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占兵
近年來,隨著應用型人才培養力度的加強,《商業銀行經營管理》課程進行了教學模式改革。《商業銀行經營管理》是研究商業銀行經營業務和管理方法的一門應用型課程,已被教育部列為金融類專業重要核心課程之一,在金融類專業人才培養中處于核心地位。黃淮學院《商業銀行經營管理》課程團隊圍繞應用型課程改革,構建了“夯實理論教學、強化實踐教學、創新教學方法、整合教學資源”的“四位一體”教學模式,充分發揮教師和學生兩個主體的積極性,推動了教學模式的全方位改革,突出學生實踐能力和創新能力的培養,促進了學生從被動接受到主動學習的轉變,取得了良好的教學效果。
一、夯實理論教學
1.整合教學內容,構建動態知識鏈。首先,在理論教學內容改革方面,以工作過程系統化為基礎,對課程內容進行模塊化整合,構建動態知識鏈,增強了教學效果。其次,根據現代金融業對人才的需求現狀,進一步調整和完善現有的課程體系和知識結構,除了在掌握必備的基礎理論知識外,加大了商業銀行業務知識和應用技能的教學,加強了相關專業課程之間的銜接。再其次,在理論教學中,課程團隊根據現代金融業動態發展的最新趨勢,增加銀行實務創新和金融風險管理的講解內容。同時將金融創新的新態勢和新實踐及時的補充到理論教學內容中,使學生通過吸收學習新知識,與金融發展同頻共振。
2.扎實推進教材建設,構建基礎支撐。黃淮學院《商業銀行經營管理》課程團隊非常重視高質量的教材建設。由課程團隊編寫的《商業銀行經營管理》校本教材已經投入使用。該教材具有以下四個顯著特點:首先,結合我國商業銀行經營管理的最新發展動態,及時補充吸收了當前金融實務發展中的新趨勢和理論界的新成果,做到了與時俱進,緊跟經濟發展步伐。其次,在各章節設置案例透析環節,增強教材理論內容的應用性和實用價值,培養學生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為應用型人才的培養打下基礎。再其次,教材所涵蓋的內容充足,既包括傳統的資產管理理論、負債管理理論、資產負債綜合管理理論、資本管理理論和貸款業務管理理論,又包括中間業務管理理論和表外業務管理理論,同時也包括新興的國際銀行業戰略管理理論和證券投資管理理論。最后,內容層次安排由淺入深,通俗易懂。對于難點內容,專門設置難點解析專欄,增強教材的針對性,有利于學生自主學習和自主思考。
3.注重利用現代化教學手段,提升教學效果。在理論教學中,課程團隊以“互聯網+課堂”為基礎,注重運用多媒體、慕課、翻轉課堂等現代化、信息化教學手段,擴大教學信息容量,豐富課堂內容,提高教學精彩度和感染力,增強教學效果。同時,課程團隊開發設計了多媒體教學課件,與各章節內容相配套,充實了教學信息量。這些課件一方面為教師授課提供了依據和指導,同時也為學生學習提供了實用的基礎材料。上述現代化教學手段的有效引入,將文字、圖像、動畫與音效綜合運用,增強了課堂精彩程度,節省了板書時間,提升了教師授課效率,同時也激發了學生的課堂學習積極性和主動性,提升了教學效果。
二、加強實踐教學
1.加強實驗室建設,提升模擬操作硬件水平。高水平的實驗室和軟件操作系統是高校實踐教學的重要平臺和硬件基礎。《商業銀行經營管理》課程涉及到商業銀行存款業務、貸款業務以及中間業務等實踐操作性很強的知識體系,比較適合模擬實訓操作。因此,實驗室實訓模擬是該課程實踐教學的最優途徑。課程團隊高度重視實驗室建設。首先,黃淮學院面向經管類本科生,建設了高水平的金融工程綜合實驗室,提升了實踐教學的硬件水平。其次,為金融工程綜合實驗室購買配置了較為成熟的商業銀行業務模擬教學操作系統,能夠真實模擬商業銀行的業務場景,而且配有比較完善的業務流程導引和實訓操作過程指南,構建了學生進行模擬實訓的基礎平臺。再其次,為了提高實訓教學效果,課程團隊編寫了模擬實訓指導教材,做到了每個實驗項目都有章可循,為學生進行自主實踐操作提供了具體指引,培養了學生的實踐應用能力和創新意識。
2.建設校外實踐基地,構建實踐操作平臺。校外實踐基地是進行實踐教學的重要基礎和保障,有利于學生在真實環境下提升職業體驗和實踐鍛煉能力。為了更好培養學生的商業銀行業務實踐技能,課程團隊廣泛聯系,積極挖掘資源,由學校牽頭分別與中國人民銀行駐馬店支行、中國工商銀行駐馬店支行、中原銀行等金融機構建立了戰略合作關系,建立了校外實習基地。以上述實習基地為基礎,課程組結合金融機構實際運營情況,構建了基于真實工作環境的實踐操作平臺,為提升學生的金融實踐應用能力奠定了基礎。
