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豐(青島職業技術學院 山東 青島 266000)
隨著人們健康觀念的更新,越來越多的人意識到體育運動對健康的促進作用,當下不少人已經加入到體育運動的行列,其中高校學生作為體育運動的人群之一,在體育運動的過程中可以起到引領潮流的作用。但在當下應試教育的影響下,高校對田徑教學重視度不高,滯后的體能訓練方法一定程度上阻礙了學生運動潛能的發揮,不利于學生體育素養的培養,因此對當下高校田徑教學中體能訓練教學方法進行優化具有一定的現實意義。
田徑運動體能訓練的目的是培養學生靈活性、速度以及耐力等方面的體能指標,但在實際田徑運動訓練過程中對體能訓練各項指標的“度”不能科學地把控。比如在專項體能訓練中過分強調耐力、強度的訓練,沒有結合學生體能特點和體能訓練動態變化規律進行,雖短期內可以達到一定的訓練效果,但不利于學生田徑運動潛能的發揮,一定程度阻礙了學生體能訓練的可持續性發展。
在高校田徑教學過程中,由于體能訓練方面的理念沒有及時更新,無法將正確的體能訓練方法應用于具體教學中,使得田徑運動體能訓練的效果受到一定的限制。在實際的體能訓練教學環節中,教師只是采取傳統的訓練方式、項目對學生進行訓練,造成學生體能訓練內容的力度、深度無法達到專項訓練的效果。同時,國外田徑運動體能訓練選擇在森林、丘陵等室外場地進行,而我國高校體能訓練基本在操場或訓練室等室內場地進行,使得學生整體運動水平不高。
高校田徑運動中的體能訓練屬于運動中的基礎項目,按照訓練的目標和要求,在學生自主體能訓練的過程中,逐漸地讓學生肌肉力量得以鍛煉。比如在肌肉放松的狀態下,對肌肉力量進行有意識地訓練,目的是讓肌肉力量的水平有一定的提升,為學生田徑運動的持續性打下基礎。同時在應試教育影響下,學生參與體育運動的機會比較少,在長期坐著學習的過程中學生自身的體形存在一定的扭曲,而體能訓練可以提高身體各方面的機能,它能對長期不良坐姿進行有效地矯正,通過合理的體能訓練可以達到塑形的作用。
在田徑運動的體能訓練中,通過大汗淋漓的方式將生活、學習中的消極情緒發泄出來,對目前的心理狀態進行調整,有利于學生心理素養的培養。同時在田徑運動體能專項訓練的過程中,其中一些項目對學生身體機能要求比較嚴格。比如在以胳膊為支點進行的平板支撐項目訓練中,要求全身肌肉處于緊繃狀態進行肌肉系統訓練,這一項目的有效訓練具有一定的強度和難度,一定程度上可以鍛煉學生的意志力和吃苦耐勞的品質。
體能訓練是田徑運動中不可缺少的訓練環節,在實際的體能訓練教學中,教師需要及時更新自己的體能訓練觀念,利用科學、合理的訓練方法對學生的體能訓練進行指導,提升學生的機體靈活度和強度,可以嘗試將一些運動項目融入到體能訓練中。比如在耐力訓練中融入足球賽、蛇形跑以及越野跑等活動,這樣一方面可以為體能訓練教學活動注入活力,讓學生在感興趣的活動中完成體能訓練項目內容;另一方面可以為學生耐力素質持續增長打下基礎,一定程度培養了學生團隊合作的意識。
同時在爆發力訓練過程中,需要以高校當下的訓練場地、器材,以及高校學生田徑運動的水平為參考,設計出具有針對性的體能訓練教學方案。比如利用高校操場進行長跑、沖刺以及彎道減速等多種項目相結合的訓練,根據學生的體能設置不同的跑步圈數,教師也可以對學生跑步姿勢、氣息調節等進行指導,目的是依靠規范這些細節動作來增強學生爆發力。
由于高校學生體育素養存在一定的差距,在田徑運動體能訓練教學中,需要根據不同學生田徑運動水平和體能訓練的規律設置多元化的訓練內容,一方面是讓不同田徑運動水平的學生可以跟上教師教學的進度,滿足學生自身體能訓練的需求;另一方面是突顯出體能訓練具有一定的規律性和科學性。
首先,在體能訓練初期可以設置一些基礎性的訓練項目,對其訓練的時間、訓練量等進行合理控制,目的是激發學生的訓練熱情,在教師的引導和鼓勵下完成基礎性的體能訓練,為下一環節具有一定強度的訓練打基礎。
