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勃
國有企業是黨執政興國的政治基礎和經濟基礎,堅持和加強黨的全面領導是國有企業深化改革、推動高質量發展的“根”和“魂”。當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作為黨管意識形態工作的主陣地,國有文化企業黨的組織建設面臨著新的歷史機遇,迎來了新的歷史挑戰。目前,省屬大型國有文化企業主要有陜旅集團、廣電集團、陜文投集團、新華出版集團、演藝集團、西影集團等單位,行業覆蓋了自旅游、出版、影視、運營、演藝、金融、文創等全產業鏈,綜合省屬國有文化企業黨建及黨員管理情況分析,陜文投集團板塊布局齊全、產業集群生態圈完善,無論從產業發展,還是企業管理、黨建工作等各方面均具有典型代表性。
陜文投集團成立于2009年6月,以“讓陜西文化走向全國、讓中華文明走向世界”為使命,以文化精品打造、文化景區開發、文化平臺建設、文化資本運營為重點,深挖歷史文化的當代價值、探索傳統文化的現代表達、提升陜西文化的全國品牌、推動中國文化的國際傳播,歷經十年發展,擁有總資產達到180億元,形成覆蓋影視生產、文化旅游、文化金融、藝術品投資、文化傳媒、文化商業六大板塊22家子公司的產業格局。在推動企業發展過程中,陜文投集團始終把組織建設作為基本要求,現有黨支部22個,共有黨員300人,占員工總數的41%。其中,35歲以下黨員215人,90后黨員41人,研究生及以上學歷黨員109人,少數民族黨員7人。黨組織全面覆蓋,力量配備到位。
堅持全面從嚴治黨,重在從嚴管理黨員。陜文投集團從整治突出問題、堅定理想信念、嚴格黨員標準、強化規矩意識、聚焦追趕超越等方面強“根”固“魂”,努力建設一支高素質的黨員干部隊伍。
一、黨員管理的經驗做法
1.堅持問題導向,打出“組合拳”。針對檔案管理不規范問題,采取“五清三查”措施。“五清”,即清理檔案資料、發展黨員程序、黨員關系接轉等5方面內容的真實性、完整性、規范性;“三查”,即開展黨支部自查、集團核查、問題倒查,一一核實、分類處理。針對黨員關系接轉不規范問題,搭建“兩冊一平臺”。“兩冊”即集團《標準化黨支部建設操作手冊》《支部書記工作手冊》,“一平臺”即黨建信息化操作平臺,一鍵將基層黨建模塊與微信公眾號綁定,圍繞黨員培養管理等黨建核心模塊,搭建扁平化、可視化操作平臺,確保了“黨建任務即時推進、黨員信息一目了然”。
2.堅定理想信念,擰緊“總開關”。把堅定理想信念作為衡量黨員的第一標準,堅持缺什么補什么、補什么強什么,建立陜文投照金干部學院,利用照金等陜文投自有紅色文化旅游陣地,加大黨員干部教育培訓力度,先后舉辦集團高級黨員管理干部、中青年黨員干部、入黨積極分子等各類培訓班160批次,受訓黨員干部和入黨積極分子3000人次,開展主題黨日系列活動200場次,通過重溫入黨誓詞,緬懷革命先烈豐功偉績,傳承紅色文化基因,進一步堅定理想信念,筑牢共產黨員的精神高地。
3.嚴格黨員標準,堅守“生命線”。針對影業系統黨支部業務分散全國各地,流動黨員較多、管理難度大的實際,落實流動黨員到流出地黨組織報到、組織關系隸屬、固定聯絡員三項制度。明確黨員可以流動、組織生活不能隨意、黨員標準不打折扣,利用微信群、釘釘群、QQ群、視頻會議等平臺,實現黨費收繳、組織生活、學習教育、思想匯報、活動開展“五不落后”,為流動黨員參與黨內事務搭建有效平臺,避免了因黨員流動造成的管理松懈。
4.聚焦追趕超越,爭當“急先鋒。把黨員管理與作用發揮統一起來,在企業發展實踐中強化黨員管理,用發展效果檢驗黨員管理的水平。2018年3月,陜文投在三農題材電視劇《一號文件》籌拍中成立了全省第一家劇組臨時黨支部,著名導演闞衛平擔任支部書記,將演職人員中的黨員同志納入組織教育管理,帶領劇組主創和全體演職人員全力打造“思想精深、藝術精湛、制作精良”的精品力作,將支部戰斗堡壘作用和黨員先鋒模范作用得到充分發揮,讓黨的旗幟在基層陣地高高飄揚。
二、存在的主要問題
面臨新形勢、新要求,要進一步加強黨員管理、保持黨的先進性和純潔性,以陜文投集團為代表的省屬國有文化企業在組織建設、基層黨員管理上還存在一些不容忽視的困難和問題,概括為以下方面。
1.重業務輕管理。陜文投集團板塊布局全省,22家黨支部中除本部4個支部外,剩余18家下屬公司黨支部所在單位分布在6大板塊行業里(其中5家黨支部為異地文旅板塊),18家下屬公司且幾乎全部處于戰略規劃調整期、市場運營培育期、對外合作拓展期、優勢資源整合期、內部協同強化期。“五期”疊加,承擔著繁重的經營業務壓力,黨員管理與核心業務結合不緊密,大而化之的情況依然存在。
