訾紀云

隨著我國城市化進程的不斷推進,越來越多的人涌入城市,同時也帶來了源源不斷的垃圾。這些垃圾讓人十分頭疼。世上沒有絕對的垃圾,只有放錯了地方的資源。因此我們要對垃圾有一個正確的認識。2019年5月29日,中國生態環境部發布的《2018中國生態環境狀況公報》顯示,2018年全國大氣和水環境質量進一步改善,土壤環境風險有效管控,生態系統格局整體穩定,核與輻射安全水平鞏固提升,民眾切實感受到生態環境質量的積極變化。但總體來看,中國生態環境質量持續好轉的成效并不穩固。因此,我們還要保持定力,盡心盡力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努力做好垃圾分類,提高垃圾的資源利用價值,從而提升生態環境質量。
垃圾如果不能正確分類將會給社會帶來危害。雖然短時間內垃圾不會對我們的日常生活造成很大的影響,但是從長遠來看,垃圾的危害是巨大的。研究發現,如果一節一號廢舊電池丟在地里,將會使一平方米的土地失去永久利用價值;一粒紐扣電池丟在水里,將會使60萬升水體受到污染。可見,垃圾不僅會影響我們的日常生活,還會對大自然造成損害。集中對垃圾進行分類收集,有利于改善生態環境,其意義十分重要。
垃圾分類的經濟意義
垃圾分類的好處是顯而易見的,從某種意義上來看,垃圾是一種隱形的財富,是一種“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再生資源。垃圾回收利用的每一個環節和流程在一定程度上節約了成本和費用,增加了一定的經濟效益。垃圾分類的意義不僅僅在于美化環境,改善居民生活質量,更在于其背后衍生的巨大產業鏈條。由此可見,垃圾分類在保護環境的同時也會帶來可觀的經濟收益。未來幾年垃圾分類產業在我國將會有很大的發展前景和潛力。垃圾分類工作的持續進行,將會帶動相關行業和業務(如餐飲垃圾處理行業、代收垃圾業務)的發展。為積極迎合市場經濟發展趨勢,在科技競爭力上具有優勢的企業將會投入大量人力物力,這可以帶來更多的就業機會,助力循壞經濟的發展。
垃圾分類收集可極大地改變農村的面貌,改善被化肥農藥嚴重污染的土壤,讓農村變得更加美麗。俗話說“栽下梧桐樹, 引來金鳳凰”。農村良好的生態環境,是招商引資和農民發家致富的法寶,周末鄉村游、農家樂等產業應運而生,這讓農民不用進城打工,在自己家里就能獲得生活收入,一定程度上增強了農民的幸福感。
垃圾分類的生態環境意義
垃圾分類對于建設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社會具有重大的意義,是深入貫徹落實五大發展理念和節約資源、保護環境基本國策的一項利國利民的偉大工程。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實行垃圾分類,關系廣大人民群眾生活環境,關系節約使用資源,也是社會文明水平的一個重要體現。”可見,垃圾分類對于改善環境質量、建設美麗中國是十分重要的。從生態環境角度來看,通過對廢舊垃圾(如玻璃、廢塑料、電池、有毒物品、輻射性物品)的無害處理,減少了垃圾對大氣、水體、土壤的污染,美化了人們的生活生存環境。如今垃圾分類已成為“新時尚”,全國人民都應該積極投身于這項事業中,把我們的家園變得更美。
垃圾分類的相關建議
政府引導
正如習近平總書記指出的那樣,推行垃圾分類,關鍵是要加強科學管理、形成長效機制、推動習慣養成。因此建立一系列行之有效的垃圾處理系統可以從根本上促進環境資源的綠色可持續發展,改善我們的生活環境,把我國建設成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美麗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相關部門應該大力開展法制教育,制定并完善垃圾分類相關法律法規,以一定的經濟獎懲為手段來督促廣大居民改變隨手亂扔垃圾的不良習慣,從而保證垃圾分類收集的順利實施。當然,也要在道德層面進行宣傳教育,在全社會形成一種自覺愛護環境的良好氛圍,激發人們內心的社會公德感和責任感,使人們在潛移默化中增強環保責任意識,積極主動進行垃圾分類。
全民參與
垃圾分類不是政府的獨角戲,它關乎全人類的未來,涉及到全社會每一個人。做好垃圾分類需要我們每一個人的參與和配合,只有每一個人都積極參與垃圾分類收集,營造全民垃圾分類的氛圍,才能真正地把垃圾分好類。青少年是祖國未來的希望。因此,應把垃圾分類收集作為一門課程納入學校教育的基本課程內容,對青少年進行宣傳教育,提高他們的整體素質,使其自覺養成垃圾分類的好習慣。
“不積跬步,無以至千里。”垃圾分類是一項艱巨且龐大的長期工程,它不是一件小事,更不是一件易事,它需要我們每一個人動起手來、攜起手來堅持不懈地做下去,使之成為我們大家的“舉手之勞”,只要按照習近平總書記的指示,人人行動起來養成垃圾分類的好習慣,我們就能打好垃圾分類攻堅戰,讓天更藍、水更清、山更綠、環境更美麗,實現綠色可持續發展。
(作者單位:河南農業大學經濟與管理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