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俄羅斯思想”這一命題是俄羅斯知識分子對于俄羅斯特殊的民族命運,國際舞臺上俄羅斯的使命和任務,知識分子在民族發展中的定位和作用等一系列問題的反思。有關這一命題的探討從19世紀延續至今。文章集中論述了陀思妥耶夫斯基作為這一命題奠基者的相關主要觀點。
關鍵詞:陀思妥耶夫斯基;“俄羅斯思想”;人;犧牲
關于“俄羅斯思想”的問題,在當前俄羅斯社會變得非常尖銳和迫切。在當前紛繁復雜的國際局勢下,俄羅斯作為位于東西方之間的世界大國正在經受著國內外的雙重壓力。最為突出的表現就在于,當前俄羅斯社會已經產生精神空虛和意識形態上的真空。對于國家與民族命運和歷史走向的關切,牽引著俄羅斯知識分子必須反思本民族的精神傳統,謀求一條符合傳統與現實的國家與民族發展道路。
陀思妥耶夫斯基不僅是俄羅斯近代最偉大的作家,也是當代知識分子的精神領袖。其對?俄羅斯思想”的理論奠基,影響著一代代學者的理想和追求。總的來說,“俄羅斯思想”這一概念涵蓋了對俄羅斯民族的命運、文化和精神遺產的各種判斷、方法和思考。需要指出的是,在探討這些問題的時候,人們往往且理所當然地同索洛維約夫、別爾嘉耶夫、布爾加科夫等人聯系在一起。但如果我們深究其思想根源,從重要性和深邃性的角度來看,對于?俄羅斯思想”的理解最為權威的應是費奧多爾·米哈伊洛維奇·陀思妥耶夫斯基。
一、陀思妥耶夫斯基的人文關切
作為多年來全力致力于理解和思考俄羅斯問題的少數思想家之一,毫無疑問的是,在陀思妥耶夫斯基幾乎所有的著作和文學作品中都體現出了對于國家和人民的深度關切。當然,從“俄羅斯思想”這個角度來看,筆者認為其在為紀念普希金而撰寫的《作家日記》中,對于俄羅斯歷史命運和民族道路的研究才是最有意義的。因為當陀思妥耶夫斯基離開人世后,人們便將這本著作視為其對后世之人的警示和精神遺囑。因此,其中匯集了偉大作家幾乎所有的主要思考和觀點。
在《作家日記》中,他談及到俄羅斯的“偉大秘密”,認為其根本就在于以人為根本和對人的關切。這個概念曾被普希金最先提及。受到普希金作品中流露出的普世性和包容性情懷的影響,陀思妥耶夫斯基在其作品中塑造出了一個個俄羅斯民族精神的藝術化身。對于俄羅斯各個民族、各個階級,陀思妥耶夫斯基始終都具有一種飽含著同情的人文關懷,無論是卑賤的農奴還是位高權重的貴族。陀思妥耶夫斯基在《作家日記》中主張,作為詩人和作家要將自己的精神轉化成其他民族的精神,只有在徹底轉化中,才能夠感同身受地理解對方的幸福與痛苦。
在《作家日記》中,陀思妥耶夫斯基用充滿傷痛的話語,寫出了普希金對四處顛簸流浪的茨岡人的關懷之情。茨岡人作為俄羅斯民族的一份子,既熱愛,但又無法信任自己的祖國。因此,茨岡人從未放棄在俄羅斯境內謀求自治的地位,卻也從未表達過獨立的想法。對此,陀思妥耶夫斯基在《作家日記》中寫道:“幸福不僅只是針對自己,更是針對全世界?!?/p>
在《作家日記》1873年的《環境》一文中,陀思妥耶夫斯基從人文關懷的角度對俄羅斯人民的命運和“俄羅斯思想”的反思,他認為:“有些思想是無聲的、無意識的,只是一種強烈的感覺;這些思想與人類的精神融合在一起。這些思想作為一個整體存在于民族中,在人類中。這些思想在人民的生活中暫時是無意識的,但卻能強烈且真切地感覺得到。因為只有具有強大生命力的民族才能夠生存下來。窮盡生命的所有能量來揭示這些隱秘的思想,對于民族而言是必要的?!笔聦嵣希@個問題已經成為陀思妥耶夫斯基所有作品的意義,也成為其個人生活的追求。
二、陀思妥耶夫斯基對于“俄羅斯思想”的解讀
需要指出的是,在對“俄羅斯思想”的看法上,陀思妥耶夫斯基同索洛維約夫、別爾嘉耶夫、布爾加科夫等人有著很大的不同。這種差異,在筆者看來,首先在于陀思妥耶夫斯基是其他三人的精神上和道德上的先驅。其次,陀思妥耶夫斯基對于“俄羅斯思想”的觀點并不是從意識形態上論述,而是從精神信仰上的表達。其中原因在于,陀思妥耶夫斯基從人文關懷的角度出發,認為俄羅斯的“偉大秘密”同人類精神世界的秘密是一致的,都在于對人的關注。
