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云舟
在繽紛的詞語世界里,你可知道,有些詞與植物之間有千絲萬縷的聯系?
古代樂府民歌《孔雀東南飛》中,劉蘭芝在告別丈夫時說道:“妾有繡腰襦,葳蕤(wēi ruí)自生光。”詩句用了“葳蕤”一詞形容劉蘭芝腰襦上刺繡的華美。葳蕤本指草木茂盛枝葉下垂的樣子,宋代黃公紹《古今韻會》說:“葳蕤,草木葉垂之貌。”歷代詩人描寫草木枝葉繁茂而下垂時往往用上這一詞語,如唐人張九齡《感遇》:“蘭葉春葳蕤,桂華秋皎潔。……草木有本心,何求美人折?”蘭草的葉子下垂而美,詩句用葳蕤形容它。詩人以春蘭秋桂自喻,表達了潔身自好,不與奸佞同流合污的情懷。“葳蕤”由茂盛引申為華美,如“葳蕤自生光”中的“葳蕤”,又如《文選·左思〈蜀都賦〉》:“敷蕊葳蕤,落英飄飖。”張銑注:“葳蕤,花鮮好貌。”又由下垂義引申指柔弱貌或人的精神萎靡不振。清代和邦額《夜譚隨錄·章佖》:“兒家小娘子葳蕤之質,年十六,孤處無依,欲求人家蘭玉而伉儷之。”此處“葳蕤”即柔弱之義。《紅樓夢》:“襲人道:‘你出去就好了,只管這么葳蕤,越發心里膩煩了。’”清代憂患余生《鄰女語》:“我的父親何等激昂,難道我就是這樣的蕆蕤不成?”此二句中的“葳蕤”都是萎靡之義。
“兔絲”常用以指妻室。明代屠隆《曇花記·超度沉迷》:“托身在煙巒霞嶠,那管你風情月調,既撇卻兔絲了,豈復惹閑花草!”兔絲其實是一種草,即菟絲子,一年生草本植物,蔓生,莖呈絲狀。菟絲子多纏絡于其他植物上,故用以比喻妻子。明代高明《琵琶記·官媒議婚》:“閑藤野蔓休纏也。俺自有正兔絲,親瓜葛。”其中的“兔絲”是妻室。
葛,多年生草本植物,莖蔓生;瓜也是蔓生植物。瓜和葛能纏繞或攀附在別的物體上,故用作比喻輾轉相連的關系或泛指牽連相關。清代李漁《玉搔頭·得像》:“只是這支簪子既在奴家頭上頂戴多時,也就有些瓜葛了。”這里的“瓜葛”就表示相關、牽連。“瓜葛”也用來喻夫妻。三國魏曹叡《種瓜篇》:“與君新為婚,瓜葛相結連。
現在,人們用“豆蔻年華”稱美好的少女時代,這始自唐朝杜牧《贈別》一詩:“娉娉裊裊十三余,豆蔻梢頭二月初。春風十里揚州路,卷上珠簾總不如。”杜牧形容這位婀娜多姿的少女,像那早春二月枝頭待放的豆蔻花,春風十里的揚州城里沒有哪個姑娘比得上她。豆蔻,屬多年生草本植物,有紅豆蔻、肉豆蔻等多種。南方人取其尚未大開的,稱為含胎花,以其形如懷孕之身。杜牧詩中應是指紅豆蔻。據宋人范成大《桂海虞衡志》記述,紅豆蔻葉如蘆葦,色綠,花叢生,春末始開花,每一花實有數蕊,蕊下垂如葡萄,或如纓絡,或如剪彩,煞是好看。“二月初”時,豆蔻花蕊含苞待放,詩人把它比作十三四歲未成年少女是恰當的。因古代女子十五歲為成年,稱為“笄年”或“及笄”。此外,紅豆蔻花蕊,每蕊有心兩瓣相對,人們把它作為愛情的象征。杜牧《贈別》詩獨寫此花,絕非偶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