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俊云
“黨政軍民學,東西南北中,黨是領導一切的。”習近平總書記在黨的十九大報告中作出的這一重要論斷,是黨治國理政的一條深刻經驗總結,令人振聾發聵。民營企業是發展和繁榮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重要力量。民營企業的健康成長離不開黨的領導,加強黨的建設,民營企業同樣義不容辭。實現黨建工作的有效覆蓋,首先需要在增進認同上下功夫。在民營企業增進對黨建工作的認同,重在用黨建工作的“魂”統領企業發展,讓黨建工作的“根”發生獨具特色的企業文化,唯有如此,黨建工作才能潤物無聲,落地生根,成為“必需品”。近年來,民營企業對黨建工作的探索呈現出百花齊放的生動局面。如萬達集團“13551”黨建管理體系、紅豆集團黨建“五個雙向”工作機制、中發集團“五給”經驗等,都體現了對黨建工作立足現實、與時俱進的特點。大北農集團作為一家農業高科技企業,多年來堅持黨建與企業發展深度融合,與黨同頻、與國共振,在企業得以不斷發展壯大的同時,走出了獨具特色的民營企業黨建之路。
一、完善組織架構,體現黨的組織與黨員在企業決策治理中的核心作用
在民營企業,黨建工作是否開展有力,企業一把手的態度與認識十分關鍵。因此,將企業管理體系與黨組織架構設置相融合,選派或任命得力的黨員領導人員作為黨務工作者,是黨組織發揮作用的必備前提。大北農黨組織成立于2007年,2013年4月由黨總支升為黨委,集團董事長任黨委書記,隸屬于中共北京市海淀區委海淀園工委。集團黨組織成立以來,確立了黨建工作的三個定位,即黨組織要在大北農集團員工中處于政治核心地位、黨組織和黨員要在服務企業員工和引領企業發展中主動而為、圍繞企業經營活動與企業文化發揮黨組織的戰斗堡壘作用與黨員的先鋒模范作用。著眼更好體現黨建的廣泛性、重要性、服務性,集團黨委要求各子公司的一把手或領導層黨員干部須主動擔任黨組織書記,領導層若無黨員的,則先培養其入黨繼而再擔任書記。針對集團企業分布點多、線長、面廣的特點,2017年,大北農集團黨委以黨組織全覆蓋為目標,提出了“員工走一線,黨建在前沿”的組織建設思路,加快推進各產業、各單位組織建設工作,要求3名以上黨員的子(分)公司成立黨支部,目前飼料產業黨組織已基本實現全覆蓋。到2017年12月,大北農集團黨委下轄黨總支5個、黨支部84個,在冊黨員人數為1450人,其中組織關系隸屬海淀園工委管理的黨員157人。黨員數量占到公司員工總人數的近10%。從黨委、黨總支到黨支部,伴隨著集團的發展壯大,黨組織不斷從有形覆蓋走向有效覆蓋,強化核心作用,2011年--2016年大北農黨委連續六年被評為海淀園工委先進基層黨組織。
二、以“三培三百”工程為重點,建強隊伍,為企業培養創新型領軍人才
人力資源是企業最重要的資源,是第一資源。如何把黨員聚攏在黨組織周圍,體現黨員在企業發展中的模范表率作用,從而吸收更多職工鐵心向黨、以在黨為榮,這是民營企業黨建工作的著力點。大北農集團圍繞企業“創新驅動、人才強企”戰略啟動實施了“三培、三百”工程,即把100名業務骨干培養成黨員、把100名黨員培養成業務骨干、把100名技術骨干培養成專家,鼓勵黨員和技術骨干參與產學研合作,切實打造“學習型黨組織”,推動黨組織和黨員作用充分發揮。
1.把“三培三百”納入產學研合作中。鼓勵黨員和技術業務骨干同農業科研院所、高等院校的專家對接,承接上游農業科技成果,反饋農民的科研需求,并參與相關科技研發工作,以提高“大北農”黨員和技術業務骨干的業務素質。2017年,有150多名黨員參與產學研合作,合作項目達到40項,參加國內外各種學術交流活動的黨員人數達500人次,企業黨員撰寫(發表)學術論文10余篇。
2.把“三培三百”納入黨建主題活動中。按照“學習教育要聯系黨員干部思想和工作實際”的要求,結合“兩學一做”學習教育活動,集團黨委把主題黨日作為學、知、行的重要載體,堅持融入日常、抓在經常,凸顯黨員這面旗幟。例如,大北農黨委在京黨支部組織參觀“砥礪奮進的五年”大型成就展,激發黨員、積極分子內心油然而生的自豪和榮耀。佛山、武漢、臺山等大北農黨支部開展了“不忘初心跟黨走學習黨的十九大”等黨史知識競賽活動,福州生物黨總支、河南新鄉、吉林、山東大北農等黨支部開展“美化環境,黨員先行”等系列活動,通過豐富多彩的活動,亮明黨員身份,接受群眾監督,鞭策激勵黨員先進性。
