新實踐的勇氣;創新意識淡薄,創新欲望不強;學生對自己的創新能力評價不高,缺乏自信心;學生對學校創新環境不滿意,對課程設置及教師創新能力不認可。
教學醫院承擔多所院校的臨床教學任務,往往是一名帶教教師指導幾名不同層次、不同專業的醫學生。一些醫院三級教學查房時,醫學生將病房圍得水泄不通,臨床操作機會非常少。帶教教師感慨時間太少、學生太多,醫學生則抱怨帶教教師講得少,不提問不討論。在臨床實踐中,醫學生更多的是從事一些病歷書寫、病程記錄之類的工作,創新能力培養很難落到實處。
目前,忽視學生創新能力培養是醫學教育中普遍存在的問題[3],要改變這種狀況,學校、醫院及各級管理部門就要妥善處理繼承與創新的關系。帶教教師要努力提高自身創新素質,主動學習本學科前沿理論知識和先進技術,把學生創新素質培養作為教育的重要任務。同時,教師還要樹立重視醫學生個性發展、培養醫學生創新能力的觀念,醫教并重,及時將科研領域的創新知識和創新思維運用到教學中,鼓勵學生積極創新。
高等醫學院校應改變傳統教育模式,充分發揮學生在學習中的主體作用。如實行以帶教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的教育模式,重新審視并修訂教學大綱、實習計劃及臨床操作考核規則,增加動手機會,嘗試項目式、探究式教學方法,指導學生完成從知識繼承者到知識創造者的轉變,鼓勵標新立異,充分調動學生創新熱情,讓學生的創新潛能得到發揮,學會解決實際問題。
在臨床實習階段培養醫學生創新能力,就是讓其在思考問題時靈敏、迅速、準確,能夠隨機應變、觸類旁通,具有應變能力。同時,要培養醫學生創新思維和開拓精神,力求做到有所發現、有所發明、有所突破。
良好的創新環境有助于培養學生創新意識和競爭力。針對醫學生特點,學校和教學醫院要積極普及科研知識,為醫學生提供一個檢驗知識、學習知識、探索知識、開闊視野的場所。通過組織科研活動、學術講座等,開闊學生視野,訓練科研創新思維,激發創新潛能。有意識地選拔一批醫學生參加帶教教師的教科研活動,并通過建立相應激勵措施,使帶教教師樂意去引導、去培養,醫學生愿嘗試、愿實踐。
綜上所述,在臨床實習階段必須重視醫學生創新能力培養,讓學生在實踐中提高分析問題、解決問題能力,在繼承中創新,在創新中發展。同時,要培養學生質疑精神和批判思維,以促進學生創新能力發展,靈活將所學知識運用到醫療實踐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