賀明 杜艷莉 李悅
北京市朝陽區具有人口密度大、基層黨員干部數量多等特點。作為朝陽區的黨員干部教育培訓主陣地,近年來朝陽區委黨校的培訓范圍不斷擴展,培訓任務逐年增加,各項服務與管理的工作量不斷加大。為此,充分利用信息化技術手段開展教學服務管理,是提升教學服務保障質量的最優途徑。同時,在整體規劃信息化設備的基礎上,在探索建設具有黨校特色的智慧校園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不僅提升了自身的管理水平,還進一步提升了學員的學習體驗,促進了干部教育培訓的水平提升。
一、建設特色智慧黨校的現實需求
1.建設智慧黨校是適應時代發展的必然要求。在2008年IBM提出了“智慧地球”的概念后,世界各地智慧城市的發展不斷推陳出新,我國各行各業在信息化的基礎上都在向智慧化推進。黨校作為黨員干部教育培訓的重要陣地、作為黨和政府的重要思想庫和決策咨詢機構,以信息化發展助推黨校發展,建設具有黨校特色的智慧化校園,是貫徹新發展理念、適應時代發展的必然要求。
2.建設智慧黨校是提升干部教育培訓質量的重要途徑。黨校教育對象主要為各層次和各領域的黨員干部,其教育培訓目的主要是提升其政治水平和實踐能力,在教學內容上既要體現用學術講政治,又要能夠讓學員真正達到學以致用,教學具有實用管用特點。同時,黨校教育培訓具有短期集中、長期分散的特點。因此,建設智慧黨校可以充分利用物聯網技術,實現學習資源與學員信息的智能化識別和管理,利用云計算、大數據等技術可以進行數據的搜集、分析、存儲等,有利于對學習資源的深化利用和學習效果的深入評估,能夠有效提升干部教育的整體質量。
3.建設智慧黨校是促進自身全面發展的重要支撐。對于人員編制少、培訓任務量大的基層黨校來說,用先進的信息化手段進行教學、科研和行政后勤管理中信息錄入和數據統計,可以為各項管理工作提供數據共享,減少或替代人工傳遞紙質信息的傳統工作流程,提高環保和無紙化辦公能力,全面提升黨校教職員工的工作效率。
二、朝陽區委黨校開展特色智慧校園建設的實踐
1.加強一體化信息管理系統布局。近年來,朝陽區委黨校提出了符合自身發展需求的校園綜合管理系統架構,包括教學管理系統、科研管理系統和辦公管理系統等三大核心系統。其中,教學管理系統主要包含開展教育培訓過程中涉及教務管理、教學評估、學員管理、班主任管理等模塊。其中,教務管理模塊包括各種班次的綜合教務管理,為科學統一開展教學設計、配置教學資源、提高教學設計、改進教學模式提供服務。教學評估模塊可以通過自動數據分析對教師教學質量和學生學習質量進行精確評價,從而引導教師改進教學方法、促進學員提高學習成效。學員管理模塊是教師與學員、學員與學員之間的互動平臺,可以加強相互溝通和了解,實現資源最大程度的共享,促進良好的學習氛圍的形成。班主任管理模塊能夠實現班主任對學員、班級、課程、評價、課酬、交流等班級各項事務的信息化管理,加強管理的規范化。科研管理系統主要是服務于各項科研管理工作,可以實現項目申報、項目檢查、成果統計、科研評選、經費申請等功能,通過統一的項目管理,可以進一步規范科研管理流程,實現全程網絡化辦公,減少各項誤差。辦公管理系統主要包含個人辦公、綜合辦公、公共信息等模塊。個人辦公模塊可以對每位工作人員進行個性化會議提醒、工作安排通知等,有利于提高工作的規劃性。綜合辦公模塊可以實現校內信息的實時發布,通過企業微信等平臺進行通知公告、會議管理、督辦管理、請假管理等。公共信息模塊旨在豐富各項重要資訊和文件,有利于資料的查找和利用,更有助于實時了解上級部門的工作指示和動態,為教職工的工作開闊思路。
2.加強硬件設施信息化建設。智慧化的硬件設施是智慧黨校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為此,朝陽區委黨校立足自身實際,不僅建設多個可進行遠程學習、觀摩的會議室和討論室,還建設了遠程視頻會議室,并且著力打造了智慧錄播教室和智慧監管中控室等硬件智慧教學設施。
