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綠色新常態”是我國經濟發展的主要態勢,研究經濟增長與環境質量的關系對我國經濟新常態的推進有一定參考價值。本文利用新疆1990~2017年面板數據,以經濟增長作為自變量,環境質量為因變量,參考環境庫茲涅茨曲線構建相關模型并進行回歸分析。結果表明:新疆經濟增長會導致環境質量產生變化,且兩者之間呈現倒N型曲線關系。目前環境質量正處于上升階段,但是隨著新疆經濟的增長,未來的環境質量將會惡化。
關鍵詞:經濟增長;環境質量;因果檢驗
中圖分類號:F290?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8-4428(2019)11-0063-03
一、 引言
新疆是我國“一帶一路”建設的核心地區,近年來在經濟建設方面取得長足發展,2013~2018年GDP平均增長速度達到8.5%,為全國前列。但在其經濟高速發展的情況下,帶來的環境問題也十分突出。經濟的發展究竟給環境帶來了怎樣的影響,研究兩者的關系是當前重點關注的話題。
國內外學者對于經濟與環境質量之間關系研究較早,1991年美國經濟學家Grossman和Krueger針對自由貿易與美國環境問題首次證明了環境質量與收入水平之間的關系,提出了隨著經濟的不斷增長,環境質量會受到規模效應、技術效應與結構效應的影響。針對經濟增長與環境質量關系,主要是在環境質量指標和在兩者關系模型這兩方面的研究。Panyotou通過對多個國家SO2與資本收入的研究發現,經濟增長與環境質量之間存在倒U型關系。Schmalence和Corson選取了30個國家的經濟數據,通過多個要素構建環境綜合指標,最后也得出了相似的曲線關系。List和Gallet通過對美國各個州數據研究顯示了環境庫茲涅茨曲線并預測了其拐點。李芳林考慮了多個評價指標體系,利用資源、環境與經濟發展的相互協調作用,對江蘇省各城市的協調系數進行了計算,從而對不同城市的協調性進行了評價。宋香榮利用1987~2007年新疆環境污染物排放數據,利用主成分分析確定了新疆環境污染主要因素。黃國強詳細的構造了環境質量影響因素,說明了環境質量與經濟增長的相互影響作用。
通過對國內外研究成果發現,他們的模型大多是采用環境與經濟的二次、三次和對數模型,得出經濟增長與環境之間呈現倒U正N或S型。在選取環境質量指標時,大多數只是在污染物的排放上選取指標,而沒有考慮生態指標,從而環境質量綜合指標構建的不夠完備。因為我國環境指標體系構建的比較晚,部分研究數據缺失,導致利用的時間序列數據不夠充分,從而結論不能完全說明情況。本文在環境質量指標上考慮了多種因素,并且選取了28年數據,試圖探究經濟增長與環境質量相關關系,結合當前經濟與環境現狀,對未來可持續發展做出政策建議。
二、 相關方法
(一)數據來源
本文數據來源于1990~2017年《新疆統計年鑒》《新疆環境統計公報》。
(二)因子分析法
因子分析法是一種常用的降維方法,主要思想是利用變量間的相互關系,對變量進行提取公共因子,從而達到減少變量數目的統計技術。當一個綜合指標有多個小指標時,因子分析能夠利用指標間的相互關系,選取出這些小指標的公共因子,將這些小指標進行融合,在不損失信息的情況下,充分減少這些小指標個數。在考慮環境質量指標時,可以利用因子分析的方法,對選取的七個環境指標進行降維,得出環境質量因子得分,從而構建經濟增長與環境質量模型。
(三)環境庫茲涅茨曲線
環境庫茲涅茨曲線是基于庫茲涅茨曲線,由Panyotou首先提出,用于分析經濟與環境之間的關系。當一國經濟發展水平較低時,經濟的繼續增長會使環境變差,隨著經濟增長到一定水平時,經濟的增長會使環境變化,呈現倒U型。本文利用環境庫茲涅茨曲線這種分析方法,對新疆經濟增長與環境質量進行實證研究,為新疆新常態下經濟發展方向給出相關的建議。
三、 指標選取與實證研究
(一)指標選取與說明
關于經濟增長指標的選取,大多數研究者都是選取人均GDP作為對象,一方面是數據具有代表性,且方便得到,另一方面是這樣可以減少人口波動對研究結果造成干擾。在環境質量綜合指標上從多因素進行評價,由于工業是環境污染的主要因素,所以在指標上分別選取工業廢水排放量、工業廢氣排放量、工業固體排放量,以此來分別反映出水環境、大氣環境和土壤環境的污染程度,對一個地區的環境質量判斷僅僅依據污染程度是不夠的,在此基礎上通過選取城市園林綠地面積、農作物總播種面積、森林覆蓋率、耕地面積反映生態環境,從而可對環境質量進行一個比較全面的綜合評價。
