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健鋒 楊慧婷
隨著經濟的發展和社會的進步,越來越多的人注重保護自身的知識產權。但是從整體上看,高職院校協同創新中心的知識產權保護層面還存在著許多問題,比如:成果轉化機制的不完善、研究資料的無意流失、維權成本高昂、維權難度增加等。因而,我們作為一名一線工作者,應該根據當下的實際情況,構建一個相對完整的知識產權管理制度,以此來保障高職院校和對接企業的勞動成果,維護自身的合法權益。
一、高職院校協同創新中心的內涵
所謂“高職院校協同創新中心”,即:高職學院為企業服務的一個平臺。為了強化創新能力建設,國家提出了“高等學校創新能力提升計劃”,倡導實施協同創新。主張學校構建一個專門的校企合作平臺來與企業進行合作,通過校企互培的方式來提高學生們的實踐能力,培養同學們的創新能力和創業能力,為社會培養出更多優秀的人才。基于此,許多高職院校設立了專門的校企協同創新中心,以此來為社會培養出更多具備創新性質和創業精神的人才,進而推動社會和高職教育的發展。
二、高職院校協同創新中心知識產權管理的現狀
1.師生創新能力不足,產出少。就目前的情況而言,高職院校師生之間的創新能力還是存在不足的。師生之間存在隔閡,創新思維與創新能力較差。部分高職院校聘請的教師大多數是來自企業的能工巧匠,他們大多數人是在企業的一線工作崗位工作了很長時間,實踐經歷非常豐富的人。相對而言,實踐經驗豐富的他們理論基礎較為薄弱,而科技和創新則是十分注重理論基礎的。在這種師資配備下,師生的互動往往局限于學會已有的東西,而不太注重于開發新的東西。長此以往,師生的創新能力不足,產出少,高職院校協同創新中心也就逐漸失去了他原本的意義。出不來科研成果,又何談知識產權的保護呢?
2.學校不夠重視,知識產權保護體系不夠完備。就目前的情況而言,部分學校雖然響應黨的號召,跟隨時代潮流開設了本校的協同創新中心,但是落在實際層面上,還是不夠重視的。由于高職院校的師生產出能力相對較弱,導致學校不太重視科研成果的保護,僅僅將協同創新中心作為一個學校和企業的連接點。部分校領導過分注重行政工作,在實際開展活動的過程中存在討好企業的現象,對于本校的知識產權成果不是十分看重。并且,部分高職院校也沒有根據實際的情況,對產出創新成果的學生和老師進行一個有效的激勵,這直接導致了高職學校科技成果產出量少的結果發生。除此之外,現如今大部分高職院校對于自身的研究成果沒有一個較為全面的知識產權保護體系。很多學校沒有一個專門的知識產權注冊與保護的部門,學生和教師們研發而得的成果也常常處于缺乏保障的狀態,這是目前限制高職院校創新發展的一個重要問題。
3.經費和專業人才匱乏。我們需要知道,知識產權的申請和維持是具備很強的專業性的。相應的,它的成本也非常高。高職院校要想構建一個完整的知識產權保護制度,就需要大量的經費來進行研究成果的知識產權申請與維持。然而,就目前的情況而言,許多高校由于缺乏經費,對知識產權這一方面的投入不夠,導致自身很難建立一個完整的知識產權保護體系。并且,許多處于二三線城市的高職院校由于地理位置和經濟實力等問題,很難吸引到專業的知識產權申請與保護方面的人才。如果沒有專業的知識產權管理人才的話,學校本身就很難構建一個完整的知識產權保護體系,也很難進行科技成果的有效轉化,會在很大程度上限制高職院校協同創新中心知識產權體系的構建與完善。
三、高職院校協同創新中心知識產權管理制度的有效構建
1.通過校企合作來獲得經費支持。許多學校由于自身缺乏經費,導致自身協同創新中心的知識產權保護制度構建不完善。基于此,學校可以加強與企業的合作,爭取能夠讓企業讓渡出一部分資金來作為知識產權保護資金,以此為完善本校協同創新中心的知識產權管理制度奠定一定的經濟基礎。
例如:學校可以與企業簽訂知識成果轉化合約,合約里可以規定:本校師生研究出的科研成果,可以優先供該企業使用。如若成果為企業贏得了利潤,那么企業應該按照一定的比例給學校分成,以此來為學校獲取經費,讓學校能夠更好地保護科研成果的知識產權。并且,學校可以與企業商議,讓企業每年按照固定的比例來出一部分資金,作為本校科研成果的知識產權保護經費。作為回報,學校可以每年定量為該企業輸送一定的人才,為該企業奠定人才基礎。學校也可以為該企業做宣傳,提高該企業的知名度,鼓勵更多優秀的畢業生到該企業去就業。這樣,學校的協同創新中心有了經費,企業也有了人才和成果,可謂一舉多得。
