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晶晶 郭曉蓓
摘 要:親子關系是最基本的人際關系,其是指家庭中父母與兒女之間的關系。家庭本身就是一個小群體,比起個案工作,小組工作能更好的調動家庭成員之間的互動;而比起社區工作,小組工作的服務方法具有更加明顯的針對性。所以,小組工作在處理親子關系問題有明顯的優勢,其工作方法更加適用于親子關系調適。
關鍵詞:小組工作;親子關系;家庭
童年本應是人生中最快樂、最無憂無慮的時光,但不久前杭州3歲童模妞妞被打的事件一經互聯網傳開,便引發了廣大網友的熱議;而其后的采訪過程中,妞妞與媽媽奇怪的相處模式更是引起了網友廣泛關注。這一事件也再次促使社會各界對當下家庭中的親子關系問題開展了更加深入的研究。
一、親子關系概述
家庭環境是影響孩子成長的重要因素,其主要體現為家庭親子關系狀況。親子關系是最基本的人際關系,其是指家庭中父母與兒女之間的關系。家庭是一個人生命的根基,家長的一舉一動都深刻影響著孩子的成長,尤其在孩子的啟蒙階段,家長教育更是起到至關重要的作用。時至今日,在心理學、社會學、教育學等領域已經出現了許多關于親子關系的研究。
早在20世紀初,弗洛伊德就強調了一個人童年的經歷會對其人格形成產生重大的影響;因此要重視父母對兒童的態度,重視親子關系的發展。而在埃里克森的人生發展八階段理論中,同樣認為家庭中的親子關系對孩子未來的人格發展有著不容忽視的影響,尤其是在人生的前三個發展階段,親子關系對人格發展更是顯示出了決定性的作用。
常見的親子關系類型有溺愛型、專制型、忽視型、暴力型、期待型、亦師亦友型等,而其中問題型親子關系就占了一大半。誠然,沒有哪個父母與其子女之間是只有單一的關系類型,大多數親子關系都是以一種為主、其他為輔的。
在眾多不良的家庭親子關系中,溺愛型指的是孩子的父母會不惜一切代價滿足孩子的要求,什么都以孩子的意愿為主;在這種親子關系影響下,孩子勢必會逐漸變得任性、沖動、過分依賴父母,長此以往還會造成孩子自尊心變差。而在專制型的親子關系中,父母往往對孩子要求非常嚴格,強調服從,將自己的意愿強加在孩子身上,如若兒童長時間在這樣的關系中成長,就會變得膽小孤僻、性格多疑,甚至產生抑郁。忽視型親子關系是指父母常常由于工作忙碌或其他原因,很少有與孩子交流,忽視了孩子對父愛或者母愛的需求,甚至放任自流;這種親子關系影響下的孩子,往往性格喜怒無常,缺乏自律,還可能會出現自暴自棄的情況。暴力型也是家庭親子關系中常見的一種,處于這種狀態的父母會經常打罵、體罰孩子,認為暴力是管教孩子的最有效方式,孩子就應該服從自己,覺得自己打罵孩子就是對孩子要求嚴格,對孩子的發展好;但是事實表明,暴力型家庭親子關系經常適得其反,在這類親子關系中,孩子的性格會變得缺乏自信,越來越自卑、膽小怕事,甚至產生自閉心理和逆反心理。
童模妞妞家庭的親子關系,就涵蓋了專制型、暴力型等多種不良親子關系的類型,而在如此各種不良的親子關系影響下,妞妞的健康成長確實令人擔憂。
二、親子關系影響
從良性角度來說,現代社會中有很多父母會與孩子做朋友,了解孩子并尊重其想法,與孩子進行平等的交流;這就是和諧、平等的親子關系,非常有利于家庭和睦;而孩子在這樣和睦的家庭里自會獲得更好的發展。當然,平等意味著不能對隨意對孩子發號施令、指手畫腳,但也不能一味地妥協,對孩子言聽計從。
“一門三院九子皆才俊”——這說的是不僅自身頗有成就,而且也可謂“中國家教第一人”的梁啟超先生。梁先生一共育有九個兒女,個個都是各自行業里拔尖的人才,道德品質也都被人夸贊;其之所以能夠取得如此成功的家教成果,離不開他對孩子們的尊重。史載梁啟超在女兒梁思莊選擇大學專業時,本想讓她學習有著廣泛前景的生物學,但梁思莊對生物并沒有什么興趣,還因此向她的哥哥姐姐們訴苦。梁啟超聽說后,急忙寫信給女兒,告訴她不喜歡生物學就不要勉強去學,自己只是給她一個推薦,到底要學什么還是應該遵從自己的想法,并急忙給女兒道了歉。后來,梁思莊進入美國哥倫比亞大學圖書館系研究學習,也由此成為了中國著名的圖書館學專家。這個案例就彰顯了平等的溝通對親子關系以及子女發展的重要意義。
三、小組工作介入不良親子關系的可行性
如前所述,親子關系的優劣無論是對個人成長、家庭和睦,還是對社會發展都有著非同小可的影響,因此,親子關系的問題迫切需要社會各界的廣泛關注和研究。
(一)小組工作介入親子關系的專業性
