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琳
摘 要 伴隨大數據時代的到來,許多集團型企業財務管理模式發生了轉變,主要以信息技術為依托,從傳統財務管理模式轉型為財務共享管理模式,建立財務共享中心,實現企業會計核算規范化、標準化。本文主要分析基于財務共享模式,會計核算質量受到的影響及提升質量的措施。
關鍵詞 財務共享 核算質量 人才隊伍 信息系統
目前,財務共享中心模式在全球范圍內得到了廣泛推廣及應用,許多集團型企業本著降低成本、提高效率、防范風險的初衷,不斷摸索前進,逐步形成了戰略財務、業務財務和共享財務“三位一體”的財務管理模式。其中,企業將與經營決策相關性較低、具有較高重復性和規律性的工作分離出來由共享財務進行流程化、標準化處理,比如資金結算、會計核算、報表編制和檔案管理等業務,發展較為成熟穩定的也逐漸開始提供專業咨詢、管理建議等增值服務。
一、財務共享中心模式的發展優勢
財務共享中心模式的建立,一方面整合優化了財務資源,促進財務人員轉型,將大部分財務人員從簡單、重復的核算業務中解放出來,從事與經營管理決策相關的工作,實現從財務會計到管理會計的轉型。另一方面有效運用了信息化手段,以業務驅動財務,規范各類業務處理,通過專業化分工實現業務集中處理,大大提高工作效率和質量,提升企業整體管控能力。
二、財務共享中心模式對會計核算質量的影響
在成立財務共享中心以前,集團型企業下屬各子分公司財務部門獨立核算,雖然執行的是國家統一的會計政策和集團公司的管理制度、辦法,但在實際業務操作時,每位財務人員對政策和制度的理解不同,最終賬務處理也可能不一樣,匯總到集團層面就容易導致同一業務出現不同處理方式。而成立財務共享中心以后,搭建了統一的財務信息系統,梳理業務類型,制定統一、規范的費用審核和會計核算標準,由共享財務審核把關,有效避免了同一類業務會計處理不一致的情況,同時將業務核算規則嵌入系統,實現會計憑證自動生成,大大提高了企業會計核算質量,減少審計問題,防范了財務風險。
財務共享中心模式是把“雙刃劍”,在企業發展過程中其對會計核算質量的影響也是利弊相伴,一些問題也逐漸顯現出來。
(一)職責定位不清晰,影響工作效率
財務報表和報告是企業會計信息的最終呈現,而報表和報告信息來源于賬務,賬務來源于原始憑證,形成原始憑證的單據審核和賬務處理尤為重要。成立財務共享中心并不意味著業務財務不需要對賬務信息負責,反而更應該體現出業務財務的主體責任。
現有財務共享中心模式中,對單據審核的權限劃分不盡相同。一是全部委托共享財務審核,這種方式可能出現業務財務對賬務管理松懈,對是否正確反映企業發生的經濟業務缺乏監督。二是由業務財務對單據進行初步審核,共享財務進行復核及賬務處理,這種方式可能出現各崗位審核要點不清晰,導致重復審核,浪費人力資源,影響工作效率。
(二)人員素質參差不齊,核算質量不高
財務共享中心成立初期,大多數企業認為財務共享中心的業務是簡單、重復工作,對共享財務人員業務水平的要求不高,也基于控制成本考慮,會選用一些剛畢業的大學生、其他專業轉崗人員等財務專業經驗不太豐富的人員,薪酬不高,又可以按部就班進行簡單的操作處理。
這部分人員長期從事機械化的工作,缺乏全方位多崗位交流鍛煉,最終業務素養提升和職業通道發展受到限制。隨著企業不斷擴張,業務趨向多元化、復雜化,其對新業務無法快速判斷和反應,業務水平無法滿足公司發展需要。
(三)人員流動性強,風險意識不足
財務人員以女性居多,受生育政策、家庭等因素影響,人員流動較為頻繁。同時從事一般核算工作的財務人員薪酬不高,也沒有相關激勵措施,容易導致人員離職率高。因此在工作銜接過程中可能出現賬務處理紊亂的情況。
共享財務人員根據信息化系統流程審核業務單據和附件,側重于審核原始單據內容是否符合規范、附件是否與公司制度要求一致等。人員每天沉浸在處理單據的單一、枯燥工作中,往往會脫離業務實質,忽略了業務流程中產生的風險,影響企業會計信息質量。
(四)復合型財務人員缺乏,影響高層次發展
