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魏薇
隨著科技水平的不斷發展,互聯網已影響到人們生活的方方面面,也給各行各業帶來了沖擊。其中,音樂行業就受到了巨大的影響。在網絡環境下,音樂產業一改以實體唱片銷售為主的傳統模式,轉而發展在網絡平臺的數字音樂。隨之顯現的是侵權現象嚴重、維權成本高、海量授權許可取得困難以及平臺盈利微薄等現實問題。本文在探究網絡平臺音樂版權保護的困境的基礎上,試圖尋找解決困境的出路,以促進互聯網音樂產業良性發展。

音樂產業是各個國家國民經濟重要的組成部分。隨著互聯網技術的不斷發展,以實體唱片銷售為主的傳統模式受到了巨大沖擊,與此同時,網絡音樂應運而生。互聯網與音樂的結合,既保留了音樂原有的特質,又方便廣大群眾獲取資源,因此,網絡音樂以其特有的優勢贏得了大眾喜愛。在近十余年的時間里,網絡音樂完成了萌芽、發展、升級、崛起等階段,時至今日,網絡音樂已經占據了音樂產業的半壁江山。
從網絡平臺音樂的內容來看,其內容良莠不齊。相較于傳統的音樂產業,網絡音樂的門檻比較低,任何人都可以錄制音頻,并按照一定的流程上傳至網絡平臺。這就造成了網絡平臺歌曲水平參差不齊的問題。一些成本低廉、制作粗糙、內容不佳的“網絡神曲”可能會一夜爆紅;而一些用心制作的精品卻無人問津。
從網絡平臺音樂的傳播方式來看,其傳播方式主要依靠于互聯網。網絡音樂無需借助唱片、磁帶等載體,擺脫了時間和空間上的束縛,其傳播方式也更加便捷。人們只需要借助于網絡平臺,即可隨時隨地在手機或者電腦上享受音樂。然而,便捷的傳播方式是一把雙刃劍,一方面,它使得音樂資源更易獲取,同時促進了網絡音樂平臺的蓬勃發展;另一方面,音樂在傳播過程中容易失控,可能會出現侵犯著作權人合法權益的情況。
通過互聯網能夠十分便捷地獲取、傳播信息,這往往會給著作權人帶來困擾。有的人認為,著作權人在將作品發布在網上時,秉持的就是廣泛傳播,增加人氣的目的,因此,任何人都有權將其作品在互聯網上傳播。還有人認為,互聯網上的信息屬于共享信息,強調對著作權人的保護常常會阻礙信息共享。互聯網為人們搭建了平等獲取信息的平臺,但是,網絡的傳播自由應在法律所規定的范圍內。此外,著作權人的利益不容忽視,不能因為發展網絡事業而忽視了著作權人的利益。況且,若處在利益極度不平等的情況下,大多數著作權人一般會選擇放棄創作,這樣反而阻礙了我國網絡事業的發展。綜上所述,網絡音樂產業亟待解決的問題是平衡社會公眾利益與著作權人的利益,以求在保護網絡平臺音樂版權的同時,促進網絡傳播業良性發展。
出于版權保護的目的,有些音樂在正規網絡平臺上的一些服務是需要收費的。例如正常收聽歌曲時無需付費,但是想收聽較高品質的音樂或者想要下載音樂,則需要支付相應的費用。但是,有的人不愿意為此花錢,于是盜版行業應運而生。在互聯網的幫助下,盜版音樂傳播速度快、范圍廣,嚴重侵犯了著作權人合法利益,也擾亂了我國的經濟秩序。盜版音樂的猖獗導致正版音樂的銷量急劇下降,影響正規合法網絡平臺的正常收入,同時給國家稅收帶來了負面影響。加強網絡平臺音樂版權保護,努力使正版音樂不受盜版侵擾,從而維護我國經濟利益,建立合法的經濟秩序。
首先,抄襲剽竊現象十分猖獗。互聯網拉使人們更容易獲取信息,也給抄襲剽竊者提供了便利。在網絡音樂平臺上,各種類型的音樂觸手可及。將幾首歌分割,再打亂順序融合到一起,或者將一首歌的詞曲略作改動,這成為了一些“音樂人”所謂的創作過程。其次,盜版問題不容忽視。部分音樂的某些服務(如下載等)在正規音樂網站上是收費的,但在某些不知名的網站上,則費用更加低廉甚至無需支付費用。而由于互聯網的虛擬性,在這些過程中,著作權人可能不會意識到自己的合法權益被侵害,甚至不知道自己的作品被第三方放在了可以任意下載的網絡平臺上。
