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長虹
為大力實施人才強市戰略,進一步提升人才服務水平,日前,焦作市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組織赴佛山考察學習活動,筆者緊緊圍繞人才政策、人才載體、服務平臺等方面展開深入學習和考察。 通過實地參觀、座談交流、查閱資料等多種方式,使筆者開闊了眼界,拓展了思路,受到了啟發,對進一步提升焦作市人才服務工作具有較強的借鑒意義。
1.多觸角搭建網上招聘服務平臺,助推服務便捷化。一是建立了招聘會網上訂位功能。實現招聘會訂位全程只需鼠標輕輕點擊,不到2分鐘就可完成,而且招聘會當天參會企業只需掃描對應的二維碼就可以快速入場。二是建立了視頻邀約面試系統。與其他視頻面試系統相比,最大的特點是采取企業先發出邀約,企業與求職者在約定時間內通過視頻系統進行“面對面”交流。這種方式既提高了招聘成效,又節約了招聘成本。 三是與高校建立人才引進長期合作機制。截至2017年年末,該市先后與100 家高校、 各類職業院校簽訂人才引進合作協議,到2018年年底,在全國高等教育資源豐富、人才集中的地區設立了5個“人才驛站”。至2020年年末,將面向全國200 家高校建立多層次人才合作新通道。
2.打造全國領先的全智能化招聘服務大廳。一是具有國內一流水平的全智能化招聘大廳,招聘求職實現全程無紙化、智能化。 智能化招聘大廳的規劃布局在設計初期就像銀行布局服務網點或柜員機一樣將智能化招聘服務布局到區、鎮(街)、村(居)。 二是招聘求職更高效。 全市招聘求職服務逐步實現 “一張網”“一個大平臺”, 原來城鄉分散的公共招聘求職數據得到有效統籌歸集,加上“佛山人才網”提供的供需自動匹配推薦服務,招聘求職供需雙方的信息更加對稱,服務效果大幅提升。 三是服務更精準。 智能化服務大廳在提供招聘求職自動匹配推薦服務的基礎上,正加快與全市就業失業管理等系統的對接,在信息化服務層面上建立就業失業登記、就業指導、就業推薦、技能提升、技能鑒定等全鏈條服務體系,失業人員的識別更精準、服務部門響應更迅速、跟蹤服務更到位、就業民生工作更扎實。四是決策分析更科學。智能化服務大廳建立了一套科學的數據分析系統,實時收集線上線下招聘單位數、職位數、熱門行業、熱門職位、薪酬比例、戶籍分布熱度分析、學歷層次類別、招聘求職達成意向量、供求關系分析等數據,為政府相關部門準確分析研判就業失業形勢、制定和完善人才政策提供數據支撐。
3.打造個性化服務專區,助推服務高效化。一是在“佛山人才網”招聘頻道開發了個性化簡歷、職位推送和簡歷二維碼等服務功能。 系統通過大數據分析智能匹配,將每個求職者的個性化信息作為匹配要素與招聘崗位需求進行最佳匹配,并利用手機微信、pc 等終端推送職位、招聘展位號等信息,提高招聘求職效率。二是開辟一系列人才服務專區,為匯聚國內乃至國外人才搭建高效便捷通道。 如佛山市高新技術企業人才綜合服務專區,為高新技術企業和高層次人才提供人才交流、科研項目發布、科研成果展示、科研合作對接等服務。三是建設全市“1+5”高層次人才服務專區。 為高層次人才工作和生活提供“一站式”服務。
4.打造“一門式一網式”政務服務新模式。一是將85%的許可和公共服務事項、98%的業務均下沉到基層辦理。 市、區、鎮(街道)、村(居)四級建成 787個行政服務中心(站),全市布設1567 臺自助服務終端,把服務的門開在群眾的家門口。 二是推行行政審批標準化,實現無差別審批服務。 市級統籌對市、 區兩級56個系統1828 項許可和公共服務事項編制辦事指南和業務手冊,細化365個標準要件,實現“認流程不認面孔、認標準不認關系”的無差別服務。三是實行一口受理、受審分離,強化部門業務協同。 將過去按部門劃分的專項窗口整合成民生、公安、注冊登記、許可經營、投資建設、稅務等六類綜合窗口,實現“一窗”綜合政府服務。 四是加強業務協同配合,提升即辦服務。 通過建立前后臺對接機制、電子材料流轉機制等,提高部門之間、上下級之間、前臺與后臺之間的協調配合。 五是探索打破區域限制,不斷拓展“同城通辦”。按照標準統一、體驗一致、跨界協同、運轉高效的標準,實現區、鎮(街道)行政服務大廳扁平化、同質化,區內任一大廳均可辦理全區所有事項。六是加快數據共享,推行一網通辦。 將群眾辦事材料沉淀到信息系統, 將不同的業務申請表格整合到一張表,推行“一表通”;將“一門式一網式”政務服務延伸到網上辦事大廳、自助服務終端、12345 熱線,由綜合窗口統一受理網廳和實體大廳的辦件申請, 形成網上辦事為主、實體辦事為輔、自助辦事為補的為政府服務新格局。