(二)實證研究
1. 因子分析指標建立
由于不同指標之間不能直接進行環境質量判斷,我們可以利用因子分析方法對數據進行標準化處理,對于環境質量來說,工業廢水排放量、工業廢氣排放量、工業固體排放量都是逆向指標,因此在進行標準化過程中,對這三個指標取倒數,這也比較符合常識,即排放得越少環境質量越高。再對數據進行KMO測試和巴特利特球形度檢驗,發現KMO為0.851,巴特利特球形度近似卡方為263.766,非常適合做因子分析。本文利用SPSS25.0軟件進行因子分析, 選出累計貢獻率85%以上并且特征根大于1的前幾個成分。結果顯示:有兩個成分的特征根大于1且第二成分累計貢獻率為92.154%,能夠較好地在不損失絕大部分信息情況下解釋總體。從成分得分系數可以得到代表總體的兩個表達式:
Y1=-0.215x1-0.182x2-0.062x3+0.171x4+0.162x5+0.167x6+0.206x7(1)
Y2=0.428x1-0.004x2+0.733x3+0.109x4+0.158x5+0.118x6-0.133x7(2)
將第一個成分貢獻率與第二成分貢獻率作為權數帶入總體,能夠得到代表新疆環境質量綜合指數:
Y=0.74417Y1+0.17736Y2 (3)
2. 格蘭杰因果檢驗
在進行分析經濟增長與環境質量之間關系時,需要對它們進行格蘭杰因果檢驗,以此來確定是否存在因果關系。首先,對經濟增長指數與環境質量指數進行單位根檢驗,防止發生偽回歸。本文利用eviws10.0軟件,發現經濟增長指數與環境質量指數都不平穩,一階差分后平穩。由于經濟增長指標與環境質量指標都是一階差分平穩數據,可以利用EG法對回歸方程的殘差進行單位根檢驗,發現存在協整關系,之后進行格蘭杰因果關系檢驗,得出變量間因果關系如下:
表2中,Y代表環境質量,G是人均GDP的對數,在滯后兩期條件下,發現G不是Y的格蘭杰原因的概率為0.0067,在5%的顯著性水平下,可以得出新疆經濟增長確實對環境質量造成了影響,但這只是單向作用的,環境質量沒有對經濟增長產生影響。
3. 模型建立
Y代表環境質量指標,G代表經濟增長指標通過因子分析,將新疆1990~2017年相關環境數據帶入,得到環境質量數據,對人均GDP取對數得到經濟增長數據,以經濟增長為自變量、環境質量為因變量對模型擬合優度進行判斷。
通過對經濟增長與環境質量數據的一次、二次、三次方程模型擬合優度檢驗,我們發現所有模型在顯著性水平1%水平下均顯著,其中三次模型的擬合程度最高,我們選用三次方程模型對變量之間關系進行解釋。根據回歸分析結果,得出新疆經濟增長與環境質量關系的模型為:
Y=26.41051-8.467499G+0.811428G2-0.022405G3+ε?(7)
T (1.057823) (-1.017848) (0.883857) (-0.667716)
P(0.3007)?(0.3189)?(0.3855)?(0.5107)
F=318.9174?R2=0.975529
根據模型做出圖1:
結合經濟增長與環境質量模型,將新疆當前經濟增長指數G(即人均GDP的對數)10.7帶入,發現當人均GDP水平繼續增加時,環境質量也會繼續增加,這正符合前文中對新疆經濟與環境發展現狀的研究。對函數二次求導發現拐點在12附近,即當經濟增長指數處于12時,環境質量將隨著經濟的發展繼續提高,但是曲線凹凸性將發生改變,即每一單位的經濟增長帶來的環境質量效益逐漸降低,當經濟增長指數達到駐點16.5時,這個效益將變為0,此后環境質量將會惡化。如果不改變當前的經濟發展方式,環境質量將會持續下降。
四、 結論與建議
通過以上分析論證,我們能夠發現經濟增長會影響環境質量。以環境質量為因變量,經濟增長為自變量發現兩者之間呈現倒N型關系,結合環境庫茲涅茨曲線相關理論分析,隨著經濟增長,環境質量可分為先下降再上升最后仍然下降三個階段。分析這三個階段,第一階段,人們的生活水平較差,環境保護意識較弱,快速發展的同時對資源不斷掠奪,導致環境質量迅速下降。隨著生活質量提升,進入第二階段,在這個階段中基本生活得到保障,人們的環境保護意識得到提高,同時科學技術快速進步,人們在發展的同時兼顧環境保護,環境質量得到不斷增加。隨著人口的持續增長、資源枯竭等因素,進入第三階段,此時經濟發展帶來的規模效應、技術效應等已經消失,負面影響開始顯現,且伴隨著人口壓力的增大,環境承載力也將不斷下降,導致環境質量持續下滑。新疆目前處于第二階段,對此本文給出幾點建議:
