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春茂
【關鍵詞】 初中語文;閱讀教學;信息化;模式
【中圖分類號】 G633.33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4—0463(2019)23—0128—01
在信息化條件下,初中語文閱讀教學在閱讀方式、傳播媒介、知識攝取等方面都發生了巨大變化。在信息化條件下,閱讀模式有著怎樣的背景基礎,存在哪些問題,有何種選擇模式以及從哪些方面去構建路徑,本文針對這些內容進行研究探討。
一、背景分析
信息化時代,初中語文閱讀教學產生了巨大變化,一是閱讀方式由特定閱讀場所到隨時隨地閱讀,閱讀十分便利;二是傳播媒介由以書本為代表的紙質媒介到以電腦和手機為代表的電子閱讀設備,閱讀媒介多樣;三是知識攝取由視覺吸收到聽覺、觸覺、視覺多重渠道,知識傳播速度快,更新快。這些特點要求教師在開展閱讀教學時要對閱讀教學模式進行創新,改變傳統教學模式,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
二、問題探究
1.碎片化閱讀的問題。信息化條件下,每個人都是顯在或潛在的信息源,手指輕輕一敲,一份信息就會在網絡上傳播出去。基于此,中學生閱讀素材非常零碎、繁雜、良莠不齊。初中語文閱讀教學處在信息化這張大網中,難免受到侵襲,而碎片化閱讀使閱讀無法形成一個整體。
2.快餐式閱讀的問題。我們知道,信息化條件下閱讀最顯著的特征就是獲取信息快,傳播速度快。而以捕獲眼球獲利的快餐式閱讀,很難說能有多少營養,且其傳遞的人生觀、價值觀、世界觀有時是畸形的,容易誤導讀者。
3.效果弱化的問題。初中語文為什么要有閱讀教學?在回答這個問題之前先來理清一個前提,那就是閱讀對提升語文水平是有裨益的。閱讀教學是語文教學不可分割的重要組成部分,培根曾說過,“讀史使人明智,讀詩使人靈秀”,凡有所學,皆成性格。但反觀當下信息化條件下的閱讀,已與昔日真正意義上的讀書相去甚遠,閱讀效果趨于弱化。
三、選擇模式
1.被動模式。被動模式是指信息設備運用的主體是初中語文教師,教師選擇閱讀內容,并通過教學將內容傳遞給學生的模式。這一模式下,學生接收不良信息的可能性較小,因為所閱讀的信息經過了教師的篩選、過濾,但它的弊端是學生自我閱讀學習的空間被壓縮。
2.主動模式。主動模式是與被動模式截然相反的閱讀教學模式,閱讀的自由權由學生自己掌握,教師不加干涉,這樣有利于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賦予學生充分的選擇自由。然而,主動模式下,學生難以甄別閱讀素材的質量,泛濫的信息會讓學生無所適從。
3.混合模式。混合模式就是同時綜合了主動模式與被動模式的優點,盡量規避兩者負面影響的模式。具體來看,綜合模式是指學生在教師的指導下,運用信息設備獲得閱讀素材,在此之前語文教師會推薦適合學生閱讀的材料,至于閱讀的時間、內容、方式由學生自己決定。可以說,綜合模式是信息化條件下初中語文閱讀教學中最為有益的模式,筆者較為認同。
四、路徑構建
1.由點及面,構建體系化閱讀。信息化之前,初中語文閱讀教學長期受到時間和空間的制約,但是信息化條件下,這個問題不復存在。只要在多媒體教學設備上一檢索,想要的信息馬上就能呈現出來,這為初中語文閱讀教學提供了便利。為了防止碎片化閱讀的問題,語文教師應該在閱讀教學計劃中構建由點及面的體系,如對現代詩的閱讀教學,可以列舉出詩人及詩作(點)讓學生閱讀,然后再講解現代詩的知識體系(面)。
2.由表及里,構建持續性閱讀。對事物的認識要經過從表面到內在,從感性到理性的過程。一般以經典名著為代表的圖書都是經過作者反復打磨的,閱讀學習價值極高。那么在信息化條件下,初中語文閱讀教學該怎樣由表及里地構建持續性閱讀,避免快餐式閱讀呢?一是培養信息檢索篩選的能力,去偽存真;二是培養創新能力,在有限的閱讀范圍中挖掘表述正確的內容;三是培養建立聯系的能力,對相關內容進行思維整合。另外,在這個過程中要針對教學的內容,提出情景化的教學目標,例如,在初中語文《范進中舉》閱讀教學中,通過多媒體放映示范案例,讓學生模仿范進中舉發瘋的場景,通過生動有趣的體驗,加深閱讀理解。
3.由淺到深,強化閱讀效果。初中語文閱讀教學是一個長期的系統性工程,在信息化條件下,教師要針對學生的身心發展特點,結合語文閱讀教學規律,通過多種方式提高閱讀能力。閱讀教學落腳點在于強化閱讀效果,以信息化為依托的首要任務是扭轉閱讀效果弱化的問題。循序漸進、由淺到深式,先易后難,逐步提升,最終將閱讀效果加以鞏固,實現語文閱讀教學的目標。
編輯:馬德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