盧美琪,龐燕,顏靜
(中南林業科技大學 物流與交通學院,湖南 長沙 410004)
三農問題是關乎國計民生的重大問題,也是我國當下發展進程中最突出、最難解決的問題。“大國小農”的基本國情農情決定了鄉村振興的必然性。農村電子商務的迅猛發展,促進了農村和城鎮資源要素的雙向流動,現已成為我國脫貧攻堅和鄉村振興的重要驅動力量。2019年中央一號文件再次聚焦三農問題,明確提出“實施數字鄉村戰略”、“‘互聯網+’農產品出村進城工程”。這是農村電商及相關概念連續第六年出現在中央一號文件中。2018年,全國農村網絡零售額達到1.37萬億元,同比增長30.4%,電子商務的“上山下鄉”已為2 800萬農民解決了就業問題[1],對縣域經濟的增長作用日益凸顯。
近年來不乏關于電商促進農村經濟發展的既有研究,包括電子商務推動農村脫貧的實現路徑[2]、以淘寶村為例分析電商對農村社會經濟發展的促進機制[3]等;針對農村電商遇到的發展瓶頸,從我國當前農村電子商務發展態勢和問題入手,提出發展對策[4-5];農村電商物流方面的研究主要是探討如何解決電商物流“最后一公里問題”[7]、農村電商與電商物流的協同發展問題[8],還有學者借助農村電商創新農產品流通體系[6],但鮮有學者從縣域經濟增長角度出發,探析現階段農村電商物流的發展之路。農村電商物流是電子商務可持續發展的必要基礎,如今物流系統要素缺失之痛已成為我國農產品電商的行業共識,加強農產品物流體系建設迫在眉睫。
本文在國家大力開展“電子商務進農村”的背景下,結合湖南省內農村電商綜合示范縣的現實發展情況,分析當前制約農村電商物流發展的因素,力圖探尋出農村電商物流的發展路徑,進而促進縣域范圍內電子商務的良性發展,為縣域經濟穩定增長保駕護航。
農村電子商務,是指用電商渠道打通農村市場,從廣義上說,與縣域電子商務的概念相同。農村電子商務是縣域內所有電商要素的總和,它不僅包括農產品電商,還有旅游電商、生鮮電商,以及醫療、餐飲等生活服務電商。而農村電商物流,是指在電子商務交易環境下,為農村居民的生產、生活和其他經濟活動提供運輸、倉儲、搬運裝卸、流通加工、配送和信息處理等服務,從而實現貨物從供應地向接收地的流動[9]。農村電商物流以縣級電商物流中心、鄉(鎮)級物流服務站和村級物流網點三級物流節點為支撐,由從縣到鄉鎮、從鄉鎮到村、由村到戶的“三段式”物流配送組成物流網絡體系,實現貨物的雙向流通。
電商產品的交付依賴物流實現。在電子商務環境下,商品的生產加工和流通過程都需要物流活動的支持,一個完整的商務活動,必然要涉及信息流、商流、資金流和物流,信息流、商流和資金流均可通過計算機和網絡通信設備在虛擬環境下實現[10],而作為實體流動的物流環節是不能在虛擬環境下實現的。沒有現代化的物流運作模式的支撐,沒有一個高效、合理、完善的物流系統,電商的優勢就難以發揮出來;反過來,電子商務的不斷發展,對物流的需求越來越高,促使物流基礎設施改善以及物流信息化和智能化水平得以提升。
縣域經濟是我國省域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多年來,湖南省縣域經濟穩步發展,在互聯網經濟方面,電子商務始終保持著強勁的增長勢頭。2017年,縣域電子商務(農村)和農產品電子商務交易額高達1 800億元,連續五年增長率在50%左右,其中農產品網絡零售額(上行)101億元。農村淘寶、京東、郵政等三大平臺共建縣級電商服務中心200多個、村級電商服務站4 000多個,物流配送覆蓋90%左右的行政村,60%以上的農產品加工企業已開展電商銷售。截止2018年,省內共有49個縣進入“國家級電子商務進農村綜合示范縣”行列。各縣基于自身優勢,順應發展時勢,大力推進電子商務,除試點中國社會扶貧網外,還采取“電商企業+貧困村+貧困戶”、“電商網店+貧困戶”等模式,大力推進“互聯網+精準扶貧”。農村電商為全省乃至全國縣域經濟的跨越式發展注入了不竭動力,已然成為惠及千家萬戶的基礎性、綜合性、戰略性產業。