第一,常規的發展理念是優先發展主導產業,新疆第二產業發展較早,針對這些污染排放產業,政府應當提高行業門檻,防止小企業進入,健全污染物處理辦法,建立緊急處理方案,同時提高污染排放標準,減少對環境造成的污染,結合新疆旅游資源,優化傳統旅游業,大力發展對環境污染較小的第三產業,形成以第三產業為主體,第二產業為支撐,第一產業為基礎的產業結構。
第二,新疆煤礦、石油資源豐富,這些能源的利用帶來了很多污染問題,針對這些污染問題,政府應當繼續加強對可持續行業的扶持力度,多利用風力、光伏發電取代火力發電,宣傳對新能源的利用,加速淘汰能源利用率低的企業,保護環境友好型企業的發展,貫徹實行資源可持續發展理念。
第三,創新一直是一國發展的第一生產力,新能源的開發就是技術創新的實踐,對環境質量的提升起到了巨大作用,因此,政府要鼓勵人們對技術的創新,不僅僅改變生產技術提升生產率,尤其是加強對高能耗、高污染企業的技術創新,使這些企業減少污染物的排放,解決經濟發展與環境質量的矛盾點,做到經濟增長與環境質量共同發展。
第四,政府要建立健全環境保護相關法律法規,加強對環境保護意識的宣傳,提升環境保護意識,使人們在日常生活中注意保護生態環境,起到監督企業保護環境的作用。同時要加強對環境保護方面的投資,以此來補償經濟增長不得不對環境破壞的一部分,達到早預防、早治理的作用。
參考文獻:
[1]Grossman.G,Krueger.A.Environmental impacts of the North American Free Trade Agreement[R].NBER Working,1991:3914.
[2]Panayotou T.Demystifying the Environmental Kuznets Curve:Turning Alack Box into a Policy Tool[J].Environment Dedelopment Economics,1997,2(4):465-484.
[3]John A List,Criaig A Gallet.The environmental Kuznets Curve:dose one size fit all[J].Ecological Economics,1999,31:409-423.
[4]李芳林.江蘇省各城市資源環境與經濟協調發展的評價[J].統計與決策,2006(7).
[5]宋香榮,蘇斌,陳前鵬.新疆環境污染影響因素分析[D].新疆:新疆財經大學,2010.
[6]黃國強.新疆環境質量與經濟增長關系的實證研究[D].新疆:新疆財經大學,2007.
[7]代芬.湖北省外商直接投資和環境質量關系的研究[D].武漢:華中科技大學,2009.
[8]王莉.資源環境約束下的金昌市經濟增長與環境質量關系的實證研究[D].蘭州:蘭州大學,2013.
[9]李瑛珊.廣東環境質量對經濟增長的影響實證研究:基于庫茲涅茨曲線[J].科技管理研究,2015(2):237-241.
[10]宋麗穎,劉源.地方經濟增長與環境質量:基于陜西省環境收入曲線的實證分析[J].西安交通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4(6):70-77.
[11]虞依娜,陳麗麗.中國環境庫茲涅茨曲線研究進展[J].生態環境學報,2012(12):2018-2023.
[12]余嬌.安徽環境質量與經濟發展關系研究[D].合肥:安徽大學,2014.
[13]董冬吟.福建省經濟增長與環境質量關系[J].化學工程與裝備,2014(10):167-170.
[14]李妍.中國環境質量與經濟增長的空間面板分析[J].中南財經政法大學研究生學報,2014(2):59-65.
作者簡介:
吳金柱,男,安徽銅陵人,新疆財經大學統計與數據科學學院碩士研究生,研究方向:環境與經濟統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