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旭龍
公信力簡而言之就是在公眾心目中的信譽及形象,就字面意思而言公信力是指使公眾信任的力量。公信力是企業的影響力與號召力,它是企業管理能力的客觀結果,同時,它也是廣大員工對企業的評價,反映著員工對企業的滿意度和信任度。公信力是企業穩定與發展的前提條件,企業公信力是構建和諧企業的重要組成部分。企業只有具備較高的公信力,才能將企業管理好,使廣大員工物有所值,物有其用,物有其所,促進企業全面、協調和可持續發展。
一、石油企業存在的問題
1.企業削弱了黨的領導。在企業的改革中,廠長負責制曾發揮了積極的作用,在決策效率方面,廠長負責制有著不可比擬的優勢。但是,廠長負責制的弊端也逐漸呈現。其落后的地方在于,廠長的權力失去制約,在這種機制下,廠長“人、財、物”權在握,用人一人定,簽字一支筆,容易造成決策一言堂。在這種體制下,工人階級的主人翁地位和話語權受到影響,不能很好地保證企業利益與員工權益。
2.無長期持續發展規劃。企業的經營管理權具有雙重屬性。一是就企業本身作為市場主體來講,其經營管理權是企業自主經營、自負盈虧、自我管理、自我服務,在市場競爭中從事生產經營、追逐利潤和謀求發展的權力。二是企業是公有制企業,代表人民行使國有資產經營管理的權力,這一權力本質上是屬于人民的,形式上通過權力的委托代理來完成授權。因此制度安排上不能給企業的決策者提供一個追求長遠利益的穩定預期與重復博弈的規則,使決策者的利益與他所決策的企業的利潤沒有長遠關系,加之領導更替太快,一個領導一種風格,一個規劃一個藍圖,都是短期的,在這短期效應的作用下就會出現盲目決策,決策失誤或懶政、怠政等現象發生,存在蓋了拆拆了蓋等重復性建設問題,造成極大浪費。
3.抵御風險能力差。由于缺乏長遠規劃,對于企業經營業務范圍沒有很好界定,導致企業采取了多元化的策略,利用手中的資源和影響力,進入當時容易賺錢,市場需求旺盛的行業,造成企業涉獵行業過多,在剛需得到滿足之后,企業的很多分支機構成為了企業累贅,因為這些分支機構是依靠機會在短期內給企業創造了利潤,但是缺乏產品創新和成本競爭力,所以在經濟形勢趨于“新常態”的情況下,潮水褪去的時候沒有核心競爭力的“裸泳”企業就出來了;另外在企業內部由于原油開采成本高、人員富裕老化、盈利能力不強、管理效率不高、技術落后創新能力不足等問題“水落石出”。像2017年低油價時期,2019年中美貿易戰就充分暴露了這些弊端。
4.權責不對等。企業組織系統的架構為金字塔型的傳統模式,屬于典型的權力型組織架構。管理指令由金字塔頂端逐層下達傳遞和執行,同時從金字塔的最底端開始,沿著反方向層層面向上級負責。企業領導者在管理活動中,權責分得很“清楚”。凡是屬于權力范圍的職能,全部緊緊地攥在手里,一點不流失,而屬于要承擔責任的事情,就推給副手或者下邊人員。在此情形下,由于權責不對等,下級管理者有責無權,在趨利避害的本能心理驅使下,就會把工作和責任往更下一級人員身上推,上下級之間、同級之間、部門之間推誘扯皮就成了家常便飯,管理效果大打折扣。
5.任人唯親。由于用人的好壞與企業領導者沒有太大切身利益關系,又缺乏科學用人決策程序,往往都是由“一把手”說了算,培植“自己人”,鞏固自己的“執政基礎”,于是出現了“一朝天子一朝臣”的現象。因此在眾多的領導干部隊伍中時常會出現熟悉的面孔,無形中網織成了一張千絲萬縷、錯綜復雜、相互交織的領導聯系網。
6.在企業內部存在較為分明的等級。在二十世紀七八十年代,當一名石油工人是一件多么榮耀的事情,想不到時至今日工人卻是企業最低層的人物,身份像不可逾越的鴻溝,有著天壤之別。也曾見過一位母親教育她頑皮的孩子說過“再不好好學習,考不上好大學,就回來上山當工人吧!”還有人在抱怨時說“大不了,不干了,難道還能貶成“工人不成”等。雖然這些無意之話語,卻道出了在企業內部存在較為分明的等級和身份,管理層和操作層,不論何時何地都要知曉自己的身份。
7.失衡的收入分配。目前企業在進行員工薪酬分配時,普遍使用方式按崗位分,根據員工職務高低下發薪酬,層級越高,薪酬越高。不看貢獻,而看身份的薪酬分配體制,無法調動員工工作積極性,按勞分配在實際上已成為吃“大鍋飯”,平均主義,劫勤養懶的真實寫照。
