仇成民

投資管理型村鎮銀行對于完善普惠金融體系、助力鄉村振興戰略等有著積極作用。
8月21日,中國銀行發布公告稱,銀保監會批復同意在雄安新區籌建中銀富登村鎮銀行股份有限公司。中銀富登村鎮銀行是一家投資管理型村鎮銀行,由中國銀行和新加坡淡馬錫旗下的富登金控合作設立。這也是自2018年1月原銀監會發布《關于開展投資管理型村鎮銀行和“多縣一行”制村鎮銀行試點工作》以來,銀保監會批準成立的第二家投資管理型村鎮銀行。在村鎮銀行試點十多年后,銀保監會批設投資管理型村鎮銀行有著怎樣的考量,后續的順利推進還需要哪些政策措施的支持,值得我們進一步探討。
當前村鎮銀行發展現狀
自2007年3月,我國成立首家村鎮銀行以來,經過十幾年的發展,我國村鎮銀行的區域布局不斷優化、主發起行種類不斷豐富、管理模式也在不斷創新。村鎮銀行已經發展成為發展普惠金融、助力精準扶貧、服務鄉村振興戰略的重要力量和載體。
首先,村鎮銀行區域布局不斷優化。經過十幾年的發展,村鎮銀行數量不斷增多,縣域覆蓋率不斷提升。數據顯示,截至2018年末,全國共組建村鎮銀行1621家,較2017年末增加20家。村鎮銀行整體資產規模約1.51萬億元,負債總額1.33萬億元,同比分別增加了1104億元和987億元;凈利潤99.25億元。從分布地域看,1621家村鎮銀行中,其中中西部地區有1063家,占比為65.6%,較2017年底提升0.6個百分點;已覆蓋全國1286個縣,縣域覆蓋率達70%,較2017年提升2個百分點,村鎮銀行在縣域的布局進一步優化。
其次,主發起人種類不斷豐富。村鎮銀行的快速發展與主發起人制度密不可分。目前,共有大型商業銀行、股份制商業銀行、城商行、農商行和外資行等5大類型金融機構作為主發起人發起設立了村鎮銀行,如大型商業銀行中的中行發起設立的中銀富登村鎮銀行。從數量看,農商行是發起村鎮銀行的主力,主發起人數量和發起村鎮銀行數量均超過半數。數據顯示,截至2017年底,共184家農村合作金融機構發起村鎮銀行920家,其中,武漢農商行、常熟農商行、廣州農商行、馬鞍山農商行等11家主發起人發起村鎮銀行數量超過20家。
再次,管理模式日漸多樣。因為主發起行的不同,村鎮銀行的管理模式和治理結構也存在差異,如類事業部制管理模式、總分行制管理模式、分支機構管理模式等,并顯現出了不同的優缺點。以類事業部制管理模式為例,這種模式下,發起行在資源調配等方面可以進行統一運作,管理效率較高,但局限性在于與當地經濟的契合度相對較低。興福村鎮銀行則屬于投資管理型村鎮銀行,是一種新興的管理模式。
隨著村鎮銀行的快速發展,村鎮銀行存在的問題也在不斷暴露,如資金來源渠道有限、風險控制能力偏弱、運營成本高、管理協調難度大等問題,現行的管理模式已難以適應集約化管理和專業化服務的需求。在這樣的背景下,投資管理型村鎮銀行應運而生。
設立投資管理型村鎮銀行意義重大
習近平總書記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十三次集體學習時強調,要深化金融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實體經濟發展提供更高質量、更有效率的金融服務。對于村鎮銀行來說,則是要推動村鎮銀行的高質量發展,為縣域經濟提供高質量的金融服務。與普通村鎮銀行相比,投資管理型村鎮銀行增加了投資和收購村鎮銀行,為村鎮銀行提供代理支付清算、政策咨詢、信息科技、產品研發、運營支持、培訓等中后臺服務,以及受村鎮銀行委托申請統一信用卡品牌等業務,有助于更好地助力鄉村振興戰略和完善普惠金融供給體系。
第一,助力國家鄉村振興戰略。村鎮銀行自成立以來,一直堅守“支農支小”的戰略定位,在服務“三農”、豐富農村金融體系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隨著形勢的發展,投資管理行在堅守支農支小的基礎上,可以更快速、準確地找到與當地經濟、市場需求相結合的痛點,更好地與當地經濟“同頻共振”,更好地滿足鄉村振興的多樣化金融需求。
第二,完善普惠金融供給體系。近年來,由于存在業務結構單一、管理協調難度大、盈利水平不高等問題,村鎮銀行股權頻現轉讓。如,2017年國開行將其旗下15家村鎮銀行股權全部轉給了中國銀行旗下中銀富登村鎮銀行集團。原本分散化的村鎮銀行經營管理模式已難以適應集約化管理和專業化服務的需求。未來,隨著投資管理型村鎮銀行的逐步深化和推廣,村鎮銀行在縣域及以下地區的覆蓋率有望進一步提升,這對進一步完善普惠金融供給體系有著重大意義。
第三,提升村鎮銀行服務質效。與之前的類事業部制等管理模式相比,投資管理型村鎮銀行是獨立的法人機構,通過子公司制的獨立運營,可以有效提升村鎮銀行服務質效。如通過對村鎮銀行的集約化管理,進一步強化村鎮銀行的中后臺服務體系與功能建設,不斷提高集約化管理與專業化服務水平。
如何推動投資管理型村鎮銀行高質量發展
投資管理型村鎮銀行對于完善普惠金融體系、助力鄉村振興戰略等有著積極作用。后續仍需發起人、投資管理型村鎮銀行自身和監管機構綜合施策,共同推動村鎮銀行的高質量發展。
對于發起行來說,要做好管理模式的轉型。設立投資管理型村鎮銀行后,其不再直接持有村鎮銀行的股權,而是通過投資管理型村鎮銀行間接持有相應股權。這種情況下,發起行要尊重和維護村鎮銀行的法人地位和經營自主權,將管理權適時讓渡給投資管理型村鎮銀行,減少對村鎮銀行業務的干預。而對于大多數尚未設立投資管理型村鎮銀行的發起行來說,今后在管理村鎮銀行時可探索嘗試向類事業部制的管理模式轉型,為后續的規模化集中運營奠定基礎。
對于投資管理型村鎮銀行來說,要繼續堅守原有市場定位。一方面,要繼續堅守“支農支小”的戰略定位,重點布局中西部地區和老少邊窮地區,更好地滿足縣域“三農”和小微企業的金融需求。另一方面,要結合村鎮銀行特點,統一對村鎮銀行的管理,建立有效的管理體系和中后臺服務體系,降低村鎮銀行運營成本,不斷提高集約化管理與專業化服務水平,同時,做好對風險的識別、計量、監測和防控。
對于監管機構來說,既要做好支持也要注重監管。今后,在穩步推進投資管理型村鎮銀行試點工作時,監管機構要注重支持與監管并重。一方面持續強化監管,引導村鎮銀行進一步向中西部地區、農村金融服務薄弱地區,特別是貧困地區傾斜,延伸服務網絡,下沉服務重心。另一方面做好政策支持,要為投資管理型村鎮銀行的發展創造相對寬松的政策環境,支持村鎮銀行開辦新業務,拓寬支農支小資金來源渠道,引導金融資源更多向農村地區傾斜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