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隨著近些年互聯網金融的迅速發展,大學生信貸以低息甚至是免利息、按月分期還款的獨特優勢快速走進了大學生的生活,然而過于便捷的服務也暗藏隱患,導致大學生由于借貸消費而引發的不良事件頻頻發生,引起社會各界的廣泛關注。大學生信貸消費有利有弊,如何合理地看待校園信貸消費,樹立正確的消費觀,避免由信貸消費而產生的各種風險,并提出切實可行的防范措施是解決目前現狀的有效途徑。
關鍵詞: 超額利息;信貸消費;信貸消費風險
中圖分類號:F832.4?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8-4428(2019)11-0124-02
一、 大學生信貸消費及其特點
大學生正在成長的重要時期,世界觀、消費觀、人生觀正在形成中,他們處于不停地思考、選擇和探索中,樹立科學的消費觀念、價值觀是形成良好消費行為的基礎。
(一)消費觀念的轉變
所謂消費觀念是指消費主體利用可支配收入的理念與態度、對商品的價值追求取向,是消費者在計劃或進行消費活動時對消費客體、消費方式、消費過程、消費趨勢的總體認識評價與價值判斷。消費觀念的形成和變化與社會生產力發展的程度、社會文化的豐富進步程度相匹配。目前,我國已經步入了全面構建小康社會的新時代,人們的物質需求基本上得到了滿足,生活水平大大提高,消費的觀念也逐漸轉變。大學生消費是社會消費的重要組成部分,因大學生消費具有獨特的消費意識與特點,使得大學生消費對未來社會消費文化有著至關重要的影響。隨著互聯網技術的應用,智能手機的普及,各類信貸消費產品映入眼簾,轉變了大學生的消費方式與消費理念。各大銀行推出的信用卡就是大學生信貸消費的典型形式,各銀行紛紛推出各種促銷政策,“預知明天,圓夢今天”是銀行的推銷口號,吸引更多的大學生加入“刷卡大軍”。同時,大學生生活用品層次明顯提高,據有關調查統計,47%的大學生選擇國際名牌洗發水,23%的大學生選擇國內的品牌洗發水;37%的大學生注重對衣服款式的選擇,24%的大學生要求風格獨特,品味出眾的服飾。大學生消費觀的轉變影響著大學生的消費傾向。新一代大學生無論在消費理念還是在消費方式、商品的價值追求上都發生了巨大轉變。
(二)消費心理上追捧時尚潮流
大學生是年輕、朝氣蓬勃的一代,對新鮮事物的好奇心,對時尚的追捧的個性特征成為線上信貸消費發展的有利因素。根據相關統計調查得知,大學生的吃喝和衣服穿著的費用已經占總支出的63%。大一的懵懂,大二的洋氣,大三大四的時尚這似乎已經成為大學生成熟成長變化的一個縮影。大學生過度的追求外在形象,美甲、美容、美發,對高檔服飾、化妝品的渴望與攀比,促使信貸成為滿足其需求的重要途徑。吉林長春某校的大學生尹某,因為想要購買奢侈化妝品,在“趣分期”申請了分期產品,因逾期,要交滯納金,經過計算,原本借款本金6000元,如今卻要還1.3萬元,導致無力償還,對其心理、生活、學業上構成了嚴重的壓力。奢靡消費必將使自己的生活陷入經濟危機,持續的不良消費習慣必將產生嚴重的資源浪費。
(三)大學生消費模式的轉變
