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曉娟,孟菲,許紅煒,王盼盼
(1.洛陽市第二中醫院 藥學部,河南 洛陽 471000;2.河南中醫藥大學第一附屬醫院 藥學部 臨床藥學室,河南 鄭州 450000)
腦梗死的主要治療措施為靜脈溶栓,可取得良好效果,但易引發出血轉化及再灌注損傷,加之其治療易受時間窗限制,導致臨床應用存在局限性。近年來中醫在腦梗死恢復期中的應用價值得到普遍重視,其中養血清腦顆粒較常用,具有活血通絡、養血平肝的功效,可通過抑制血小板聚集而產生抗血栓功效,且具有抗氧化、減少自由基、增大腦部血流及擴張血管作用[1]。芪龍通絡湯是中醫治療腦梗死的重要方劑,其由補陽還五湯化裁而來,具有通經活絡、益氣活血的功效[2]。目前關于養血清腦顆粒與芪龍通絡湯聯合應用的系統性研究較少,基于此,本研究選取我院腦梗死恢復期患者92例,探討兩者聯合對其神經功能與血液流變學的影響,現報道如下。
選取2016年10月—2018年11月期間我院收治的92例腦梗死恢復期患者,隨機分為研究組和對照組各46例。對照組中男24例,女22例;年齡41~68歲,平均(54.14±4.96)歲;梗死部位:腦干2例,腦葉9例,小腦11例,基底節區24例。研究組中男26例,女20例;年齡40~69歲,平均(53.81±5.04)歲;梗死部位:腦干1例,腦葉11例,小腦12例,基底節區22例。兩組患者的年齡、梗死部位、性別等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具有可比性(P>0.05),且本研究經我院倫理委員會審批通過。
1.2.1 納入標準 經MRI、CT等檢查確診;年齡<70歲;知曉本研究,簽署同意書。
1.2.2 排除標準 合并腎肝等臟器器質性病變者;合并血液系統、代謝系統病變者;過敏體質及對研究藥物具有過敏史者。
入院后兩組患者均給予調控血脂、清除氧自由基、抗血小板聚集、降顱內壓等干預療法,在此基礎上,對照組患者采用養血清腦顆粒(天津天士力制藥股份有限公司,國藥準字Z10960082)治療,4 g/次,3次/d。研究組患者在對照組基礎上加用芪龍通絡湯治療,藥物組成:牛膝10 g、雞血藤10 g、沒藥10 g、醋乳香10 g、紅花10 g、桃仁10 g、赤芍10 g、炙甘草5 g、冰片0.3 g、丹參15 g、川芎10 g、當歸尾10 g、三七粉6 g、黨參15 g、地龍10 g、黃芪50 g。加水煎煮,1劑/d,收汁300 mL,早晚分2次服用。兩組患者均治療2個月。
采用NIHSS評估比較兩組患者治療前后神經功能評分,分值越低,神經功能越好[3];采用全自動血流變測試儀測定兩組患者治療前后血液流變學指標(纖維蛋白原、血小板最大聚集率、血漿黏度);統計不良反應發生率。
治療前兩組患者NIHSS評分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經過治療,兩組患者NIHSS評分均顯著低于治療前,且研究組低于對照組,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治療前后NIHSS評分比較 分)
兩組患者治療前纖維蛋白原、血小板最大聚集率、血漿黏度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兩組患者治療后纖維蛋白原、血小板最大聚集率、血漿黏度均顯著低于對照組,且研究組顯著低于對照組,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時間組別例數(n)纖維蛋白原(g/L)血小板最大聚集率(%)血漿黏度(mPa·s)治療前研究組對照組t值P值46464.10±0.414.03±0.390.8390.40468.12±8.8167.35±9.120.4120.6812.30±0.232.28±0.240.4080.684治療后研究組對照組t值P值46462.56±0.223.07±0.2510.3870.00051.10±7.0157.02±7.513.9080.0001.15±0.141.46±0.169.8890.000
研究組患者不良反應發生率(15.22%)與對照組(10.87%)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3。

表3 兩組患者不良反應發生率比較 [n(%)]
中醫將腦梗死歸屬于“卒中”范疇,病機為肝陽上亢、氣滯血瘀。養血清腦顆粒是在妙方四物湯基礎上改良而來,其成分包括當歸、川芎、白芍等,其中當歸、白芍、熟地具有補血之功效,能助血行,而川芎能活血行氣,聯合此四味藥材可行血不破血、補血不滯血;延胡索、細辛功可散瘀活血;鉤藤擅平肝熄風;雞血藤養血祛風、通經活絡;決明子能平肝潛陽。諸藥合用共奏虛補實瀉、養血平肝、活血通絡之功效[4]。相關研究表明,養血清腦顆粒可擴張腦動脈,增加腦組織血液灌注量,抑制氧自由基生成,緩解內皮細胞受損程度,且能抑制鈣離子內流,提升細胞膜穩定性,防止發生缺血再灌注損傷,并能提高腦組織對缺氧的耐受性,促使神經功能恢復[5]。中醫認為腦梗死的發病與經脈痹阻、氣虛血瘀密切相關,因此治療應注重通經活絡、益氣活血[6]。芪龍通絡湯中黨參、黃芪為君藥,可補脾胃元氣,祛瘀通絡;丹參、當歸尾為臣藥,其中當歸尾活血養血,丹參補血活血;紅花、桃仁配伍赤芍、川芎可助丹參、當歸尾活血祛瘀之功;三七可活血補虛;牛膝可活血通經、強筋骨、補肝腎;地龍配伍雞血藤可舒經活絡、行血補血;冰片能醒神開竅;炙甘草可調和諸藥[7-8]。機體正常運行有賴于氣血通暢,以上諸藥聯用,活血且不傷正,共奏通經活絡、益氣活血之功效。
本研究結果顯示,兩組患者治療后NIHSS評分低于治療前,且研究組NIHSS評分顯著低于對照組(P<0.05);研究組患者治療后纖維蛋白原、血小板最大聚集率、血漿黏度顯著低于對照組(P<0.05);研究組患者不良反應發生率(15.22%)與對照組(10.87%)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提示采用養血清腦顆粒聯合芪龍通絡湯治療腦梗死恢復期患者可調節血液流變學狀態,降低血液黏稠度,恢復神經功能,且安全性高,值得臨床推廣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