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凱 葉金玲

【摘 要】目的:分析丁苯酞的應用,對急性缺血性腦卒中患者的保護作用。方法:本院2015年2月至2018年2月,共收治36例急性缺血性腦卒中患者,遵循患者入院尾號的奇偶數,將所有病例分為了研究組18例、對照組18例。兩組均接受酶聯免疫吸附技術ELISA檢測,研究組采用丁苯酞治療,對照組采用阿司匹林腸溶片治療,比較兩組的臨床療效。結果:兩組治療效果比較,具有顯著統計學意義(P<0.05)。兩組臨床相關指標對比,具有明顯差異(P<0.05)。結論:急性缺血性腦卒中患者接受丁苯酞治療,可達到較好的臨床效果,對患者的機體進行有效的保護,不僅如此還可提高血清SOD活性、降低MDA含量。
【關鍵詞】丁苯酞;急性缺血性腦卒中;保護
文章編號:WHR2019032047
急性缺血性腦卒中CIS,也可以叫作腦梗死CI,是腦動脈閉塞所致的腦組織梗死。這一病癥的發病率、病殘率、病死率均較高,故此臨床方面需及早進行診治。經動物實驗證實,采用丁苯酞治療,在改善患者腦細胞新陳代謝、提高缺血腦組織血流量,以及降低腦水腫等方面的優勢均極其突出[1]。針對于此,本研究將2015年2月至2018年2月收治的36例急性缺血性腦卒中患者為對象,評判通過丁苯酞治療、阿司匹林腸溶片治療的效果,以及對提高血清SOD活性、降低MDA含量方面的影響。
1 資料與方法
1.1 臨床資料
參照患者入院尾號奇偶數分組,將本院2015年2月至2018年2月收治的36例急性缺血性腦卒中患者,分為研究組,入院尾號為奇數(n=18);對照組,入院尾號為偶數(n=18)。研究組中男性和女性各10例、8例;年齡為50~76歲,平均年齡為(63.4±6.6)歲。對照組男性和女性各11例、7例;年齡為53~75歲,平均年齡為(64.4±6.8)歲。研究組和對照組的上述資料比較,差異性均不存在統計學意義,P>0.05。
入選標準:接受頭顱CT/MRI檢查確診[2]者、臨床資料完整者、通過醫院倫理委員會審核批準[3]者。
排除標準:吞咽功能障礙者、嚴重心肝腎功能不全者、造血系統病癥者。
1.2 方法
兩組均抽取5mL空腹靜脈血,離心處理10min,取上清。通過酶聯免疫吸附技術,對兩組血清SOD活性、MDA含量進行檢測,均遵循試劑盒說明書操作即可。
對照組經阿司匹林腸溶片口服治療,每次100mg,每日1次,治療時間為3周。
研究組經丁苯酞膠囊口服治療,600mg/次,1次/d,治療時間和對照組相同。
1.3 觀察指標
予以兩組急性缺血性腦卒中患者的治療效果、臨床相關指標(血清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丙二醛MDA含量)觀察和比較。
療效判定標準:治療后,神經功能缺損程度降低≥90%,治愈。治療后,神經功能缺損程度降低≥50%,但不足90%,好轉。治療后,功能缺損程度降低<50%,無效。前兩者的總和×100%=治療效果。
1.4 統計學處理
本次研究中,研究組和對照組急性缺血性腦卒中患者的所有數據,均借助統計學軟件SPSS 20.0的作用進行分析和研究。計數資料和兩組治療效果的對比,均以%方式表示,采用χ2進行檢驗。計量資料及兩組臨床相關指標的對比,均以(±s)方式表示,通過t予以檢驗。兩組患者間的數據對比顯示為P<0.05,則表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研究組、對照組治療效果對比
研究組的治療總有效率,顯著高于對照組的治療總有效率,存在對比的差異性(P<0.05)。見表1。
2.2 研究組、對照組臨床相關指標對比
研究組與對照組比較SOD活性、MDA含量,存在統計學的意義(P<0.05)。如表2。
3 討論
急性缺血性卒中,又可稱為腦梗死,作為當前病殘率、病死率較高的病癥,臨床方面需予以重視。本次研究,使用丁苯酞治療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臨床效果較好,先對其保護作用和機制進行分析。丁苯酞經提高腦血管內皮NO水平,可促使血管再生、重建缺血區微循環,這時能有效促進腦血流灌注情況,改善患者的神經功能。相關研究人員表示,采用丁苯酞治療上調血管內皮生長因子表達的同時,還能促使缺血區再生、四周血管再生,保證缺血腦組織的供氧情況[4]。早期通過丁苯酞治療缺血性腦卒中患者,可提高患者的缺血代償方面能力,在最短的時間內恢復患者缺血區域血供狀況,改善患者的生活及生存的質量。如果患者腦組織缺血、缺氧,則會引發線粒體損傷、神經細胞功能缺損等現象。借助丁苯酞的作用,能發揮不同細胞凋亡因子的作用,降低缺血后半暗帶位置神經細胞凋亡情況,加強對線粒體的保護。與此同時,丁苯酞的使用還可以提高低糖低氧環境下,線粒體對腦缺血的敏感性,促進細胞能量代謝。相關研究人員認為,丁苯酞對黃嘌呤、黃嘌呤氧化酶反應系統中,超氧陰離子自由基生成情況抑制效果較好,此時會提高SOD活性,降低MDA含量,有效保護腦組織[5]。值得一提的是,缺血性腦損傷和血栓形成有關,治療的過程中做好防治腦血管病癥工作非常必要。經丁苯酞治療,可達到抗血小板聚集、抗血栓效果。此外,采用丁苯酞還可減少腦缺血區中粒細胞數量,對內皮受損細胞進行保護,抑制腦缺血再灌注后細胞間黏附分子的表達。急性缺血性腦卒中患者發生能量代謝紊亂情況,通過丁苯酞處理,能夠逆轉腦缺血過程中,線粒體呼吸鏈的復合酶活性,促進腦組織能量代謝,改善患者神經水腫癥狀。
總之,丁苯酞治療急性缺血性腦卒中的效果理想,存在臨床應用的價值。
參考文獻
[1] 胡建榮,孫曉川.丁苯酞聯合血栓通治療缺血性腦卒中的臨床療效[J].中國老年學雜志,2017,37(04):867-868.
[2] 李虹,陳娜,陸連生,等.不同療程的丁苯酞對急性缺血性腦卒中預后及炎性因子的影響[J].河北醫藥,2017,39(01):130-132.
[3] 段淑娟.丁苯酞注射液對缺血性腦卒中患者認知功能及腦血流灌注的影響[J].中國實用神經疾病雜志,2017,20(06):104-107.
[4] 秦麗紅,王國輝,白禹等.依達拉奉聯合丁苯酞治療急性缺血性腦卒中的效果[J].黑龍江醫藥科學,2017,40(04):95-96.
[5] 黃坤,劉春霞,李支援.早期應用雙抗血小板聯合丁苯酞治療急性缺血性腦卒中臨床研究[J].中國臨床研究,2017,30(07):898-9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