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丹濤
【關鍵詞】 德育;生活;學科滲透;社會;活動
【中圖分類號】 G631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4—0463(2019)23—0033—01
北宋時期司馬光就德育曾給出了精辟的論斷:“才者,德之資也;德者,才之帥也;自古以來,國之亂臣,家之敗子,才有余而德不足也?!苯逃推浜诵亩允墙虝W生做一個對國家、社會有用的人。在應試教育體制下,家庭、學校的教育普遍重才智而輕德育、重大德而輕小節。忽視對孩子的德育必然不同程度地影響孩子“三觀”形成,影響孩子的健康發展和成長成才。本文結合筆者教學實踐談幾點感受。
一、注重從生活點滴中對孩子進行德育
生活中和孩子最為親近的人就是父母,孩子的言行舉止,父母都能看在眼里。當孩子思想出現偏頗,有了疑惑、不解,行為不當、有失規范甚至觸犯底線時,作為父母一定要及時走進孩子的內心,或道理說服,或和孩子進行實踐活動一起體驗,或給孩子講一些身邊的故事,使孩子懂得遵守規范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對于孩子的行為和做法要賞罰分明,當孩子出現一些不當行為時,萬萬不能置之不理或放松管理、推脫責任。
二、注重在各科教學中對學生進行德育
德育不僅僅是思想品德課的事情,它滲透在各個學科教學之中。課堂上,作為教師不能只關注學生知識的增長,還要找準時機,適時適度地進行德育,通過“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的滲透,讓學生在學習知識的同時,自然而然地樹立正確的思想觀念,養成良好的品德,建立了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使課堂教育得到進一步升華。環保意識教育、集體主義教育、心理健康教育、紀律教育、民族團結教育等都在各個學科中有相應內容。教師可以根據自己的教學內容,有目的、有計劃地對學生進行德育滲透。就拿愛國主義教育來說,語文課本中很多篇目對愛國主義都有體現,如《誰是最可愛的人》《最后的一課》等;數學中也有許多滲透愛國主義教育的內容,如數學家祖沖之的圓周率、楊輝的三角、華羅庚的推廣優選法等。
三、注重利用校園文化建設陣地進行德育
利用宣傳欄、黑板報、廣播站、???、學校網站等學校文化建設陣地,隨時隨地對學生進行德育,讓學生學習中小學生守則、中小學生日常行為規范,學習德育標兵、尊老愛幼、拾金不昧的榜樣事跡,讓正能量灑滿校園的每一個角落。通過每天的晨會、每周的班會、每月的隊會對學生進行德育。晨會上對學生做得好、表現好的地方加以肯定,及時樹立榜樣讓其他同學學習。班會上針對上周學生思想上、行為上出現的問題進行分析討論,交流評價,最后得出正確的方法,教育學生懂得做人做事的道理,也幫助學生加強溝通與交流能力。隊會上,組織學習革命先烈、英雄人物的先進事跡,進行愛國主義教育,讓學生明辨是非,懂得理解與尊重、感恩與責任,樹立強烈的責任感和責任心。
四、注重建立學校、家庭、社會德育網絡體系
德育工作是一項社會性的系統工程,要靠學校、家庭、社會共同來完成。在當前的德育工作中,一些學校忽略了家庭和社會兩方面配合教育的作用。如果忽視了家庭、社會的德育,學生在學校五天的教育可能在校外兩天就土崩瓦解了。所以,學校必須與家庭、社會齊抓共管,形成統一聯盟,這樣才能產生事半功倍的效果。老師要樹立為學生負責到底的精神,將工作做細、做透、做扎實。要定期或不定期地做好家訪,和家長溝通學生在學校的表現,加強與家長的聯系,讓家長及時反饋孩子在家里的情況,想盡一切辦法了解孩子的心理和思想,在教育中做到有的放矢,心中有數。
五、建立德育月活動
德育就在生活的方方面面,教師可以將各種重大節日作為契機對學生進行主題德育。比如利用元旦進行敬老活動,通過對革命先輩、孤寡老人和困難戶送溫暖活動,讓學生懂得珍惜現在美好生活來之不易的道理。三月份開展“學習雷鋒好榜樣”活動,學習雷鋒時刻幫助人民,永遠做一個螺絲釘的信念,教育學生幫助需要幫助的人,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五月份,借助勞動節開展勞動教育,讓學生在家中幫助家長做些掃地、洗碗、整理房間等家務,體會當父母的辛苦;六月國際兒童節開展“我要爭做好兒童”活動;七月開展“愛國愛黨,樹理想、比奉獻”教育;八月結合“八一建軍節”,開展解放軍先進事跡學習教育活動;九月進行“我給老師倒杯水”活動,樹立尊師重教的意識,讓學生感受老師工作的辛苦與不易;十月開展“我為祖國說句心里話”活動,增強民族自豪感;十二月,總結本年德育工作,暢想未來。
六、認識德育工作的長期性和艱巨性
中小學生的德育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要有打“持久戰”的心理準備。小學生年齡小,認知能力、是非判斷的能力還比較弱,所以要耐心地講道理,不厭其煩地講;中學生有了一定的是非判斷標準,但心理發展相對較慢,心理水平呈現出半成熟半幼稚的狀態,對他們要多談心,多關心,了解他們的生活,知道他們的想法,做學生思想和行為的引路人。
編輯:蔡揚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