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通過使用1998~2007年工業企業數據庫,探究了僵尸企業對正常企業的生產率擠出效應。研究發現,僵尸企業的比例提高,顯著降低了正常企業的全要素生產率。即僵尸企業擠占了大量的信貸資源,使得市場上出現了嚴重的資源錯配,從而惡化了正常企業的經營環境,抑制了企業的研發投入,進一步影響了正常企業的生產效率。政府應合理處置現有僵尸企業,減少對僵尸企業的過度救助,使企業的進入退出符合市場規律,提高生產效率,盤活經濟。
關鍵詞:僵尸企業;全要素生產率;融資成本;生產效率
中圖分類號:F275?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8-4428(2019)11-0034-02
一、 引言
近年來,為加快經濟發展,去除產能過剩,政府出臺了各種相關政策刺激經濟增長。2017 年 7月召開的中央政治局會議強調“要堅定不移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深入推進‘三去一降一補,緊緊抓住處置僵尸企業這個牛鼻子。”這是因為目前我國的部分行業產能嚴重過剩,導致了企業間資源的嚴重錯配,使得市場上出現很多效率低下、僵而不死的企業。僵尸企業的存在在一定程度上阻礙了微觀企業的進一步發展,僵尸企業由于自身無法生存,依靠政府和信貸維持經營,在一定程度上擠占了較多的信貸資源、公共資源等,資源的有限性使得非僵尸企業僅僅得到了有限的資源,從而生產率無法得到提升,甚至部分企業難以維持經營退出市場。
二、 文獻綜述
僵尸企業的文獻綜述主要有:僵尸企業的識別、僵尸企業對經濟造成的影響以及如何處置僵尸企業。
(一)僵尸企業的識別
CHK識別標準(Caballero et al.,2008)以企業是否獲得貸款補貼作為唯一標準,FN-CHK方法將利率差小于 0、息稅前收入低于最低應付利息、t-1年負債資產比超過50%且在t年借貸仍增加的企業識別為僵尸企業。聶輝華等(2016)排除了受到短暫沖擊的企業,將連續兩年都被FN-CHK 方法識別的企業定義為僵尸企業。后來的學者又在此基礎上進行了改進,增加了政府補貼、企業多年的盈利狀況等修正條件。
(二)僵尸企業對經濟造成的影響
陳詩一(2017)認為僵尸企業擠出了其他企業的投資,尤其是效率更高的私有企業。譚語嫣等(2017)研究發現僵尸企業對非僵尸企業的投資具有擠出效應,研究結果表明一省的僵尸企業比例越高,其非僵尸企業的投資規模則越小,并且這一結果對國有企業不顯著。上述研究均表明僵尸企業造成了資源的錯配,擠占了正常企業的投資空間,降低了全社會生產效率。
(三)減少僵尸企業,降低其負效應
Tan et al.(2016)發現政府投資有助于僵尸企業效率的改善,資源的重新配置使得工業部門的產出提高1%。蔣靈多和陸毅(2017)發現最低工資的頒布促使企業精簡員工、提高生產效率等抑制僵尸企業的形成。蔣靈多等(2018)發現外資管制政策的放松通過提高行業僵尸企業復活率而降低了行業僵尸企業的占比。
關于僵尸企業對全要素生產率的影響,主要通過影響技術進步和資源配置兩個渠道。由于僵尸企業擠占了大量的信貸資源,從而惡化非僵尸企業的經營環境,在維持正常經營的同時,僵尸企業沒有足夠的資本投入到新產品的開發上,從而抑制了企業的研發投入,進一步影響了企業的生產效率。從資源配置渠道上,政府為救助大型或國有企業以避免就業壓力,擾亂了市場的優勝劣汰進程,使得非僵尸企業無法獲得應有的資源,從而導致了資源的錯配問題。
三、 僵尸企業的識別方法
(一)數據來源
本文的數據來自1998~2007年中國規模以上工業企業數據庫,并對數據做了進一步的處理。
(二)識別方法
本文采用FN-CHK 方法 (Fukuda and Nakamura,2011)。計算過程如下:
最后,FN-CHK方法將利率差小于 0、息稅前收入低于最低應付利息、t-1年負債資產比超過50%且在t年借貸仍增加的企業識別為僵尸企業。
四、 模型設定與結果分析
(一)計量模型設定
由以上分析可知,僵尸企業主要通過影響技術創新和資源的配置這兩個渠道對正常企業的生產率產生了重要影響。據此建立如下計量模型:
(二)基本回歸結果
表1報告了行業僵尸企業占比對正常企業生產率影響的基本回歸結果,第(1)和第(2)列以用ols方法計算出的全要素生產率作為被解釋變量,第(3)和第(4)列以用op方法計算出的全要素生產率為被解釋變量。第(1)和第(3)列控制了企業和年份層面的固定效應,第(2)和第(4)列控制了企業、四分位行業和年份層面的固定效應。
由表1可知,在生產率的不同測度方法下,行業僵尸企業占比對正常企業生產率的影響在1%的水平上都是顯著為負的,行業僵尸企業比例顯著降低了正常企業的生產率。企業層面的其他控制變量基本上也是符合預期的,資本密集度、總資產越高的企業生產效率越高,利潤率更高的企業將有更多的資本用于提高自身的生產率。
五、 結論與政策建議
通過對1998~2007年的規模以上工業企業數據的實證分析,發現僵尸企業的比例提高,顯著降低了正常企業的全要素生產率。政府和國家的干預使得僵尸企業雖然效率不高,卻擠占了較多的信貸資源、公共資源等,而正常企業由于資源不足,生產率無法得到提升,從而導致整個社會效率低下,經濟發展減緩。因此,合理處置現有僵尸企業,減少對僵尸企業的過度救助,使企業的進入退出符合市場規律,改善資源的配置,才能使經濟健康有效地運行。
應貫徹落實讓市場機制在資源配置中發揮決定性作用的方針政策,使企業的進入退出符合優勝劣汰的市場規律,從而降低僵尸企業的比例,減少部分行業的過剩產能。政府應及時追蹤政府補助的去向,避免信息不對稱造成的資源配錯,應避免向長期依靠政府補助、長期虧損的企業提高補助,提高對新興產業、創新產業的支持。
參考文獻:
[1]聶輝華,江艇,張雨瀟,等.我國僵尸企業的現狀、原因與對策[J].宏觀經濟管理,2016(9):63-68.
[2]譚語嫣,譚之博,黃益平,胡永泰. 僵尸企業的投資擠出效應:基于中國工業企業的證據[J].經濟研究,2017(5):175-188.
[3]蔣靈多,陸毅.最低工資標準能否抑制新僵尸企業的形成[J].中國工業經濟,2017(11):118-136.
[4]蔣靈多,陸毅,陳勇兵.市場機制是否有利于僵尸企業處置:以外資管制放松為例[J].世界經濟,2018(9):121-145.
[5]王永欽,李蔚,戴蕓.僵尸企業如何影響了企業創新:來自中國工業企業的證據[J].經濟研究,2018(11):99-114.
[6]聶輝華,賈瑞雪.中國制造業企業生產率與資源誤配[J].世界經濟,2011(7).
[7]魯曉東,連玉君.中國工業企業全要素生產率估計:1999~2007[J].經濟學(季刊),2012(2).
[8]蓋慶恩,朱喜,程名望,等.要素市場扭曲、壟斷勢力與全要素生產率[J].經濟研究,2015(5).
[9]Caballero R.J.,T.Hoshi and A.K.Kashyap.Zombie Lending and Depressed Restructuring in Japan[J].American Economic Review,2008,98(5):1943-1977.
[10]Fukuda S.I.and J.I.Nakamura.Why Did‘ZombieFirms Recover in Japan[J].World Economy,2011,34(7):1124-1137.
作者簡介:
郭文靜,女,河南商丘人,南京財經大學研究生,研究方向:國際貿易理論與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