從歷年的統計數據來看,農村電商在2017年到2018年間增速有所放緩,這表明電子商務在全國農村大面積普及的同時,開始遇到發展瓶頸。例如,農村電商的業務結構明顯不平衡,工業品下行比重大,農產品上行比重小,農村地區基礎設施相對薄弱,仍面臨著物流體系不完善和人才匱乏的困境等,具體表現在以下幾方面:
3.2.1 農村電商物流成本畸高。目前全國范圍內鄉鎮物流覆蓋率接近90%,但由于中國農業具有分散性,物流集散較為困難,導致農產品運輸鏈條過長。現階段,進入城市的農產品物流體系尚不完善,農村物流成本居高不下,農產品競爭力大幅度下降;加之農產品的生鮮屬性對其運輸、包裝、加工有特殊要求,在物流效率上也遠不及城市,使得農村物流成為農產品上行進程中最大的阻力。
3.2.2物流設施設備缺失。城市地區家用電腦的普及率較高、互聯網覆蓋面廣,且交通便利,物流基礎網絡相對完善,所以更好地承擔了電子商務發展溫床的作用。而農村地區缺乏發達的交通和暢通的互聯網絡,傳統的物流設施通用性差,大宗農產品、貨物分轉缺乏支撐。當前縣級農產品電商的加工流通環節發展滯后,農產品電商倉儲、冷鏈等基礎設施建設水平不高,冷藏運輸占比較低,因此造成了大量損失。
3.2.3 商品進出渠道不對稱。電商依賴快遞運營,進入農村市場的是工業品,具有品牌化、標準化和高毛利的特點,正好與電商快遞配套從而完成其配送作業。而農村市場向外輸出的主要是農產品,以生鮮、易腐損和低毛利為主,但縣域缺乏與其匹配的預冷與物流體系,只能依賴費用高昂的電商快遞進城,由于農產品附加值低,有時甚至售價不抵運費,進而導致農產品滯留、殘損,嚴重影響農民收入。
3.2.4 農產品標準化與商品化問題未解決。“農業處于19世紀,電商處于21世紀”,這句話揭示了傳統小農具備的生產技術和經營意識與現代化零售業的產品標準化之間的矛盾[11]。包括湖南省,我國大部分農村地區通過電商銷售的農產品,不是以原始狀態銷售,就是只停留在簡單的清洗和篩選等初加工環節,商品化程度低致使農產品附加值無法提升,且農產品包裝和運輸的標準化還未得到真正推廣并落到實處,很大程度上制約了農產品的高效流通。
3.2.5 對發展農村電商配套產業的重視程度不夠。配套服務是發展農村電商的關鍵,且因其是勞動密集型行業,很大程度上可以吸納當地就業。但如今各地往往都把大量的精力投入到培養農村電商市場主體上,卻對農村電商的生態系統建設不夠重視,導致眾多地區的農村電商服務業嚴重短缺,與農產品相關的倉儲加工配套能力十分不足,甚至存在連基本的包裝箱都無法進行本土化生產的情況。
3.2.6 農村電商物流綜合型人才缺乏。在電子商務的運營和維護過程中,需要具備專業知識和技能的人員,且在農村地區,還要熟悉與農業相關的生產和銷售。我國的農村電子商務大部分處于起步階段,農村的基礎設施建設相對落后,發展空間不明朗,在很長的時間里難以吸引人才落戶、工作、創業和發展,農村電商人才難得、難留。縣域電子商務與物流市場發展潛力巨大,但由于缺乏復合型人才,電子商務和物流企業的協同發展效率降低,不能做到融會貫通,影響行業的可持續發展[8]。