智慧錄播教室采用人工智能圖像識別技術,能夠實時計算出老師和學生的位置,通過自動控制攝像機的轉動和焦距調節,對人臉和頭部的輪廓進行匹配分析,判斷出人的站立位置和角度,自動調整攝像角度對其進行定位跟蹤,從而清晰的記錄教學活動。在智慧教室進行的課程,可以實現教學全過程的視頻、音頻和計算機動態屏幕內容同步錄制、直播,全面記錄教學實況,并即時生成多媒體教學課件。
總控室可以對各教室設備遠程控制、設備狀態監視、投影機使用時間統計及預警、音視頻節目錄制廣播、教室設備防盜報警、報警信息手機短信通知等。例如,能夠根據課表可以在開課前半小時自動開啟各教室多媒體、電子講臺門鎖等教學設備系統,當教室投影機、計算機等多媒體設備被非法挪動或連接線被剪斷或拔出等異常情況出現時,總控室總控系統立刻產生報警通知維護人員,從而有效地實現教學過程的全程保障。
3.加強特色資源數據庫建設。資源數據庫的開發利用是信息化建設的核心內容,決定著智慧校園建設的水平。朝陽區委黨校的數據資源庫建設主要包括數字圖書館系統建設和課程資源開發。在圖書館數字化建設中,先后引進了龍源電子期刊、電子閱報機、人民日報電子閱報機等數字化數據資源,同時還與市委黨校聯合開展了紅色資源庫的建設,使數據庫更加具有黨校特色。在教學資源開發方面,以馬克思主義、黨史黨建、行政管理等優勢學科為主形成特色資源,通過整合校內外各種優秀課件,建立精品課程資源庫。在建國70年之際,為了傳承和弘揚愛國奮斗精神,在黨校文化廣場的30個井蓋上設計了“井蓋上的長征故事”紅色資源,按照長征的路線圖進行創作形成獨特的長征文化景觀,每一個井蓋對應的都是長征的一個節點,通過掃描井蓋上的二維碼就可以對長征節點中發生的感染人、影響人、教育人的生動故事進行學習,具有很強的代人感。
三、提升特色智慧校園建設水平的對策建議
1.加強網絡協同共享平臺建設。網絡平臺共享系統是智慧校園延伸拓展的基礎,通過共享平臺打通各業務系統信息孤島,可以實現各系統數據的共建共享,實現校內、校外資源融合。當前的智慧化校園建設與討論主要是集中于校園內部,基本實現了校內的資源共享建設。還可以進一步與其他單位和部門加強資源共享建設,通過共享平臺使黨校的紅色資源數據庫作為各級單位和部門開展黨性教育的重要內容,及時有效地向各層級黨員干部提供有效學習資源。同時,通過打造共享平臺還可以進一步為基層黨員干部的個性化學習菜單定制、學習效果考核等提供有效保障。
2.強化智慧化系統的安全提升。網絡平臺是建設智慧校園的重要基礎,網絡信息安全是智慧校園建設的關鍵環節,特別是作為黨員干部教育的重要部門,黨校的網絡安全十分重要。因此,要從網絡安全信息統籌機制、手段、平臺建設等多方面提升智慧化系統的安全性,特別是要加強網絡安全事件的防控與應對能力。要嚴格按照國家有關信息系統安全等級保護的標準規范建立綜合防護系統,結合智慧校園的網絡系統具體要求和特點,在物理安全、網絡安全、服務器安全、應用安全、數據安全等方面建立全方位防護。
3.注重信息化人才隊伍建設。智慧校園建成后,信息技術在教學中各個環節廣泛應用,這對教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僅要有扎實的專業知識和理論基礎,還要精通運用現代教育手段和方法的能力,要搞好分層分類的技術和理念培訓,使全體教職工都能夠熟練掌握現代辦公設備操作技能,了解校內個人辦公系統的應用,提高智慧校園信息化設備的整體運行水平。同時,信息化人才尤其是管理人才更是特色化智慧校園建設的關鍵因素。基于黨校的智慧校園建設和整體運行,培養一支既懂管理又懂信息技術的復合型、專業化人才隊伍必不可少。為此,要加大信息化專業人才的引進、培養、使用的力度,確保智慧校園系統運行暢通。
(作者單位:中共北京市朝陽區委黨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