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潭大學商學院 湖南 湘潭 411105)
全球氣候變暖和環境惡化問題已經成為人類社會面臨的共同問題,2007年,聯合國氣候變化大會在巴厘島達成了“巴厘島路線圖”,這一路線圖提出發達國家在2020年碳排放量減少25%~40%。2009年,哥本哈根氣候大會召開,中國響應大會精神并許諾到2020年中國的碳排放量比2005年減少40%~45%。世界各國均把低碳經濟作為經濟發展的基本戰略選擇。而河南省作為我國中部地區的新興工業大省,自改革開放尤其是進入新世紀以來,工業經濟得到了較為快速的發展,2011年完成產業增長值14 402億元,占GDP的比重約為53%。第二產業的快速增長也使能源消耗尤其是煤炭的消耗量出現大幅度增長的現象。大量的煤炭燃燒會產生大量的二氧化碳,這就使得河南省近幾年來的單位GDP碳排放量遠遠超出全國的平均水平。根據國務院《“十二五”控制溫室氣體排放工作方案》的要求,河南省到2015年單位GDP碳排放量要比2010年降低17%,單位GDP能源消耗降低16%。由此可見,河南省在發展過程中曾面臨較大的減排約束,經濟快速增長的環境壓力很大。空氣污染的日益加重已經成為河南人無法回避的現實問題,雖然河南省政府通過一系列手段進行控制,使其在一定程度和范圍上有所緩解。但是2016末入冬以來不斷加重的霧霾天氣不斷損害著人們的身體健康。
當前,國內外學術界對碳排放問題的研究主要集中于對碳排放量的測算及其影響因素分析。如蔣金荷(2011)指出:“研究碳排放問題,首先需要碳排放統計量,我們根據國家、地區、行業不同的能源消費特征和可利用的統計數據,提出了不同層次的碳排放量的測算方法。”基于中國的面板數據分析經濟增長和產業結構和碳排放的關系時,可以發現經濟增長和碳排放量之間遵循環境的庫茲涅茨倒U形曲線,而產業結構與碳排放量成正比,尤其是第二產業對碳排放影響最大(吳振信,2012)。鄭長德、劉帥等(2011)基于省際面板數據研究產業結構和碳排放的關系時亦得出相同的結論。當從空間計量的方向去研究中國能源碳排放強度時,可以發現1997—2010年中國的碳排放強度是呈逐年下降的趨勢,并且在省區間出現集聚現象(程葉青、王哲野,等,2013)。孫玉環(2015)指出:“中國能源消費強度逐漸降低,在全國、地區、省份層面均存在較明顯的地區差異,尤其是東、西部地區間的能源消費強度基尼系數大于0.3。”
針對河南省碳排放的探討主要有:王中亞(2011)通過實證研究來分析產業結構和碳排放的關系,發現河南省碳排放主要受工業即第二產業的影響。李炎麗、梁浩、梁保松(2012)對河南省碳排放影響因素進行關聯分析,認為河南省碳排放的影響因素由大到小分別為產業特征、能源效率、能源結構和經濟發展水平。魏冉(2015)基于河南省的面板數據實證分析河南省碳排放的影響因素時發現,人均GDP、能源強度對碳排放有正向影響,而產業結構對碳排放有負向影響。
我們已經知道河南省碳排放受人均GDP、能源效率、能源結構、產業結構的影響,那么這四個因素對碳排放的影響程度是多少呢?李炎麗等(2011)采用灰色關聯分析的方法,利用1995—2009年河南省碳排放量數據,計算出河南省碳排放與人均GDP的關聯度為0.603 9,與單位GDP能耗的關聯度為0.895 9,與能源結構的關聯度為0.833 5,與產業結構的關聯度為0.905 9。而我們采用的是2001—2015年河南省碳排放數據,最終結果可能與李炎麗測算的關聯度數值稍有出入,但由于灰色關聯分析方法超出所學范圍,我們暫時采用李炎麗給出的數值。
從李炎麗給出的關聯度數值可以發現,產業結構對河南省碳排放的影響是最大的(0.905 9),說明河南省作為一個新興工業大省,第二產業對河南省碳排放的貢獻是很大的。碳排放和能源效率的關聯度為0.895 9,這個數值也是很大的。這說明河南省的能源利用效率不高,從整體上來說,雖然這15年的單位GDP能耗在不斷降低,2015年為0.63噸/萬元,但是降低的力度是不夠的,有待進一步提高。碳排放和能源結構的關聯度為0.833 5,這個數值也是很大的,這說明河南省的能源消費結構不合理。2001—2015年河南省的煤炭消費占總能源消費始終保持在95%以上,這種以煤炭消費為主導地位的能源結構是河南省的典型特征。碳排放與經濟發展的關聯度為0.603 9,這個數值較大,說明經濟發展也是影響河南省碳排放的一個重要因素。人均GDP作為衡量經濟發展的重要參考因素,經濟的快速發展刺激能源消費,導致碳排放逐年增加。一般來說,經濟發展與碳排放之間呈現庫茲涅茨倒U形特征,在經濟發展初期,碳排放隨著經濟的不斷發展而不斷增加,當經濟發展到一定階段時,碳排放量會保持穩定,并隨著經濟的進一步發展而開始減少。目前,河南省還處于經濟發展與碳排放同步增加的階段。
第一,優化產業結構。一方面,降低整個行業對能源的依賴程度,限制和消除煤炭消費高的產業,發展新興產業。特別是在工業領域,通過結構調整,改變以前高能耗的局面,支持發展技術創新,發展低能耗的機械、電子、汽車現代設備制造業及高新技術產業。同時,加大產業結構調控力度,使服務業等低碳排放產業在國民經濟中發揮更大作用。此外,正確運用政策引導,激勵和支持綠色產業發展,實行發展高碳產業稅收政策,發展現代服務業,繼續增加第三產業產值在總產值中的比重。鼓勵發展產業集群,建立低碳生產鏈。第二,提高能源利用效率。降低單位GDP能耗是減少碳排放的重要一環。一方面,大力發展高新技節能技術,技術落后是河南省能源利用效率低的一大原因,所以我們不僅要建立自己的技術研發平臺,還要吸收國內外先進的節能減排技術。同時,必須加快現有技術的轉化應用,特別是在高碳排放行業和產品上面,更應該加大科研投入,創造一個低能耗的技術和產品。另外,要加強對高能耗產業的監控,對能源利用效率不達標的企業要堅決取締。此外,要積極推動和引導能源效率的激勵機制,做到獎懲分明,還要完善有關制度和能源政策的制定。第三,調整能源結構。緩解碳排放的一大措施就是調整能源消費結構。一方面,改變河南省以煤炭消費為主的能源結構,降低煤碳能源消費所占比重,增加石油、天然氣、水電、核電所占比重,將對碳減排起到很大的積極作用。同時,大力發展風能、太陽能、水電、生物質能等清潔能源,提高可再生資源的比例。在增加能源總量的同時,更注重能源的品質,這不僅有助于減少碳排放量,而且有助于能源的長期供應和能源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