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本刊記者 王霖 李永香

依文集團董事長 夏華
首屆“杰出社會企業家”頒獎盛典在第五屆全球社會企業家生態論壇現場舉行。多位優秀企業家脫穎而出,詮釋著這個時代真正的商業文明、社會生態。依文集團董事長夏華就是獲獎者之一,她代表一種社會責任,也代表著新時代社會企業家的精神風范與新時代社會企業家的使命擔當。依文集團董事長夏華被評選為“杰出社會企業家”可謂實至名歸。
進入新時代,什么樣的企業家才最有生命力?什么樣的企業才能永續生存?什么樣的企業家精神才能是新時代的代言人?探尋這驅動商業文明不斷進步,促進社會更加美好的榜樣力量,我們如約采訪了依文集團董事長夏華。
《時尚北京》:獲得首屆“杰出社會企業家”榮譽稱號后,請您談談如何理解“企業家精神”?
夏華:對于企業家來說,不僅應該追求商業價值的最大化,更應該從商業的價值出發,探索生命的意義。每一個企業家都面臨著畫兩條曲線。第一條曲線是企業家必須要畫好的,叫財務曲線,就是怎么樣賺錢,只有畫好了這條曲線企業才能活下去。企業的另一條曲線,我認為是對今天全球企業家們都非常重要的,也是真正體現企業家精神的,叫做價值曲線,即我們到底給這個社會貢獻了什么樣的價值。財務曲線比較好畫,只要是我們的生意項目里投入少、產出多、周期快,都叫好項目。但是價值曲線非常不好畫,很多的項目投入周期長,短期效益還不那么明顯,但是只有真正的社會企業家才能畫好這條曲線。因為價值曲線的價值和意義對企業和社會來說都很重要,企業家只有不斷地堅守,遲早有一天我們會真正畫出一條漂亮的曲線。
一個企業家的良心是什么,就是動機,我們不能為了賺錢而賺錢,而應該為了改變更多人的命運去努力,有機會讓我們的商業變得更美好。
《時尚北京》:您認為企業基業常青的根本是什么?
夏華:依文集團創建于1994年,經過25年的發展壯大和商業化運作,目前依文集團取得了許多成就,擁有市場核心競爭力的三大板塊:時尚品牌、產業互聯網、傳統文化復興。同時也經歷了許多危機,但無論順境逆境,不斷的創新是企業發展的內在動力。
2003年“非典”來襲,使企業經歷了很的大危機,整季貨品沒有機會上店銷售。于是我們嘗試不依賴百貨商場渠道,將產品直接人對人、端到端地呈現給消費者的管家服務模式。由于管家服務的拓展,我們有機會為中國一群最成功的人打造優雅形象,做他們的著裝管理,也因此獲得了一個更大的機會——依文的ToB業務職業裝。在這幾年職業裝業務取得了長足的進展,讓我們有幸參與并見證了許多國家的重要歷史時刻,依文在2008年北京奧運會開、閉幕式中承擔重要的設計及承制工作,為2022北京冬奧會申辦組制作服裝,為新中國成立60周年、新中國成立70周年群眾游行方陣設計、制作華服,為中國國安足球隊定制服裝。還曾為全國28000多家企業設計、制作職業裝,為其打造專屬形象。


五年前我從產業維度思考問題,創建了產業互聯網平臺——集合智造。今天,集合制造已經成為服裝產業里非常重要的供應鏈平臺。我們只需要七天到十天左右就可以把一個新款從原料組織移植到上市,讓中國消費者為中國制造點贊。在前年貿易摩擦開始,我想可以把ToB的訂單跟相關工廠合作,把最好的爆款直接面對市場。我發現爆品集市在市場上非常火爆,我們用大牌的品質,聯合1600多個全球設計師和工廠一起設計、制造,爆品集市一推向市場,一個月就完成了原來一年的銷售額。
十六年前,我第一次帶著設計師走進了黔西南的大山里,見到了深山里的繡娘們,驚嘆于她們精美的繡工,我也深深感受到傳承中國傳統文化的責任。于是我開始帶著員工扎根在大山里,做起了中國民族手工藝的十六年,一起研究怎么才能讓他們用自己的手藝賺錢。經過十六年的努力,我們已經幫助了13000名繡娘,收集了五千多種傳統美學紋樣,建立了一千多家繡夢工坊。創建了中國第一個最大手工藝人的數據庫,收錄了60多個中國不同的民族地區的手工藝的繡種,吸引了包括卡地亞在內全球四百多個知名品牌和我們合作。他們只要需要民族的刺繡,到這個數據庫就可以找到最好的繡娘。如今,我們把深山集市開到了全國,甚至全世界,讓世界看到了中國傳統文化之美。
二十五年來,依文集團不斷探索新的商業模式,不斷創新為企業注入了源源不斷的活力。