8.“關系”管理。在企業里,每一個人的權力大小都取決于他與其他人的關系。這是由于多年來的國有資產管理體制導致的,可以將之稱為“關系”管理模式。靜觀之,領導的配偶、子女、親戚、關系戶或腦子靈光的哪一個不是在清閑、舒服和油水多的崗位;而老實巴交、吃苦耐勞的員工五十多歲高齡還奮戰在生產一線,他們的子女更不用提了。管理中的公正缺失,公平的天平發生傾斜。
9.干部能上不能下。地位終身制,一旦獲得,就終身享用,而且有種“一人得道雞犬升天”的感覺,特殊的待遇使得有些人權利欲望膨脹,加上監督的疲軟,隨心所欲,成為山高皇帝遠的獨斷專行、各霸一方、眾星捧月的諸侯。
10.體制僵化。多年來形成的體制,每年都在縫縫補補,換湯不換藥;拆來蓋去,機構多了,領導多了,婆婆多了,管事的人多了,閑人多了,干活的人少了;門難進,臉難看,事難辦,相互推諉。問題解決不了,會越積越多,就會積怨越深,進而加深了企業與員工之間的矛盾,上訪事件也就不可避免,這樣勢必給企業帶來不良社會影響和不穩定因素;制度可以說大全大善,執行起來卻顯得蒼白無力,彈性十足。
二、員工工作的行動力
現實社會,工資就是其工作的唯一目的和唯一動力,也是生存下去的唯一手段。因此,對于絕大多數人來說,工作的最初目的就是為了獲取基本的工資、為了保障生存的權力。是因為生存的壓力迫使他們不得不辛勤地、努力地去工作,這是很現實的。
一旦擁有了工作,解決了生存問題,每個人都還肩負著對家庭的責任,而工作的目的是為了獲得報酬,滿足生活的需要,承擔自己對家庭的基本責任。
家庭又是社會的細胞,有了健全的細胞,才會有一個健全的社會,因而就有了社會責任。
工作的行動力就在于你自己認為工作是什么,是生命的全部,或者是生命的一部分,或者根本不是生命應包涵的范疇,所以,我們每個人自己問問自己,就知道了。若行動力是對于你所做事業的熱愛,你喜歡你的職業,喜歡你的公司,你就會有一種愿望,盡可能地實現生活中的最高價值。這是最高層次的需要,它是實現個人理想、抱負,發揮個人的能力到最大程度,完成與自己的能力相稱的一切事情的需要,這樣才會使我們感到最大的快樂,這就是工作的行動力。
三、認識及建議
1.重塑石油企業良好形象,強力打造企業內部社會公信力。企業員工應從小事做起,從一點一滴中做起,心誠則靈,耐心、細致、周全,持之以恒,不遺余力,水滴石穿。
2.企業黨組織參與企業重大決策,發揮黨組織政治核心的作用。對“廠長”的權力進行限制和制約,維護企業員工的權益,是對企業負責的表現;在一些重大項目決策審批上也要廣泛征求廣大員工及社會公眾平臺意見及建議,防止出現決策失誤,給企業造成巨大經濟損失,讓企業每分錢花的明白,花的其所。
3.石油企業應加大結構調整和轉型升級。讓石油企業找準發展方向和著力點,是石油企業加快質量效益發展的難得機遇。倒逼石油人發揚優良傳統,苦練內功,挖掘潛力,實現低成本發展;倒逼石油企業加快推動改革、加大管理和技術創新力度,增強發展活力和競爭力。
4.加強原油儲備保障我國能源安全。日本原油儲備可以支撐200天,美國正常儲備可以支撐150天,而我國目前不足90天,況且原油對外依存度超過70%。石油是一種重要的戰略資源,因此地緣政治又是影響石油市場和價格的重要因素,在中美貿易戰中美國利用地緣政治必將對石油市場造成越來越大影響,甚至沖擊,有專家指出應做好兩手準備:第一,做好短期石油斷供準備,并且通過市場手段,加大對外合作,創新合作方式,創新儲備方式,規避短期風險。第二,在戰略和長遠上,立足于中國自己,從現在起,用10-15年時間做到能源基本自給,也就是80%以上的能源靠自己供應。至少有四個途徑提高能源自給率,一是大力發展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二是大力發展頁巖氣;三是發展清潔煤;四是深化油氣混改,提升現有石油行業的活力。
(作者單位:中國石油長慶油田分公司第一采油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