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玥翰 周 晨 姚曉蓮 錢 樂 錢 麗
在整個經濟發展的歷史長河中,不難發現實體經濟是國民經濟的基礎,實體經濟的穩固發展對國民經濟起著保障作用。人類社會依賴實體經濟進行生產活動和發展,隨著我國改革開放以來金融業的高速發展,金融對社會穩定和經濟發展起著重要的作用,金融產生于實體經濟支付結算的需要,發展于實體經濟所有權與經營權的分離,而金融通過融資、支付結算、降低風險、宏觀調控等功能來促進經濟增長。根據最近幾年的相關數據,我們發現制約實體經濟發展的一個不可忽視的原因就是實體經濟與金融兩者之間關系出現了失衡,社會上的某些企業棄實投虛以及社會資本脫實向虛等現象起此彼伏。
2016年3月25日《長江經濟帶發展規劃綱要》提出,支持泰州開展大健康產業集聚發展試點。泰州將以醫藥城為基礎,專注融合醫學素養,帶動健康食品、健康旅游發展,加快由生物醫藥向全產業鏈的大健康產業拓展,力爭泰州市到2020年,產業規模突破4000億元,打響“健康城市”品牌,匯聚實體經濟源頭的活水。
2016年11月25日,經國務院同意,中國人民銀行總行等十四部委聯合印發《江蘇省泰州市建設金融支持產業轉型升級改革創新試驗區總體方案》,正式賦予泰州市國家級金融改革試點資格。作為江蘇省唯一獲批國家級金改試點的地區,泰州市也是全國首家以金融支持產業轉型升級為改革內容的地區。
2018年9月4日下午,泰州市人行、商務局、金融辦聯合舉行人民幣跨境結算便利化“綠色通道”試點政策發布會。經人民銀行總行同意,泰州市從8月份開始在全國率先開展人民幣跨境結算便利化“綠色通道”試點。該次試點堅持人民幣跨境業務“服務實體經濟、促進貿易投資便利化”的導向,鼓勵優質可信、守法自律、長期穩定、實體生產的企業進入“綠色通道”。
1.企業征信融資E網通服務平臺
泰州市抓住金融改革的機遇,搭建企業征信融資E網通服務平臺。該平臺首創的“全流程、全覆蓋、全線上”的超前設計,為政銀企三方提供“一網式、一站式、一鍵式”金融服務,為民營企業和中小企業提供融資新平臺。例如泰興市航天電器有限公司是一家民營企業,專門生產軍用光電連接器及電纜組件。該公司在該平臺上獲得了全省第一筆軍民融合貸款,極低的貸款利率和不需要擔保抵押的優惠極大地降低了財務成本,解決了企業的燃眉之急。
2.聚焦生物醫藥及高性能醫療器械產業,鼓勵創新
醫藥高新區內的企業可以憑借支付命令函當場辦理結匯并完成支付手續,大大節省了時間成本。此外,泰州市還設立運行大健康股權O2O投融撮合平臺,構建形成“1+10”的產業投資基金體系,集中資金要素,定向支持、精準發力,幫助企業轉型升級,調整結構。例如針對醫藥高新區生物醫藥這一特色產業,由政府主導,市場運行,“孵化+天使”助推科技成果落地轉化,“創投+保險”支持企業成長、“債權+股權”扶持企業做大、“資本+重組”引導企業做強,泰州市致力于將醫藥高新區發展成為引領生物醫藥及高性能醫療器械的產業。
3.政策優惠激發金融機構的積極性,助推中小微企業的健康發展
泰州市政府不斷完善對銀行、保險、天使投資、融資擔保等金融和類金融機構支持科技型小微企業發展的獎補機制。目的是解決中小微科技企業融資“最先一公里”、打破中小微科技企業融資擔保難的困境、分擔中小微科技企業創新風險、拓寬融資渠道。例如對銀行機構當年發放的三大主導產業貸款增量部分給予最高3‰的獎勵,單個銀行機構最高100萬元。還有泰州市財政每年撥2000萬元專項資金,用于彌補銀行機構發放科技信貸產生的損失,分擔保險機構支持中小微企業發展的風險。
金融是實體經濟的血脈,實體經濟依賴于金融的大力支持,但是實體經濟發展的好與壞并不能全都歸因于金融,金融僅只是外部因素,關鍵還是要看實體經濟本身是否健康。雖然國家注入實體經濟的資金比較可觀,并且從整個市場的流動性和銀行信貸供給來看,市場并不缺資金,但是實體經濟“虛不受補”,充沛的貨幣資金沒有激發實體經濟對商品和服務需求的增長,實質上沒有形成經濟效益的增長。
造成這一困境的原因有如下幾個方面:一是企業以前過度擴張,盲目投資導致如今攤子過大,資金周轉不靈。二是企業沒有及時適應時代的發展,沒有及時對企業進行升級和轉型,產能過剩造成虧損。三是原材料、勞動力等生產成本上升,企業的盈利空間被壓縮,也有匯率波動等因素形成的財務風險。四是低端層次企業競爭力弱,容易被社會淘汰。
首先金融服務存在巨大的城鄉差異,城市和農村在金融機構數量和類別,供給的規模上存在天壤之別。其次企業取得融資的主要手段是以銀行為中介的間接融資,忽略了直接融資的資本市場的功能,并且部分中小企業很難從銀行獲得融資。金融的供給層次鮮明加上融資手段的缺失,導致企業融資渠道比較狹窄,弱化了金融服務實體經濟發展的功能。
金融機構制度創新落后,國有大型銀行機構的服務理念仍然停留在“總—分—支”的管理鏈條模式,未能對市場的變化做出及時的反應。同時其產品和服務模式創新不夠,新推出的金融產品品類少,推廣力度不大,產品不能及時為人所知,產品供給也不能完全適應客戶需求。如果將金融服務的視野僅局限于資金支持,就會很容易將金融服務實體經濟簡單化為無條件滿足企業的資金需求,這會束縛金融本身全面的發展,會導致金融機構難以面對復雜的市場變化。
金融服務區是展示城市形象的重要載體,是城市的核心地帶,在金融改革中發揮著重要的作用,因此泰州市在明確自己的功能定位外,還要加大招商力度,吸引更多金融資源來投資。除此之外,更要有超前規劃意識,提前規劃城市的商業布局、交通路線等,使金融服務區成為更加合理的中央商務區。
征信體系的建設是金融改革的基礎工程,能夠為中小型企業打造干凈、優質的融資環境,增強金融機構放貸的信心。泰州要推進征信體系的健全,選用重點人才為體系服務,加快歸集和整合數據的速度,讓金融機構和中小型企業都放心。
泰州作為金融改革的試點區域,要把握住金融服務實體經濟發展的核心。由于經濟實體的主體是企業,因此泰州市應該進一步確定自己的功能定位,打通金融機構與企業之間的屏障,著力解決中小微企業融資難等問題。
2017年7月28日,國家外匯管理局正式批復在泰州醫藥高新區開展國內首個資本項目收入兌換便利化試點,到11月底已有14家企業獲試點備案。在政策優惠的情況下,泰州要以國家級醫藥高新區為重要載體,與各類金融機構合作以獲得新藥的研發資金,從而推動創新,加快生物醫藥產業的快速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