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閱兵
[摘要] 目的 探討住院醫師規范化培訓中急診心肺復蘇技能培訓的方法以及重要性。方法 選取180名2018年7月—2019年2月在該培訓中心參加規范化培訓的住院醫師,采用一邊看一邊練習(practice while watching,PWW)的教學方法對該組住院醫師進行心肺復蘇技能的規范化培訓,對該組住院醫師培訓前后的各項成績進行比較。并采用調查問卷對該組住院醫師既往心肺復蘇技能情況以及對培訓的滿意度進行調查。結果 該組住院醫師培訓后心肺復蘇理論成績高于培訓前,技能合格率高于培訓前,電除顫成績高于培訓前,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該組住院醫師均參加過心肺復蘇培訓,其中有178名(98.89%)的住院醫師認為心肺復蘇技能在臨床工作中極其重要,有179名(99.44%)認為心肺復蘇技能需要定期在相應的機構進行培訓,其中有157名(87.22%)住院醫師認為間隔時間為1年,有32名(17.78%)認為間隔時間為2年或者2年以上。該組住院醫師中有177名(98.33%)認為此種PWW教學方法效果較好。結論 住院醫師在規范化培訓中,心肺復蘇技能的培訓是其中比較重要的一項內容,培訓導師可采用PWW教學法對住院導師進行規范化培訓,提高其心肺復蘇的技能水平,住院醫師也應參與規范化的心肺復蘇技能培訓,提高臨床救治的成功率。
[關鍵詞] 住院醫師;規范化培訓;心肺復蘇;技能培訓
[中圖分類號] R19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672-5654(2019)10(c)-0122-02
心肺復蘇技能是對心臟驟停患者實施搶救的重要手段,也是醫務人員必須要掌握的技能之一[1]。為了有效提高住院醫師的心肺復蘇技能,該市從2017年開始做出了相應的規定,規定住院醫師規范化培訓結業考核中必須加入心肺復蘇技能的培訓和考核,都合格后,才能為其頒 ?發住院醫師規范化培訓考核合格的證書。該次采用美國心臟病協會(AHA)心肺復蘇培訓和考核標準對180名2018年7月—2019年2月在該培訓中心參加規范化培訓的住院醫師培訓前后各項成績進行了評分和比較。現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取180名在該培訓中心參加規范化培訓的住院醫師,該組醫師均來自于該市各鄉鎮醫院。其中內科52名、外科21名、醫院藥師20名、婦產科18名、全科醫學科18名、神經內科15名、檢驗科10名、放射科7名、口腔科3名、麻醉科4名、超聲科2名、急診3名、皮膚科2名、病理科3名、耳鼻喉科2名。該組住院醫師均參加過2~3年的住院醫師規范化培訓,并且均通過結業考核。
1.2 ?方法
該次心肺復蘇技能培訓的內容包括:心肺復蘇的基礎理論知識、成人單人心肺復蘇操作技術、成人雙人心肺復蘇操作技術、兒童單人心肺復蘇操作技術、兒童雙人心肺復蘇操作技術、嬰兒單人心肺復蘇操作技術、嬰兒雙人心肺復蘇操作技術等。該次住院醫師規范化培訓中應用到了心肺復蘇模擬人,培訓總時長4 h。在該次培訓之前,按照學員:模型=3:1的比例將該組學員分成了多個小組,導師要求學員觀看視頻,讓學員跟著視頻演示以及導師的講解進行操作,導師對學員操作過程中的錯誤手法進行及時的糾正。在教學中,導師要多鼓勵學員。另外,為了有效避免醫院中未及時配備自動除顫儀對搶救結果造成的影響,該次培訓的內容還增加了手動除顫儀使用方面的內容。培訓前和培訓后均對該組住院醫師進行心肺復蘇技能考核。
1.3 ?觀察指標
對該組住院醫師培訓前后的各項成績進行比較。包括心肺復蘇理論成績、心肺復蘇技能合格率以及電除顫的成績。心肺復蘇理論成績方面,當成績≥85分為合格,心肺復蘇技能方面,包括嬰兒、成人的單人心肺復蘇操作和雙人心肺復蘇操作,由2名導師進行監督考核,然后以AHA2015年的心肺復蘇指南培訓考核標準為依據進行評分。并采用調查問卷對該組住院醫師既往心肺復蘇技能情況、電除顫成績等進行計分,該次共發放問卷180份,回收180份,均當場發放當場收回。
1.4 ?統計方法
采用SPSS 19.0統計學軟件處理數據,計量資料用(x±s)表示,行t檢驗,計數資料用[n(%)]表示,進行χ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比較該組住院醫師參加該次規范化培訓前后各項成績
該組住院醫師培訓后心肺復蘇理論成績高于培訓前,技能合格率高于培訓前,電除顫成績高于培訓前,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2.2 ?該組問卷調查情況