3.把“三培三百”納入激勵員工創先爭優中。大北農集團黨委堅持定期表彰先進,以增強黨員榮譽感責任感,增強黨組織吸引力感染力,增強群眾向黨組織靠攏的主動性自覺性。在創建“雙強六好”(發展強、黨建強,生產經營好、企業文化好、勞動關系好、黨組織班子好、黨員隊伍好、社會反映好)、服務型組織、星級先進基層組織活動中,集團黨委深化“黨員亮身份”和“兩承諾、三評議”,通過年初承諾、年中踐諾、年末評諾,號召黨員立足崗位爭做先鋒模范。寧夏大北農黨總支獲得“銀川市非公黨建工作特色案例選編二等獎,大北農福州生物黨總支每年開展評優活動,優秀共產黨員既有榮譽證書,也有物質獎勵,終身享受。2014年林志坤工作室被福州市總工會掛牌為黨員勞模工作室。
通過“三培、三百”工程,擴大了黨的影響,壯大了黨的隊伍,提升了黨組織的凝聚力感召力。自該項工程實施以來,已累計將業務骨干培養成黨員31名,將黨員培養成業務骨干72名,將技術骨干培養成行業專家34名。2016年,大北農集團黨委的“黨建‘三培、三百工程”項目被評為“北京市社會領域優秀黨建活動品牌”。
三、黨建工作與企業文化相融共進,為企業發展注入源源不斷的內驅動力
文化是立企之本,興企之魂,是全體員工的價值觀與行為模式。黨的性質宗旨與企業文化結合具有天然的優勢與便利。大北農文化當中的“根本特征一一“正”,即“正心、正氣、正思、正言、正行”,與新形勢下共產黨員的成長要求高度契合;大北農人的八項基本守則,即“不抽煙不酗酒、不參加不健康的娛樂活動、不在外兼職、不利用工作之便牟取個人私利、無條件服從工作安排、對人對事要坦誠、把爭第一作為自己的工作原則和成長目標、保護公司知識產權和商業秘密”等內容與黨風廉政建設目標相一致,這些都與黨建工作正向關聯。在共同的價值目標下,黨組織與企業工會組織、共青團、婦聯等群團組織形成了合力,不但影響著職工,而且還在感召著更多的人。
四、以服務社會為載體,深化政企、社企、校企互動,力促雙贏
作為中國農業科技領軍企業,大北農集團順應時代潮流,大力發展公益事業,被北京市海淀區精神文明建設委員會評為“2017年度海淀區精神文明創建工作先進單位”。
1.以“產業報國”的理念,踐行“科教興農”使命。集團秉承“報國興農、爭創第一、共同發展”的理念,以“創建世界級農業科技企業”為愿景,致力于以科技創新推動我國現代農業發展。在畜牧科技與服務、種植科技與服務、互聯網農業三大領域,建立了國際一流的農業科技創新研發平臺、1萬多個科技推廣服務網點,通過不間斷地培訓、指導和服務,給廣大農民帶來了全面、專業、精準的解決方案。
2.以“奉獻社會”的行動,實現“中國農業夢”夙愿。集團堅持以獎勵或基金的形式回饋社會,先后設立“大北農科技獎”、“大北農教育基金”、“青年教師科研啟動基金”、“大北農學者計劃基金”、“大北農勵志獎/助學金”、“大北農金榜題名獎”,為“三農”事業盡了自己的責任。福州、四川、河南新鄉大北農黨支部積極開展獻愛心等公益活動,賑災募捐活動,幫扶覆蓋面逐年擴大。
3.投身產業扶貧,帶動貧困地區經濟發展。按照圍繞扶貧抓黨建、抓好黨建促扶貧的總體思路,大北農集團黨組織通過組織引領帶動扶貧、黨員對接引導扶貧,把基層組織優勢轉化為發展優勢,把組織資源轉化為發展資源,把組織活力轉化為發展動力,促進黨建與扶貧攻堅深度融合。集團董事長兼黨委書記擔任扶貧工作領導小組組長,統籌、協調、督查與溝通各項扶貧工作,制定了“五個一百工程”扶貧規劃,即到2020年,幫扶100個貧困縣、投入100億資金、實施100個扶貧項目、實現年產值100億元以上、帶動100萬貧困人口脫貧致富。探索了“合作社+家庭農場+貧困戶”“貧困戶資產收益+農場務工”“貧困戶參與委托制種”等扶貧模式。扶貧過程中,廣大黨員“存在感”與貧困群眾“獲得感”相映生輝,真正從源頭去投入產業精準扶貧。
綜上,大北農集團從長遠著眼企業發展,立足“四個結合”打造黨建品牌,即黨建工作與企業架構相結合、與人才培養相結合、與企業文化塑造相結合、與發揮優勢服務回饋社會相結合。實踐證明,這四個結合,找準了黨建的功能定位,把黨建工作與實現企業效益統一起來而不是對立起來,讓長期以來處于弱勢地位的民企黨建釋放出紅利而不再是可有可無的雞肋。這都與在保證民營企業的社會主義方向下弘揚企業精神、踐行企業使命是積極相關的。[基金:“非公”企業黨建工作研究一一一以大北農集團為例,本文系大北農集團黨建研究課題階段性研究成果。]
(作者單位:北京農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