《時尚北京》:您是如何帶著員工扎根大山十六年,挖掘中國民族手工藝,傳承發展非遺文化,并打造了很多位大IP的繡娘,改變更多人命運的商業生態?
夏華:2003年,我第一次到黔西南山寨,被布依族的刺繡工藝及其講述的民族故事深深打動。但在現代高速生活的壓力下,很多技藝精湛的繡娘因為入不敷出被迫轉行,精湛的民族傳統刺繡工藝瀕臨失傳。
我發現這些好手藝的繡娘們,因為自己的生計問題不得不放下這么美麗的技藝,去外面打工賺錢養家的時候,我的內心非常著急。每當我聽到哪家的老媽媽離世了,那種刺梨花再也沒人繡得出了;誰家的閨女進城打工了,她家的繡法要失傳了,我都覺得很可惜。于是我決定創辦依文 中國手工坊,將瀕臨失傳的傳統手工藝挖掘、整理并賦予時尚意義,將散落在深山中的繡娘帶到更廣闊的世界。
深山里的每一位繡娘都掌握著獨特的刺繡手藝,刺繡就是她們的生活,是她們生活來源。依文·中國手工坊一直致力于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傳承和保護,致力于手工藝繡娘的精準扶貧,手工坊為繡娘提供訂單式培訓,通過設計師的設計,將美學傳統紋樣現代化、時尚化、國際化,形成文化衍生品。我們還創建了依文繡樣數據庫,在當地建造繡夢工廠、博物館等,建設北京市最大的手工藝體驗空間,聚集志同道合的人,共同保護和推動中國手工藝。
在這樣的努力下,我們現在已經打造了多位大IP的繡娘,他們的生活得到了顯著的改善。以苗族繡娘潘玉珍為例,潘奶奶是依文 中國手工坊簽約的明星繡娘,去年一年她在深山集市賺了153萬元,家里也買了大房子,現在全家人都跟著奶奶做刺繡這門技藝。她自幼傳承苗族織、染、繡工藝,繡齡長達60多年。潘奶奶告訴我們:“一件好的繡服從織布、染布到繡成,要四五年的時間。五分鐘才繡一針,才能扣個扣,還要染線、織布、養蠶絲……沒有那么多時間,絕對做不出來。”潘奶奶所說的老苗服,是指上世紀六七十年代以前,用傳統技法繡制而成的民族服飾。由于制作周期長,工藝繁雜,這樣的民族服飾,生存空間十分狹小,因此,已經很少有人愿意做了。但在我們的幫助下,潘奶奶不僅將自己的手藝保留了下來,還將其傳播到了世界各地,受到了國內外消費者們的喜愛,老人家用自己的繡藝脫貧致富,獲得了世界的尊重。

《時尚北京》:請您談談對未來的愿景。
夏華:未來,依文·中國手工坊將繼續致力于中國傳統文化、非物質文化遺產的保護、傳承與推廣,致力于手工藝繡娘的精準扶貧,手工坊將繼續為繡娘提供訂單式培訓,通過設計師的設計,將美學傳統紋樣現代化、時尚化、國際化,形成文化衍生品。我們將進一步豐富依文繡樣數據庫,在各地建造繡夢工廠、博物館等,建設北京市最大的手工藝體驗空間,聚集志同道合的人,共同保護和推動中國手工藝。希望在我們的努力與幫助下,能有更多的深山繡娘可以不離家鄉,“背著娃、繡著花、養活自己、養活家”。我們將與繡娘們一起,將中國傳統手工藝傳播到世界各地,讓深藏在博物館或民間的美有效地走向市場,成為現代人生活的一部分,讓世界看見傳承千年的中國手工藝之美。
依文集團是一個有人文氣息的公司,夏華董事長有著寬廣的眼界和胸懷,有這樣的領路人,依文集團的未來必將披荊斬棘、永葆青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