農村電商物流的“最后一公里”和“最先一公里”決定了農村電商的未來,影響著農村經濟的發展,基于上述分析,結合我國發展現狀,對如何發展農村電商物流提出以下策略:
縣鄉(鎮)村三級物流配送網絡既是物流建設向縱深發展的基礎,也是發展農村經濟的需要和必然。首先,可利用現有的倉儲中心,建立縣級快遞集散分撥中心和電子商務物流中心,以郵政、順豐及“三通一達”為依托,構建集約化、智能化、規模化的快遞物流服務體系。其次,著力推進鄉鎮農副產品批發市場改造升級,增加產地預冷和初加工設施等。還要加強對村級服務網點布局的整體規劃,進行整合或合并建設,由服務一村轉向開放共享。
電商只能作為農產品流通的輔助工具,在消費者與零售商之間,必須有一個物流媒介來完成農產品的集散、定級、分揀、分撥、銷售工作。供銷和郵政就是完成這項任務的主體。供銷合作社定位村鎮和偏遠地區,熟悉農村市場,計劃經濟時期打下的基礎使其具備完善的組織體系和經營服務網絡,或將成為真正意義上的農業流通領域巨頭;中國郵政長期以來在農村布局,不僅擁有龐大的物流網絡,其業務更是通達城鄉各個角落。若能在此基礎上推進縣域范圍內供銷和郵政的戰略合作,將是構建完備的農村電商物流體系的致勝法寶。
發展農村電子商務必須跨過農產品商品化鴻溝,將非標農林產品轉化為標準化商品,以促進農產品的電商流通。要大力發展現代農產品加工業,把產業鏈留在縣域,加強對縣域特色農副產品的“三品一標”認證,完善特色農產品質量標準體系,努力解決農產品品牌化問題;推進農產品包裝運輸標準化,降低物流成本,提升配送效率,真正讓“農產品上行”成為現實。
繼續推進“寬帶下鄉”,利用信息技術打造“互聯網+高效物流”,是打通農村電商物流“最后一公里”的關鍵。應借助物聯網、大數據、云計算、人工智能等先進技術,加強涉農信息資源整合,構建集信息共享、在線交易、追蹤溯源、數據分析、金融服務等為一體的縣級智慧物流信息共享服務平臺,并依托村級服務網點進行電商物流運行數據統計和收集,及時將農產品供應、需求及物流交易信息推向市場,提升物流運輸效率及物流服務管理水平[12]。
注重縣域電商產業配套增值服務創新。對各級服務站點的業務進行整合迭加,增加代買代賣、代繳代存、收發快遞、取款貸款等農業資料下鄉、金融服務和農業保險等業務,使其成為農村電商服務的“集成體”;同時,整合全縣范圍內各自為政的物流運輸企業,組建統一調度、統一管理、規范有序及運行高效的專業化物流車隊,以滿足現階段農村電商物流配送的需要。
農村電商物流的發展離不開當地政策的支持和引導。因此,縣域各級政府應制定農村物流發展規劃和農村物流市場規則,在土地、資金、稅收等方面提供優惠政策;由于農產品貨源結構的季節性,各級配送站點難以實現良好的投資回收率,政府應給予政策性補貼;還要出臺金融扶持政策,減少中小企業的融資成本,提高信貸審批和發放比率,降低農村地區創業難度和風險,從而吸引創業者回流。
農村電商的增長助力脫貧和鄉村振興,作用不可小覷。政策推進農產品電商發展的紅利持續釋放,互聯網的觸角正逐步深入到我國鄉村的各個角落,農產品通過互聯網走出農村已成為現實。因此,要認識到農村電商物流對發展縣域經濟的重要性。湖南乃至全國各行政縣,應在當前我國農村電商發展的大趨勢下,因地制宜地整合區域優勢資源,著力補齊農村電商物流的發展短板,讓農村地區有價值、有特色的產品和資源更好地對接廣大的電子商務市場,為縣域經濟增長找到新的支撐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