根據別爾嘉耶夫的觀察,陀思妥耶夫斯基不僅是一位偉大作家,還是一位精神導師。他敏銳地捕捉到了歐洲各國宗教統治下人類生活的特點,也捕捉到了俄羅斯東正教的特點。陀思妥耶夫斯基認為,歐洲其他國家的世俗生活充滿著救贖思想,而在東正教教義下,更加強調愛和犧牲,而這正構成了“俄羅斯思想”的本質。
陀思妥耶夫斯基對于“俄羅斯思想”本質的理解是深刻的,他以俄羅斯東正教為源頭,探討國家的發展道路以及經濟政治轉型。所有這一切都是相互關聯、處于因果循環之中的。以此為根本,斯拉夫得以始終屹立在世界民族之林,并通過強調對他人之愛與為他人犧牲的精神,構建并增進人與人之間的兄弟情誼。
陀思妥耶夫斯基認為,“俄羅斯思想”的重點之一在于犧牲,甚至存在著為兄弟犧牲的渴求,他認為:“以宗教的名義,建立全斯拉夫的偉大統一。為了全人類的利益,為了全人類的愛和福祉,保護全世界的弱者和被壓迫者?!薄八估蛉说慕y一不是征服或暴力,而是為人類服務……在這種自我犧牲的無私觀念下,才能合理地解讀俄羅斯的所有力量、所有個性和所有目標?!痹谕铀纪滓蛩够睦斫庵?,俄羅斯的崇高使命在很大程度上取決于它的東正教信仰。他寫道:“只有堅定的信仰,一個國家才有權擁有更高尚的生命。”換句話說,對于陀思妥耶夫斯基來講,俄羅斯人民的宗教化和其世界使命是相輔相成,有機統一的。
但需要指出的是,陀思妥耶夫斯基對于信仰和民族命運的關切和聯接并不是形式上的。根據著名的俄羅斯哲學歷史學家扎瑪列耶夫的研究,陀思妥耶夫斯基對于教堂、儀式之類的形式上的事物并沒有表現出狂熱的喜愛。他對于“俄羅斯思想”的關切永遠都是謙遜的,并致力于將其提升到人民普遍美德的高度,直到將其也變成信仰和真理的一部分。而這也是俄羅斯人民融入世界的必要條件之一。
三、“俄羅斯思想”同人文關懷的有機結合
需要指出的是,陀思妥耶夫斯基深信,“俄羅斯思想”作為俄羅斯民族的靈魂在于實現對全人類的福祉,這也是俄羅斯之所以偉大的“根本秘密”。在“俄羅斯思想”指引下,俄羅斯人民通過展現犧牲和奉獻精神,來實現其神圣價值。這正是“俄羅斯思想”的宗旨所在。換句話說,“俄羅斯思想”本身并不僅限于俄羅斯本身,而在于對全人類的關切。
陀思妥耶夫斯基無比自信地指出斯拉夫同歐洲其它民族的根本區別:盡管歐洲各國也強調對人的關注,進而產生了文藝復興、新教改革等一系列文化運動。但綜其根本,歐洲其他各民族旨在于人的獨立,即渴望是人同上帝處于平等地位,甚至高于神。而斯拉夫民族不同,“俄羅斯思想”中對人的關注,其目的并不在于脫離上帝,擺脫宗教束縛。而是謀求一種新的人神關系,從救贖以達到自我完滿變為以主動犧牲和奉獻從而實現人類和諧?!岸砹_斯思想”渴求同上帝一起解決紛繁復雜的現實問題,并將愛與犧牲作為衡量價值的最高標準。
因此,我們完全有理由得出結論:相較于斯拉夫,西方各民族對人的關注更多地體現出現實主義色彩,而東正教治下的斯拉夫民族表現出了濃烈的理想主義色彩。這也印證了別爾嘉耶夫的判斷,“俄羅斯思想”并非西方思想,亦非東方思想,而是東西方結合的產物?!岸砹_斯思想”中融合了獨特的斯拉夫民族精神和東正教教義,而后者本身正是脫胎于希臘—基督教世界。
在文章最后仍需要強調的是,盡管陀思妥耶夫斯基關于“俄羅斯思想”的論述中夾雜著大量的宗教色彩,但這是一種建立在“世界觀”上的人神關系的探討。無論在《作家日記》,還是在陀思妥耶夫斯基的其它作品中,其關注的核心焦點始終是“人”本身,其所追求的也是人的幸福、民族的發展和國家的進步。
參考文獻
[1] 耿海英,譯.別爾嘉耶夫.陀思妥耶夫斯基的世界觀[M].桂林:廣西師范大學出版社,2008.
[2] 雷永生,邱守娟.譯別爾嘉耶夫.俄羅斯思想[M].北京:生活·讀書·新知三聯書店,1996.
作者簡介:閆泓多(1985.05- ),男,吉林吉林人,講師,博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哲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