2.通過福利聘請來獲得人才支持。就目前的情況而言,知識產權方面的人才多半分布在大城市中。像北京、上海、廣州這樣的大城市,都是知識產權人才集中分布的地方。相比之下,二三線城市的知識產權人才就相對較少,人們對知識產權也不十分重視。因此,一些地處二三線城市的高職院校,可以通過福利聘請的方式,來聘請知識產權方面的人才,以此來為本校協同創新中心的知識產權保護提供一個堅實的人才基礎。
例如:學校可以通過高薪來吸引人才,以此來增強本校的知識產權人才儲備。然而,僅僅通過高薪并不一定能夠吸引到人才。學校可以適當將薪水提高一點,然后可以幫助人才解決戶籍問題、住宿問題以及今后的孩子上學問題,以此來吸引人才。現如今,越來越多的人注重孩子的教育,許多人在一線城市奮斗一輩子,也很難換得一個當地戶籍,這種福利對于許多在北上廣拼搏的年輕人還是十分具備吸引力的。
3.通過獎勵機制來激發師生的創新熱情。我們需要知道,高職院校的協同創新中心,是用來帶領同學們進行創新研發的,也是用來讓同學們多和企業開展合作,促進科研成果變現的。然而,如果學校內的創新氛圍不濃郁,教師和學生們都出不了科研成果的話,那么這個平臺也僅僅只是學生與企業的就業對接點而已。因此,學校可以通過設置專門的獎勵機制,來激發師生們的創新熱情,為科技成果的研發奠定基礎。
例如:學校可以設置一個專門的獎勵方式,如果學生和教師在創新創業大賽上獲得了獎項的話,學生按照獲得的獎項級別予以加學分。國賽一等獎8分,二等獎6分,三等獎4分;省賽一等獎4分,二等獎3分,三等獎2分;校賽一等獎2分,二等獎1.5分,三等獎1分,隊長加倍。教師可以獲得一定的獎金,并且在職稱評定上可以加分。這樣,學校就能夠在很大程度上激發師生們的創新熱情,為師生們提供一個良好的創新基礎。
4.通過教育培訓來提高師生的創新意識。高職院校的協同創新中心可以聯合企業內部的創新創業人才,走入學校,為同學們開展講座,以教育培訓的形式來提高老師和學生們的創新意識,進而推動創新研究的開展。
例如:校內的協同創新中心可以與企業相聯系,讓企業內部的創新創業人才為同學們開展講座,講解他們的創業史,并向同學們言明創新的重要性,以此來激勵更多的老師和同學們步人創新創業的浪潮當中。學校可以在本校的協同創新中心,開設專門的創新產品研發課程,規定每個人必須要學這門課程,并且期末考試成績達到60分以上,才允許畢業。這樣,可以在很大程度上通過教育培訓來提高師生的創新意識,為今后科技成果的研發奠定基礎。
5.通過成果變現的方式來提高師生的知識產權意識。我們需要知道,科技成果的研發在很大程度上是可以轉化成生產力的。而如果其成功地轉化成了生產力,那么就意味著它可以給開發者帶來一定的利潤。如果我們不注重保護自身的知識產權,讓他人盜取了我們的勞動成果的話,那么我們自身的利益就會受損。當你看到自己潛心研究了多年的成果被他人一秒復制,最終盜版遍地的時候,你還能無動于衷嗎?因此,高職院校應該讓教師和同學們親身體驗到科技成果變現的神奇之處,以此讓大家注重保護自身的知識產權,不讓他人侵害自己的合法權益。
例如:針對一些已經開發完成的項目,校領導可以根據實際情況,讓教師和部分同學一起參與運營合作,以此來讓其真正感受到科技成果變現的過程,激發教師和同學們的創新欲望。并且,校領導在帶領老師和同學們做項目時,應該根據自身的項目特色,適時地給老師和同學們灌輸維權思想,讓教師和同學們都能夠知道保護自身知識產權的重要性。
綜上所述,高職院校協同創新中心的成立是非常有必要的,對于創新性人才的培養是有很大作用的。因此,高職院校可以通過校企合作來獲得經費支持、通過福利聘請來獲得人才支持、通過獎勵機制來激發師生的創新熱情、通過教育培訓來提高師生的創新意識、通過成果變現的方式來提高師生的知識產權意識,以此來為高職院校協同創新中心構建一個完整的知識產權管理制度,讓本校師生的合法權益能夠得到更深一層的保護。[本文為福建省協同創新平臺項目,項目名稱:“智能制造福建省高職院校應用技術協同創新中心體制目”,編號:(閩教科[2016] 71號)]
(作者單位:泉州輕工職業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