其次,在完成初步訓練的基礎上增強訓練的強度、難度,針對不同體能的學生要求學生完成不同強度的訓練內容。比如對于體能好的學生,可以要求完成手臂、肩部以及腿部等部位肌肉的鍛煉,對于體能比較弱的學生,可以要求借助體育器材完成體能訓練內容中的一部分,讓學生按照自己的學習節奏來完成體能訓練,使其處于不斷提升的狀態。
最后,為了提高學生田徑運動的綜合素質,在完成基礎、中強度訓練之后,可以適當對其進行拓展訓練,讓學生身體各部位肌肉都有鍛煉的機會,在不斷訓練的過程中實現自我的突破,對體育精神有更加深入的理解。
田徑運動體能訓練是不斷重復的運動項目,在實際的體能訓練教學中,不僅需要根據學生興趣對訓練方法和內容進行調整,而且需要對訓練評價方法進行優化。比如對傳統的單一的打分制體能訓練考核方法進行調整,可以將學生平時訓練的表現納入到考核范圍內,也可以設置一些附加分的項目,目的是讓學生在不斷重復的訓練項目中始終保持對運動的激情和動力,自愿投入到田徑運動體能訓練教學活動中。
同時,教師可以針對不同運動層次的學生采取不同的考核標準,這樣一定程度可以避免基礎比較差的學生對體能訓練失去信心。也可以采取獎勵的方式對有所進步的學生進行鼓勵,讓不同體能的學生在共同進步下完成體能訓練。
在網絡化發展的影響下,田徑運動體能訓練教學可以借助網絡化資源輔助教學活動的開展。比如在進行耐力訓練的過程中,一般會選擇長跑的形式進行,而跑步的訓練中需要對自身氣息進行正確調節,為了訓練學生有意識調節自身的氣息,在實際的教學中可以借助具有一定節奏感的音樂,讓學生逐漸掌握呼氣、吸氣的節奏。在靈敏性的訓練過程中,可以利用網絡資源查找一些有效訓練方法,比如將摸地、擊掌以及傳遞等活動引入到該環節的訓練中,一方面可以豐富體能訓練方式,使體能訓練教學活動充滿活力;另一方面可以為傳統的體能訓練教學方法優化提供參考。
同時,由于國外在田徑運動體能訓練中具有一定的優勢,可以利用網絡資源了解其訓練的方法和經驗,并結合自身體能訓練進行相關借鑒。比如可以觀看專業體能訓練方面的視頻,對學生的體能動作進行調整,對于具有難度的動作可以讓學生在課后進行多次觀看,一定程度可以打破訓練時間、空間等方面的限制。
由于田徑運動體能訓練對學生身體、心理素質要求比較高,只有根據學生身心發展特點所設置的體能訓練項目,才能達到理想的訓練效果。合理、科學的訓練方法是在不斷教學反思中總結出來的,面對體能訓練要求的不斷提高,需要教師不斷提高自身的技能和職業素養來適應教學的需求。比如教師可以通過自我學習的方式提高自身田徑教學技能,或者高校可以定期組織體育教師進行技能培訓,使其自身的專業能力得以提升,從而更好地為學生體能訓練進行專業指導。
同時,對于任何一項體育運動,只有在不斷堅持的過程中才能達到一定的效果,因此,高校在開展田徑教學體能訓練活動的時候,需要教師引導學生樹立田徑運動體能訓練終身練習意識,用可持續發展的眼光看待田徑運動,這樣才能主動投入到體能訓練中,實現形體的塑造和自我氣質的培養。比如可以組織學生參加田徑運動比賽活動,讓學生在真正的比賽中認識到自身的不足,學習他人的優秀之處,在比賽過程中感悟體育精神,從而培養學生持之以恒參與體能訓練的精神。
對高校田徑教學中的體能訓練方法進行優化和創新,是新課標改革的必然要求,它為學生身體鍛煉、心理素質提高創造良好的環境,讓學生在實際的體能訓練過程中對體育精神有一定的感知、領悟。高校在開展體能訓練教學活動的過程中,需要結合學生田徑運動的實際情況和訓練內容的特點設置個性化的訓練計劃,讓學生在良好的學習環境下提高自身的運動能力。同時需要引導學生認識到可持續參與體能訓練的重要性,在持續的訓練學習中培養學生終身體育鍛煉的意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