隨著互聯網技術的發展,智能手機在大學生中間的普及,微信、支付寶等線上支付平臺的廣泛使用已經悄然地改變了大學生們的消費模式。足不出校園,所需琳瑯滿目的商品便從全國各地匯集于校園,大學校園里多家快遞服務公司每日繁忙的貨物傳送現狀便是大學生線上消費的最好證明。據調查資料顯示,72.4%的大學生的消費資本來自父母,而在被調查者中只有36.2%的學生認為夠用,還有20.4%的學生認為完全不夠用。互聯網上各類具有誘惑力的信貸消費的宣傳信息吸引了這部分學生的注意,信貸方利用大學生對新鮮事物具有強烈的好奇心和敏感度,但卻缺少相應的消費自控能力和防范意識,給出不需要抵押物、出示相關的證件、線上操作簡單易懂等便利條件,在大學生中間迅速拓展業務,同時,信貸方利用大學生生活集中、信息散播快的特點開展信貸消費的廣泛宣傳,借機擴大規模,使越來越多的大學生參與信貸消費。
二、 大學生信貸消費的風險及原因
(一)信貸消費運作流程規范性不足
目前,在信貸消費的業務開拓中,由于信貸消費的機制不健全導致大學生在信貸操作過程中的規范程度不夠。其重要的原因是:第一,信貸客戶的信息統計系統太過片面,缺乏全面性、系統性,尚處于起步階段,急需健全、完善。第二,缺少信貸消費的保險、保障機制,針對大學生們沒有穩固的經濟來源,如果缺乏信貸的保險和保障機制,會使金融結構的信貸風險增大。第三,信貸消費運作流程的手續缺乏規范性,使大學生借機貸款消費,卻缺少還款能力,導致各種不良的后果,甚至悲劇發生。如:2016年上半年,南京市陳同學受誘惑驅使參與“刷單”購手機的活動,不料在成功分期購買手機后,自身無償還能力,拒不分期付款并消失。
(二)信貸消費法律機制不健全
大學生群體是整個信貸消費系統中最為重要的構成部分之一,所以大學生的信貸消費行為要有對應的法律法規進行管制、監督。目前來看,在大多數情況下,金融機構管理信貸消費并設立規范大學生信貸消費的規則是缺乏保障的,難以給借貸雙方足夠的安全保護,這對信貸消費市場的發展起到壓制的作用。法律的缺少,會帶來大學生信貸消費的麻煩,也會讓不法信貸企業平臺找法律漏洞,并利用其為非作歹,進行不法的行為。例如,2017年2月,吉林破獲涉150余名大學生傳銷式斂財類校園貸詐騙案,主人公小鄭以兼職代理身份發展下線并進行逐級提成。信貸沒有法律法規的約束與規范,將使大學生的利益受到侵害,讓大學生信貸的風險變得越來越高。
(三)雙方信息不對稱的風險
一些不規范的大學生借貸平臺只是看中了大學生這個消費群體的特性,對大學生的基本情況和還債能力、消費情況等信息了解甚少,產生非常大的信貸風險。另一個角度來說,在借貸的手續和規則中,大學生缺少謹慎的態度、風險防范的意識,對計息方式、還款期限等缺乏充分的考慮,對信貸消費的了解只限于網絡搜索和身邊人的借貸經歷,貿然借貸的結果往往是置身于危險之中,很容易被犯罪分子利用,甚至可能面對暴力威脅,給大學生的身心發展帶來不良影響。
三、 大學生信貸消費風險防范
(一)大學生應樹立正確的價值觀、消費觀
大學生正處于趨于成熟,即將步入工作崗位,投身國家建設的重要階段,樹立正確的價值觀和消費觀非常重要。面對拜金主義和攀比主義,一些自我控制力薄弱的大學生,在盲目消費、攀比消費中放縱自我,缺少考慮還貸問題及對信貸產品的充分了解,使自己陷入困境中。學校、家庭、社會等多方重要影響因素需積極調動起來,加強大學生的思想教育,幫助他們樹立正確的價值觀,樹立誠實守信的品質,樹立遠大理想;幫助有信貸消費需求的同學了解和分析信貸產品,厘清信貸消費中所擁有的權利和義務,在規定時間內完成契約,積累信用;弘揚勤儉節約、艱苦樸素的生活作風,構建團結、奮進、向上的學習風氣。
(二)完善相關法律、加強金融市場的管理
盡管大學生的信貸消費市場發展速度快,熱度高漲,但大學生信貸消費的項目起步相對晚,問題頻發,當前沒有一部完善的校園信貸消費法律專項管理信貸消費業務,保護大學生信貸消費的各項權益。