社會工作是一種專業的助人活動,助人自助是其專業目標。社會工作注重以專業的價值理念、指導思想和倫理去解決各種社會問題,達到服務案主發展的目的。其還注重以實踐與理論相結合的方式參與、介入社會問題,特別是其還包含專門的家庭社會工作領域。綜上,無論是從專業性還是價值觀方面來看,社會工作介入親子關系調適都擁有著無可比擬的優越性。社會工作涵蓋個案工作、小組工作和社區工作三大工作方法,其中小組工作是通過社會工作者組建群體或小組的方式,使小組成員在小組中建立互動關系,發現自身潛能,并運用小組資源,解決所面臨問題的一種專業方法。
家庭本身就是一個群體、一個小組;比起個案工作,小組工作能更好的調動家庭成員之間的互動;而比起社區工作,小組工作的服務方法具有更加明顯的針對性。所以,小組工作在處理親子關系問題有明顯的優勢,其工作方法更加適用于親子關系調適。
(二)小組工作介入親子關系的理論依據
薩提亞家庭治療模式,又被稱為人性驗證過程模型(Human Validation Process Model),其是一種以經驗為基礎、人本為取向的家庭治療模式。該模式認為:孩子所處的家庭是一個動力系統,是由家庭成員所組成的群體,并不是孤立存在的;想要徹底解決一個人的心理問題,就必須要在系統中解決,不能單一地解決。治療的主要目標在于提升當事人的自我價值,尋找并整合當事人的各種資源,最終幫助其做出選擇。具體到小組工作過程中,就是要發掘孩子的需要,提升孩子的自尊,開展表里一致的家庭溝通,致力于引導孩子養成更為積極向上的生活方式。
在小組工作過程中,通常還會利用“優勢視角”來發現并引導孩子成長。優勢視角注重通過不同角度觀察對象,根據其所處的社會環境或者資源挖掘其內在的長處,核心思想就是尋找所觀察對象的長處和優勢。優勢視角理論強調要根據觀察對象對外部壓力困難所作出的反應評判其內在品質,這種方式更能夠表現出觀察對象的“優勢”。工作員可以從該理論主張的角度出發,探索和挖掘兒童及其家長自身優勢和資源,并引導他們關注自身優勢,這樣可以有效增強小組成員的自我認同感和信心。
四、小組工作介入親子關系的實證研究
(一)基本情況
Z家庭是一個三口之家,家庭成員由爸爸、媽媽和女兒組成。爸爸開著一間小店,每天早起晚歸,非常忙碌;媽媽是一位工人,平時除了上班,還要照顧一家三口的日常生活;女兒是一名初三學生,課業繁重,壓力很大。
Z家庭問題的導火索是女兒初三之前成績一直非常不錯,但新學期開始后成績退步非常明顯。爸爸和媽媽對女兒近期的學習狀況非常不滿,并加以嚴厲指責,甚至動手打了女兒。而女兒在被父母冷言冷語教訓過后,產生了強烈的排斥及逆反心理,學習上反而更加力不從心了。
(二)小組工作介入實踐
從介入目標層面看,主要是通過小組活動,使家長及其女兒能有更多的互動和交流,回顧平時相處的幸福點滴,讓父母與女兒之間通過溝通與交流更加彼此了解,最終達到親子之間的共情,運用同理心化解親子矛盾,重塑良好的家庭親子關系。
從具體活動設計層面看,首先可以讓小組成員分享自己在家庭這個小組中扮演的角色感受,了解彼此都為對方做了什么樣的事情,想要得到什么樣的結果。其次可以讓小組成員寫出想讓其他成員做的事情,亦或是寫出對其他成員的期望。最后,鼓勵小組成員互相用正向的語言激勵對方,說出自己對對方所做事情的理解和看法,提出自己在親子關系構建中的不足,并提出改進措施。
五、可能面臨的問題和挑戰
社會工作者的活動組織能力不足,專業技巧與實際操作經驗缺乏是最主要的問題所在;而目前我國非常重視培育社工專業人才,為這一問題的解決提供了良好的契機。在小組進程中,開始階段小組成員可能會不夠配合,由于此類小組活動多以家庭為基礎展開,活動中可能會有一些家庭成員不愿告訴工作者實情,這可能會嚴重影響工作開展。此外,小組成員中的兒童往往因為年齡小,心智尚不成熟,這也會為小組工作的開展增加難度。然而,正是由于這些問題的存在,才更需要專業的社會工作人員不斷在實踐中進行探索。
參考文獻
[1] 陳飛.親子關系對學前兒童社會性發展的影響研究[J].才智,2019(01):177.
[2] 王曉萍.撫平童年創傷,重塑親子關系[J].江蘇教育,2018(88):29-32.
[3] 盛玉雷.呵護孩子的童年時光[N].人民日報,2019-04-24(009).
作者簡介:羅晶晶(1999- ),女,陜西寶雞人,安康學院馬克思主義學院社會工作系2017級本科生,研究方向:社會工作;郭曉蓓(1984- ),女,陜西西安人,安康學院馬克思主義學院講師,碩士研究生,研究方向:社會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