3.建立課程案例資源庫全面推行案例教學。案例教學由C.C.Langdell于19世紀末所創立,后經W.B.Doham等學者的繼承和深化,逐漸在全球教育領域推廣和應用。案例教學通過引入案例分析,以實現討論、交流和研討學習的效果。案例教學因其所具有的開放性和互動性特征,而備受國內外眾多商學院的青睞。在案例教學中,教師通過分析、總結金融機構經營的成功經驗和失敗教訓,并與課程中的一般原理和理論解析相結合,進而提升學生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商業銀行經營管理》課程組在教學模式改革中,建立了豐富的課程案例資源庫,并在日常教學中全面推行案例教學,顯著調動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主動性,提升了教學效果。
三、創新教學方法
1.以任務驅動為先導,推進開放式教學。任務驅動是重構傳統教關系的一種新型教學方法。通過情景設置、任務引領、自主學習、效果評判等諸多環節,任務驅動教學法可以很好的將傳統的以教師知識傳授為主體轉變為以學生自主探索學習為主體,將師生單向交流轉變為師生多維互動式交流,將現場講解式教學轉變為探究式創新教學,將封閉式課堂教學轉變為自由開放式活躍性課堂。《商業銀行經營管理》課程組注重教學方法創新,以任務驅動為先導,推進開放式教學,為學生提供了一個自由探索、獨立思考的開放環境。課程組首先針對需要完成的教學任務設立一個基礎目標,然后對學生提出下一層級的子任務,要求學生在課堂之外完成這些任務。以上述任務為驅動,學生在課堂上進行展示交流、研討探索,教師進行講解和評判,完成教學過程。任務驅動式教學活躍了課堂氛圍,提高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主動性,取得了良好效果。
2.構建教學方法創新體系。在教學模式改革中,《商業銀行經營管理》課程組注重構建教學方法創新體系,引入多元化教學方法,著力培養學生解決和思辨金融問題的能力。其一,使用啟發式教學方法,在教師講解過程中實現師生互動。其二,使用討論式教學法,通過師生點評討論,相互切磋,實現教學相長。其三,使用案例演示法,在講解商業銀行存貸款業務時,通過案例演示、操作示范,讓學生身臨其境,增強學習效果。其四,使用項目教學法,通過構建基于工作過程系統化的教學項目,讓學生較好的掌握學習難點和重點。其五,使用角色扮演法和小組演練法。在課堂實踐和課后上機模擬實訓中,通過角色扮演,讓學生感受不同金融主體的參與作用,同時經過小組分配,進行系統演練,可以很好地提高實踐效率。總之,通過以上多元化教學方法的使用,實現了“教師主導、學生主體、學做一體”的高層次目標。
四、構建立體化教學資源庫
1.推動立體化課程資源建設。一般而言,課程資源包括了該課程的講義、大綱、課件、教案、習題、案例、問題解答、課外資料等內容。但是,傳統的課程資源建設存在著利用率不高、以學生為主體的平臺匱乏等諸多問題。鑒于此,《商業銀行經營管理》課程組以精品資源共享課建設為契機,構建了“紙介質資源+網絡平臺資源”線上線下相結合的立體化課程資源庫,有效避免了傳統課程資源建設的弊端。在日常教學中,立體化課程資源庫滿足了學生的不同層次的學習需求,對于提高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學習效果發揮了重要作用。
2.建立共享式微課資源庫。在傳統的精品課程建設中,對于“精品課程”授課視頻的錄制時長要求不夠科學,導致教師以課程的章節布局為單位進行講授錄制,大量精力的投入并沒有帶來學生有效的利用和學習。反而,很多學生對冗長乏味的視頻感覺索然無味,影響了學習興趣和學習效率的提高。在此背景下,“微課”作為一種集時間短、知識點鮮明、主題突出、針對性強等眾多優點于一身的新型教學資源,自推廣應用以來,深受廣大學生的喜愛和歡迎。《商業銀行經營管理》課程組在網絡課程資源建設中,非常注重共享式微課資源庫的建設。課程組將每個知識點進行統一設計,制作成10分鐘以內微課視頻,然后建立共享式網絡平臺,將微課視頻進行上傳或更新,建立共享式微課資源庫,促使學生進行自主探究性學習,提高學習效率。
3.構建完善的課程支撐體系。在教學模式改革過程中,《商業銀行經營管理》課程組構建了完善的課程支撐體系,具體涵蓋了課后學習題集、專業學術期刊、經典案例匯編、金融發展歷史概覽、金融發展前沿展望等資料。課程支撐體系的建設,豐富了學生的學習資源和自我學習空間,拓展了學生的知識層面和金融實踐認知。
[基金項目:2018年黃淮學院教育教學改革研究項目:黃淮學院《商業銀行經營管理》應用型課程課程改革與資源建設的研究與實踐(項目編號:2018XJCJLX0224);2017年河南高等教育教學改革研究與實踐項目:地方本科院校電子商務專業實踐教學改革的研究與實踐(編號:2017SJGLX463);河南省第九批重點學科建設項目;黃淮學院“國際商務”專業碩士點培育項目。]
(作者單位:黃淮學院經濟與管理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