1.服務平臺效率低。盡管焦作市在打造智能化招聘大廳、“高層次人才一站式服務專窗”、 人才服務專員等方面進行了一些探索,但與佛山相比,還存在智能化不夠智能,有許多業務還不能實現“一站式”服務,中間環節過多,并不能實現“只跑一趟”的目標。
2.高端人才引進難。從焦作市人才引進的情況看,一是有的單位待遇上缺乏競爭優勢。盡管市人才交流中心每年都要組織企業赴北京、西安、武漢等知名高校引進人才,但由于焦作市用人單位提供的待遇較低,應聘的畢業生較少。二是縣、市區位優勢不明顯,導致人才集聚力不強。如孟州大地合金有限責任公司在人才引進待遇上,提出本科生月薪5000 元,碩士研究生月薪6000元,到企業面試考察的差旅費由公司報銷等,但由于企業地理位置較為偏僻,公司先后到多家高校招聘,效果不是很理想。
3.現有人才留住難。據調查,近年來許多企事業單位由于待遇和環境因素, 人才流失現象較為嚴重。 如2018年多氟多公司面向全國招聘,先后有45 名本科和碩士畢業生應聘,經過面試,只有7 名碩士畢業生留用,公司給予了他們比較優厚的待遇, 工資待遇均在5500至8000 元,還配置了人才公寓等,但半年后,這7 名人才全部流失。
4.平臺載體建設難。從長遠看,高端人才最看重的是事業發展的平臺和環境,他們希望通過這種平臺載體發揮作用。 佛山共有2561 家高新技術企業和眾多省級以上技術研發平臺。 但從焦作市情況看,承載國內外領軍人才的大平臺、大項目、大企業偏少,國家級工程技術研究中心仍然是空白, 正在籌建的人才創業園進展緩慢。 焦作市缺少高層次人才創新創業園、國內知名企業在焦作成立研發中心及高端人才公寓等配套設施,不利于人才聚集。
1.強化責任意識, 牢固樹立人才是第一資源的理念。佛山市人才工作之所以先進,除環境優越、經濟發達、區位優勢等因素外,最關鍵的是黨政領導對人才工作具有高度的責任感。因此,必須牢固樹立“發展是第一要務,人才是第一資源,創新是第一動力”的理念,從思想上、行動上增強緊迫感、責任感和危機感,像抓招商引資一樣抓招才引智, 像抓項目投入一樣抓人才投入,像抓土地、資金等生產要素一樣抓人才資源的開發。
2.強化服務意識,精心打造人社優質品牌。2017年年底,佛山市人社局啟動了“打造佛山人社品牌,構建人社服務體系”三年行動計劃。利用3年時間,努力打造叫得響、過得硬的“優質就業品牌、惠民社保品牌、和諧勞動品牌、優才佛山品牌、陽光人事品牌”5 大人社品牌,建成全市統一規范、 便民高效的人社公共服務新體系。根據佛山的經驗和焦作市實際,建議在實施年度十萬個就業崗位推薦、年度千名高層次人才進焦作、“互聯網+人社”、基層服務平臺建設、高層次人才“一站式”服務專窗、海外英才中原行暨焦作創新創業洽談會等方面精心打造全省乃至全國領先的人社人才服務優質品牌。
3.重視平臺建設,努力營造高層次人才創新創業的良好環境。一要著力營造優質的創新創業環境。 加快籌建人才產業園,搭建人才創新創業平臺。 依托焦作市現有的重點產業、重點園區、重點項目、重點實驗室等,大力引進高層次領軍人才(團隊)。二要著力營造優質的生活環境。通過政府主導、市場運作的方式,盡快籌建國際人才公寓,統籌解決高層次人才住房保障、子女入學、配偶就業、醫療保障等方面的問題,確保人才引得進、留得住、用得好。三要高度重視和營造精神層面的環境。各類用人單位除進一步改善人才物質層面的待遇外,要高度重視和改善人才在精神層面上的需求。如加強企業文化場所的建設,組織豐富多彩的文化活動(讀書分享會、聯誼會、座談會、談心會等),真正了解員工的期望和精神需求,多給員工提供舞臺,使公司上下形成快樂工作、享受生活的良好氛圍,使員工有一種歸屬感、成就感和信任感,努力強化企業的吸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