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倩
【關鍵詞】 課堂教學;生命教育;教學目標;學習興趣;思維訓練
【中圖分類號】 G424.21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4—0463(2019)23—0067—01
教育的目的是什么?許多教育者常常追問。其中很多答案的共同點都在于提高教育質量和學生能力的培養,但其實又遠遠不止這些,更應該包括學生生命的激活和健康的成長。因此,教育過程中要融入生命教育的理念,并與我們當下的生活對接,通過教師不懈的努力,讓課堂教學充滿生命的氣息,讓每個孩子都綻放人生的光彩。
一、遵守時間規則,長期堅持侯課
細節決定成敗,小事成就大功。教師應提前在教室門口等候上課,讓守時成為一種示范、一種引領,讓每一節課都煥發生命光彩,能使學生的成長路上開出芬芳的花朵,結出累累的碩果。學生看到教師經常候課,能有效激發他們對時間規則的認同,進而樹立規則意識。長期堅持,學生就能在上課前做好充分的準備,及時調整好情緒,為有效學習做好必要的心理準備。
二、明確教學目標,合理設計教學
教學目標是綱,教學設計是目。如果教學活動設計不明確,學生就無法領會,就會造成課堂教學達不到預期的目標。因此,教學目標一定要明確,教學設計一定要合理,要讓學生在學習過程中主動參與,這樣才能讓教師精心準備的教學設計不走樣,才能變成一堂生動的動態生成課,才會讓學生在正確目標的指引下有效學習,學有所獲,在生命成長路上快速奔跑。
三、激活學習動力,激起學習興趣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為了讓學生對課程學習產生興趣,首先,教師必須加以正確引導,用巧妙的方法激趣,使學生自發地對學習產生喜愛之情,只有這樣,才會讓學生沉睡的學習潛能慢慢蘇醒,從而在以后的課堂中逐漸煥發出生機。其次,要從內心深處激起學生的自信心。自信能使學生在求知的路上產生持續的動力,能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四、充分關注差異,真正給予尊重
世界上沒有任何兩片完全相同的樹葉,五指伸出各有長短。每個人,每個學生都是獨特的自己,因此差異必然存在。教師在課堂教學中,切忌一把尺子量到底,要充分關注學生的獨特個性和個體差異,在統一要求的基礎上,對不同的學生,尤其是特殊的個體要提出不同的學習要求,讓他們有充分選擇的權利,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選擇學習方式,展開自主學習。對教學內容的重難點,在讓學生進行自主探索的過程中,可以提出不同的要求,關鍵時刻給予學習有困難的學生以真誠的甚至是特殊的幫助。其間,如著名的教學案例——“右手定律”,就可給我們提供很好的借鑒和有益的啟示。
五、聯系生活實際,注重動手操作
課堂教學脫離生活則是枯燥乏味的,也是僵化無趣的,學生所獲得的知識也是無用的。學生生活在真實的世界中,課堂教學只有貼近真實的生活,與學生的生活體驗相聯系,才能真正把他們的注意力和興趣吸引到課堂上來,才能讓他們感受到學習的快樂,激發起他們學習的熱情。如,學習人民幣的知識,就可以組織一場別開生面的“采買會”,讓學生在生活中獲得真知。注重動手操作,能調動學生自主學習的積極性,而以合作、探究的方式組織課堂教學,突出重點、突破難點、立足基礎、力圖創新,這也是課堂教學與生活實際相聯系的最好途徑。
六、重視思維訓練,引導話題走向
教師在課堂上一板一眼,毫無生氣,學生的思維就得不到有效的開發和訓練,但教學中學生的思維過度活躍,就會導致話題散亂、思路不明。因此,教師在一節課中一定要駕馭整個課堂,把握學生的思維和話題的走向,引導學生沿著既定的教學設計走進課堂,而不是被學生的話題引入歧途。如語文教學中,可以通過有主題的“奇思妙想”話題訓練、提高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也可以通過“辯論會”的形式引導學生的話題走向,以此實現對學生能力的培養。
七、真誠具體評價,有效激勵成長
法國教育家第斯多惠說過:“教學的藝術不在于傳授的本領,而在于激勵、喚醒和鼓舞。”評價是教師激勵學生進步最有效的秘密武器。評價最主要的要求在于真實、客觀,教師在教育教學過程中及時發現學生的閃光點,予以適當的評價,則能產生意想不到的效果,也許一句有溫度的評語就可改變一個學生的當下,甚至其一生發展的走向。當然,評價切忌濫用,要適可而止,要讓學生真實地感受到他或她“棒”在哪里,“不足”在什么地方。只有這樣,評價才能成為學生健康成長的“興奮劑”。
八、滲透道德教育,注重行為養成
要牢記和落實立德樹人的根本任務,在行為養成和學科教育中融入道德教育。《論語》中孔子有言:“弟子入則孝,出則弟。謹而信,泛愛眾,而親仁。行有余力,則以學文。”這些言語正說明了品德和養成教育的重要性。要讓學生知道愛黨愛國都要從小事做起,都要在行為上體現。當然,教師更應在學科教學中以發展學生核心素養為引領,以行為養成為突破口,進行潛移默化的教育,同時通過主題班隊會和社會實踐活動,引導學生在參與和體驗中遵守必要的規矩,養成良好的行為、學習規范,形成良好的文明習慣,逐漸成長為一個有品行的優秀少年。
編輯:孟 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