財務共享中心發展到一定階段,必然需要向市場化轉型。作為單獨運營的實體,更需要財務專業與信息化相結合的復合型人才,才能應對激烈的市場化競爭。而現有財務人員業務能力比較單一,大多數人員業務接觸范圍窄,處理新業務的能力不足,依據核算信息進行大數據分析的能力不足,財務知識融入信息化水平能力不高,難以適應今后財務共享中心發展的需要。
(五)對財務信息系統要求較高
會計信息趨向電子化以后,會計核算質量與財務信息系統息息相關。系統設計不合理、開發不滿足企業內部控制要求、系統運維不到位等,都可能導致會計核算出現差錯。系統更換涉及期初數據遷移,如果數據統計不全,銜接不正確,也會影響會計核算信息質量。
三、提高會計核算質量的舉措
企業建立財務共享中心不僅以節約成本、共享和服務為目的,更應該將重心放在規范標準化、提升管控能力和創造價值上,從而提高會計核算質量。具體可從以下幾方面入手:
(一)明晰職責,開展針對性審核
優化流程設計,統一審核標準,區分業務財務和共享財務的崗位職責,合理劃分權限,避免崗位職能交叉重復。共享財務應側重于業務處理,做好企業會計核算;業務財務應側重于業務監督,在事后核查賬務處理是否真實反映企業經濟業務事項。
財務共享中心內部應按照業務性質設置業務崗位,專人專事,按照節點管理和控制。建立信用等級制度,對經辦人員進行信用等級評分,對信用等級差的人員經辦的業務事項,共享財務應重點核查。同時對業務事項進行風險評估,劃分風險等級,對高風險、重點經濟業務事項、大額資金等業務建立重點審核機制,落實好首辦負責制,分級把控,加強審核監督,確保會計核算質量。
(二)注重人才培養,加強業務培訓
財務共享中心業務不應該僅僅局限于提供標準化的服務,更應結合會計政策和行業特點、企業經營特點和風險特征提供個性化服務,這都需要企業進一步增加財務人員培訓的廣度和深度。
一是要定期開展專業知識培訓和業務討論,確保審核標準和核算原則統一。二是讓財務人員深入一線,與業務人員交流,了解企業業務流程和特點,真正實現業務知識與財務知識的有機結合。三是培養戰略思維,學習經營管理、信息化知識,培養一批專業知識硬、業務面廣的復合型人才。
(三)成立專家團隊,提升服務質量
財務共享中心建立會計信息質量“回頭核”機制,將檢查結果與員工績效考核掛鉤,增強財務人員風險意識和提高業務能力。需要成立一支高素質的專家團隊,一方面可以定期抽查核算業務,以確保會計核算質量,防范財務風險,確保財務數據正確性;另一方面可以開展政策研究和業務解答,針對財務共享中心業務規模擴展、業務變化、國家會計政策更新等,及時應對,提供符合政策要求的會計處理方式,同時對業務財務提供咨詢服務和管理建議。
(四)優化人員結構,建立決策支持型隊伍
人才是決定財務共享中心未來發展的制約因素之一,可采用外部招聘和內部選拔相結合的模式優化人力資源配置,建立從會計、財務管理、審計拓展到計算機、金融、法律等多元化專業相組合的復合型人才儲備基地。
財務共享中心內部建立人才隊伍階梯,設置普通業務、關鍵技術、管理咨詢等崗位序列,建立合理崗位晉升機制,暢通內外部交流渠道,打造一支高精尖的團隊,提高會計核算質量。
(五)促進系統優化,完善系統功能
財務共享服務中心的標準化、流程化作業離不開信息系統,企業應根據性質建立符合自身業務實際的財務信息化系統,充分利用網絡技術實現智能化、自動化。財務信息系統不是孤島,應該與其他業務系統集成、融合,將會計信息轉化為企業經營決策的語言。
可以在系統中建立溝通反饋平臺,讓系統運維人員、財務人員與業務人員實時互動,及時處理遇到的業務問題和系統問題,確保會計核算及時性、準確性。
四、結語
隨著企業規模擴大和技術發展,對財務共享中心的要求也勢必更高。會計核算作為基礎性業務,是企業經營決策的基石。只有提升會計核算質量,加強系統信息共享,實現大數據分析,加強信息共享,才能全面提升企業財務管理水平,推動企業價值實現最大化。
(作者單位為四川大匯大數據服務有限公司)
參考文獻
[1] 婁之秀.論財務共享服務中心模式下的風險防范及會計信息質量——以中國電信股份有限公司浙江分公司為例[J].中國總會計師,2018(09).
[2] 周娟,譚勇.探究財務共享服務模式下的財務變革及會計核算服務質量的提升[J].財會之窗,2018(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