2.流動黨員管理難度大。文化產業屬于知識密集型和文化密集型產業,人員高學歷、思想多元的特征明顯,35歲以下黨員占到總人數的71.7%,人員流動性偏高,黨員組織管理周期短、難度大,經常出現“組織關系轉接仍在辦理,勞動合同已經解除”的現象。陜文投集團下屬的影業公司黨支部,在全國有15家院線,各黨支部遠離公司,流動黨員較多,雖然探索建立了黨建信息化平臺,方便黨員溝通管理工作的開展,但也存在黨員與黨員之間、黨員與支部之間面對面交流少,在細節管理上有鞭長莫及、力不存心之感。
3.創新管理方法不夠活。陜文投集團支部成立時間最長為9年,最短的僅有3個月,高學歷黨員、海歸黨員占比大,研究生以上學歷黨員達到36.3%。組織年輕化特點鮮明。現任黨支部書記、支部委員平均履職年限為4年,對黨員管理工作既無規范成熟的經驗可循,又缺乏行之有效的一整套機制保障。在黨員教育管理等方面遵照上級黨委要求開展“規定動作”的多,對結合自身實際,在黨員關心關懷、活動組織等工作創新上“自選動作”少,對當前高效推動黨員管理工作帶來了挑戰。
三、加強黨員管理的啟示
綜上所述,面對文化產業創新發展的巨大機遇,面對社會效益與經濟效益的雙重考核,面對企業轉型發展和人員流動加快等內生壓力,以陜文投集團為代表的省屬國有文化企業在黨員管理中取得的成績難能可貴,存在的問題典型集中,抓好黨員隊伍建設、加強黨員管理工作仍然是一項必須持之以恒、久久為功的重大歷史課題。但也必須同樣認識到,挑戰與機遇并存,機遇大于挑戰,持續深入開展新時代國有文化企業黨員管理工作,必須在堅定理想信念、改善黨員隊伍結構、流動黨員管理等方面深入思考、積極探索、確保成效。
1.堅定理想信念“鑄魂”。黨員隊伍出現的問題,最根本的是黨員思想上出了問題,沒有擰好“總開關”。加強黨員管理,一要把思想引領擺在首位,幫助黨員開啟思想上的“信號燈”,增強政治上的“抵抗力”。二要強化理論武裝。樹牢“四個意識”,堅定“四個自信”堅決做到“兩個維護”,不折不扣地貫徹執行黨的路線方針政策和上級各項決策部署。三要堅定文化認同。發揮文化企業與生俱來的文化資源優勢,增強建設“文化強省”的信心和能力。四要加強黨性修養和黨性鍛煉,自覺在內心遵守《黨章》,發揮黨員先進性作用。
2.完善制度“強基”。加強黨員管理,最可靠、最有效、最持久的是加強制度建設。一要強化源頭治理,健全和落實黨員管理常態化制度。加強調研、跟蹤問效,及時了解和評估制度執行情況,推動形成科學規范、務實管用、針對性強的黨員管理制度體系。二要不折不扣抓好制度落實。把制度貫穿于黨員發展、黨員評議、紀律處分、黨費收繳、評優樹模等黨員管理的各個方面。三要積極探索省屬國有文化企業黨建聯學聯建工作制度,將常態化的研討交流與組織調研,與企業文化建設、員工聯誼活動等緊密結合,取長補短,交流互鑒。
3.正本清源“提質”。加強黨員管理,要持續改善黨員隊伍結構,省屬國有文化企業要著重解決把關不嚴導致“帶病入黨”問題。一要嚴格堅持標準和程序。始終把政治標準放在首位,認真落實發展黨員培訓制、票決制、公示制、責任制,在每一個階段、每一個環節,都要嚴格程序、嚴格把關。二要嚴肅黨員發展工作紀律。對不堅持標準、不履行程序和培養考察失職、審查把關不嚴的黨組織及其負責人、直接責任人進行批評教育,情節嚴重的給予紀律處分。
4.創新方法“對癥”。加強流動黨員管理,一要做實基礎工作,嚴格按照規定及時轉接黨員組織關系,核查黨員檔案,確認黨員身份。二要對于因客觀原因黨員組織關系未能及時轉入的黨員,要求其開具黨員證明信等材料,納入所在支部的日常管理。三要推行“互聯網+黨建”管理模式。針對跨區域流動黨員,利用現代信息技術,推行網上黨支部,為流動黨員參與黨內事務搭建有效平臺。
5.典型引領“示范”。加強黨員管理,要抓住黨員領導干部“關鍵少數”,強化黨員領導干部,特別是集團黨委班子成員和黨支部書記守紀律講規矩、立身正行事端的作用,教育他們帶頭堅守原則,從自身做起,帶頭堅守正道,從小事努力,站穩精神與道德的制高點,推動形成一級帶一級、一級管一級的示范效應。注重面向項目建設、經營管理一線,培養選拔黨員干部,加大對黨員的政治品質和道德品行、企業經營能力、作風表現、廉政情況的考察,給優秀黨員干事創業平臺,帶動更多黨員凝聚發展合力。
6.正風肅紀“固本”。端正風氣、整肅紀律,是加強黨員管理的治本之舉。一要下大氣力整治發生在黨員身上的不正之風,防范理想信念動搖、宗旨意識淡漠、精神萎靡不振等行為,從嚴查處紀律松弛、效率低下、以權謀私等行為。二要緊緊盯住“四風”問題的新動向新變種,特別是對那些披上“隱身衣”、躲進“青紗帳”的隱蔽性問題,更要深挖細查、高壓猛打,使之沒有喘息之機和藏身之地。
(作者單位:陜西文化產業投資控股(集團)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