目前,我國對于網絡音樂版權的重視程度在不斷提高,但是,仍然呈現出“訴訟困難,賠償較低”的司法困境。當面臨侵權糾紛時,當事人往往在起訴與不起訴之間搖擺不定。若選擇起訴,則需面臨維權成本過高的困境;若選擇不起訴,則是放任自己的合法權益被侵犯。
維權成本較高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第一,搜集證據困難。在一首歌當中,可能涉及作曲者、作詞者、演唱者等多個主體的權利,如果該歌曲為翻唱歌曲,則還會涉及其他多個權利。而以上權利都需要一一甄別,以確定具體案件中哪一主體的何種權利被侵犯。此外,鑒于互聯網的虛擬性,其內容包羅萬象又雜亂無章,這給搜集證據的過程帶來了一定的困難。第二,所獲得的賠償常常與實際損失不符。法官在審判的過程中需要小心平衡各方的利益,若對侵權者過于嚴厲,則有阻礙網絡傳播業發展之嫌。再者,涉及網絡音樂訴訟時,法院在認定版權人的賠償索求時,通常會以音樂的傳播量為參考,但是,完全統計某一音樂的傳播量的工作量是十分巨大的,很難在短時間內統計到位。因此,版權人所獲得的賠償與實際損失相比,是存在較大落差的。
從理論上來說,歌曲不僅涉及作曲者、作詞者,還涉及演唱者和錄音者等多人的合法權益。為取得無瑕疵的版權,網絡平臺須取得以上所有著作權人的許可。但是,這在實踐當中操作起來有一定的難度,也是不太現實的。目前,我國音樂授權許可主要是由著作權集體管理組織進行一攬子許可,除此之外,有的大的唱片公司也會實施獨立許可。總體來看,網絡音樂授權許可的取得尚未形成系統化的體系,其合法性、可操作性仍需進一步的優化。
網絡音樂平臺是連接音樂公司和網絡音樂受眾的橋梁。正規的網絡音樂平臺在上傳歌曲之前,需要購買相應的版權;如果想要獨家發售某張唱片,則需要支付更多的費用。一張唱片的成本高低不一,考慮到設備、收音、MV拍攝以及宣傳等內容,唱片的售價一般在幾十元至幾百元不等。網絡平臺的盈利主要來源于用戶為享受某些特定服務而支付的費用。但是,用戶所支付的費用大多被網絡音樂平臺用以購買新的音樂版權,所剩盈利十分微薄。此外,由于盜版的猖獗,部分用戶無需支付相應的費用即可享受特定的音樂服務(如下載等),這無疑給網絡平臺帶來了一定程度上的經濟損失。

首先,在法律中加大懲處力度。對于相關侵權行為,可增加賠償的金額;情節嚴重的,可適當追究刑事責任,嚴懲不貸。其次,確立線上解決機制。網絡音樂是伴隨著互聯網的興起而出現的,因此,由其產生的問題也與互聯網的特性息息相關。在處理網絡音樂的侵權糾紛時,可借助互聯網引入線上解決機制,通過以線上調解等非訴訟手段為主的方式解決問題。
網絡音樂授權許可中包含較復雜的多種法律關系,若僅靠單一的監管方式難以有效監管。可在網絡音樂平臺以及相關組織內部設立監管部門,同時積極發揮政府和社會公眾的外部監管作用,以次預防種種侵權行為的發生。
首先,建立以著作權集體管理為主的多元化授權模式。對于目前所采用的著作權集體管理模式,有人認為其壟斷模式存在著監管效率低下等問題,提倡引進國外的市場競爭機制。但是,這一過程應該是循序漸進的,目前引入市場競爭機制還為時尚早,容易產生秩序混亂,不同組織之間矛盾頻發的窘境。可先建立以著作權集體管理為主的多元化授權模式,逐步破除音著協壟斷地位。
其次,設立統一的授權許可平臺,平衡多方利益。在授權許可中,不僅要平衡網絡音樂平臺與相關著作權人的利益,還涉及音樂公司與著作權人之間的內部利益以及網絡音樂平臺與音樂公司之間的外部利益,是十分復雜的。為有效規制音樂許可授權,平衡多方利益,設立統一且合理的授權許可平臺是非常有必要的。這不僅能夠解決當前音樂授權許可碎片化的管理困境,還能借此設立科學的許可使用費標準,使得音樂授權許可有所依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