金融機構為降低大學生金融消費中因各種原因無法還賬的風險,采取一刀切的方式,提高信用門檻,降低金融風險的同時嚴重抑制了金融機構的信貸業務發展?;ヂ摼W借貸平臺的審核機制寬松,使一些以高利貸獲取暴利的金融信貸公司鋪設各種陷阱引誘大學生受騙。應加強提高網絡信貸機構的準入標準,從源頭上抑制大學生信貸消費惡性事件的發生。
(三)加強學生的維權意識
據調查,有70%的大學生面對信貸消費糾紛不能采取正確的法律方式保護自己的合法權益,同時,這一數據也顯現出,大學生網絡信貸消費取證難,缺乏有針對性的法律法規保護,大學生維權渠道不暢通等諸多問題。高校應對學生加強法律維權的教育,提高大學生維權意識;高校構建校內法律援助機構或聯合社會力量將公益訴訟機制引入校園,幫助大學生拿起法律武器維護自身的合法權益。
四、 校園信貸的未來發展趨勢
大學生信貸消費可以減輕家庭負擔,增強自信心,順利完成學業,同時大學生信貸也為大學生創業奠定基礎,為其人生發展尋求機遇。隨著互聯網技術的發展,大學生信貸產品也會迎合大學生的需要不斷地豐富和完善。在未來,大學生信貸消費可能趨向于以下幾個方面(如圖1所示)。
當前社會經濟的迅猛發展為大學生就業提供了機遇和挑戰,對大學生的專業素質、綜合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面對艱巨的就業競爭壓力,大學生在大學期間考級、拿證的需求更加緊迫,隨之而來的是機動車駕駛證、大學生英語四六級、考研究生、托福雅思、會計等各類培訓費用、考試費用,因此大學生信貸服務迎合此類需求呈多元化發展趨勢;所謂的信貸資產證券化就是將原本不流通的金融資產轉化成可流通資本市場證券的過程。廣義上說就是以信貸資產作為基礎資產的證券化。在網絡發達的前提下,信貸資產證券化是大勢所趨,不可抵擋;國家鼓勵高校畢業生自主創業,并推出貸款優惠政策,為信貸服務開發創業借貸市場提供了有利條件。從過去到現在,大學生的人數呈幾何倍數增多,大學生多了,但就業崗位卻不能與之對應,這導致越來越多的大學生面臨著畢業即失業的問題,國家為此提出“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眾多借貸平臺都看到了新的商業機會,紛紛推出大學生創業信用貸款以及其他的優惠貸款業務,這也給廣大創業的學生提供了實現夢想的機會,使大學生創業機會更大,成功率更高,正契合了國家的發展戰略。
參考文獻:
[1]李麗萍,張先楊.大學生消費信貸調查及風險防范研究[J].科技創業月刊,2018(7):20-24.
[2]周思琪,徐華澤,等.大學生網絡信貸消費現狀及對策[J].合作經濟與科技,2019(6):64-65.
[3]李菁,周賽,韋素華.關于校園信貸風險防范的對策與建議[J].中國集體經濟,2018(31):118-119.
[4]李欣亮,杜榮,王巖.大學生網絡信貸消費風險防范[J].合作經濟與科技,2017(20):1-53.
[5]梁秋實,劉際陸,巫劍飛.大學生“校園貸”產品消費市場發展分析[J].全國流通經濟,2018(11):76-78.
[6]楊仕穎,盧蘅.互聯網消費信貸對大學生的影響及風險防范[J].中國商論,2017(18):51-53.
作者簡介:
高曉巍,女,遼寧義縣人,碩士,齊齊哈爾大學理學院副教授,研究方向:數學與應用數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