該組住院醫師均參加過心肺復蘇培訓,其中有178名(98.89%)的住院醫師認為心肺復蘇技能在臨床工作中極其重要,有179名(99.44%)認為心肺復蘇技能需要定期在相應的機構進行培訓,其中有157名(87.22%)住院醫師認為間隔時間為1年,有32名(17.78%)認為間隔時間為2年或者2年以上。該組住院醫師中有177名(98.33%)認為此種PWW教學方法效果較好。
3 ?討論
心肺復蘇技能是住院醫師進行規范化培訓的重要內容之一,對住院醫師進行規范化培訓是培養合格住院醫師的必須條件。湖南省衛生與計劃生育委員會對此也提出了相應的要求,要求任何專業的住院醫師在參加第一階段的規范化管理培訓的過程中都要接受心肺復蘇技能的培訓,并且還要通過結業考核,以此來提高各住院醫師的急救技能[2]。
該次研究結果顯示,所選取的180名住院醫師均參與過心肺復蘇技能的規范化培訓,但是由于間隔的時間比較長,加上部分住院醫師在日常工作中很少接觸到心臟驟停的患者,實施搶救的機會極少,甚至沒有進行過真正的心肺復蘇,因此其理論知識、技能以及除顫成績也就比較低,尤其一些非臨床專業的住院醫師,這對未來患者的救治造成了較大的影響。在對其進行了相應的規范化培訓后,不但提高了住院醫師在心肺復蘇方面的理論成績,使其掌握到了更多關于心肺復蘇方面的知識,還提高了住院醫師心肺復蘇的技能,在規定的時間內通過規范化的技能培訓,提高了急救的能力,這也為將來的某一天能夠更好地搶救患者打好了基礎。該次研究結果顯示,該組住院醫師培訓后心肺復蘇理論成績高于培訓前,技能合格率高于培訓前,電除顫成績高于培訓前(P<0.05)。這與皮玲麗[3]等人的研究結果是一致的。進一步提示,對住院醫師進行心肺復蘇的規范化培訓,能夠有效提高住院醫師搶救水平。
該次研究結果還顯示,該組180名住院醫師中有178名(98.89%)的住院醫師認為心肺復蘇技能在臨床工作中極其重要,有179名(99.44%)認為心肺復蘇技能需要定期在相應的機構進行培訓,其中有157名(87.22%)住院醫師認為間隔時間為1年,有32名(17.78%)認為間隔時間為2年或者2年以上。由于心肺復蘇技能是一門需要反復操作強化的應用技能,如果長時間不用,其應用能力會明顯下降,但是臨床上對心肺復蘇的研究進展比較快,參加規范化培訓的住院醫師應及時掌握此種心肺復蘇急救技能的進展情況,這對提高搶救成功率,改善患者的預后等均有著非常重要的意義[4]。
該次研究結果還顯示,該組180名住院醫師中有177名(98.33%)認為此種PWW教學方法效果較好。由于心肺復蘇是屬于一項應用型的技能,因此采用規范化的方式進行培訓對提高培訓效果是非常重要的。往常教師都是通過理論講解、簡單演示等進行培訓,但是結果發現,其效果欠佳[5]。可能是由于教師的手法不同導致住院醫師在理解上出現了差異,進而對培訓的效果造成了影響。該次采用的PWW教學方式是讓住院醫師邊看視頻邊練習,其是以學員為中心,讓學員最終能夠熟練掌握心肺復蘇技能的培訓方式,此種方法有效地避免了導師在演示操作上存在的差異性,保證了學員所學習的心肺復蘇技能操作手法的準確性和一致性[6]。
綜上所述,住院醫師在規范化培訓中,心肺復蘇技能的培訓是其中比較重要的一項內容,培訓導師可采用PWW教學法對住院導師進行規范化培訓,提高其心肺復蘇的技能水平,住院醫師也應定期參與規范化的心肺復蘇技能培訓,提高臨床救治的成功率。
[參考文獻]
[1] ?王長遠,孫長怡,秦儉,等.規范化培訓住院醫師心肺復蘇技能培訓的探索[J].醫學研究雜志,2017,46(11):190-191,123.
[2] ?李萍,逯彥靜,張亞茹,等.住院醫師規范化培訓中急診心肺復蘇技能培訓的探討[J].醫學教育研究與實踐,2016,24(6):983-985.
[3] ?皮玲麗,譚薇,張繼文.多元化心肺復蘇培訓模式在急診心肺復蘇技能培訓中的應用[J].護理實踐與研究,2016,13(18):126-127.
[4] ?劉丹桂,談碧波.心肺復蘇技能培訓結合督查考核對急診科護理人員心肺復蘇技能的影響[J].蚌埠醫學院學報,2016, 41(1):118-120.
[5] ?瞿金龍,王璽,管軍,等.不同培訓方法在規范化培訓醫師心肺復蘇急救培訓效果分析[J].華南國防醫學雜志,2015,29(9):711-712.
[6] ?孫艷艷,王輝坤.情景模擬教學法在急診心肺復蘇操作技能培訓中的應用[J].中國現代醫藥雜志,2015,17(3):99-100.
(收稿日期:2019-07-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