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曉春 陳向東 張明 宋振華 何萬春 楊榮洲 邵振陽
摘 要 2009年款冬嚴重減產,全國總產量不到2008年的一半,價格暴漲至120~150元/kg。受價格上漲的驅使,野生款冬被人們大量采挖,再加上受氣候干旱等環境因素的影響,野生款冬花日益減少,瀕臨滅絕。雖然人工種植款冬范圍廣泛,但粗獷的種植方式使得產量不高。基于此,介紹了款冬的主要生理特點,同時總結了干旱半干旱區款冬栽培技術。
關鍵詞 干旱半干旱;款冬;栽培技術
中圖分類號:S567.23+9 文獻標志碼:B DOI:10.19415/j.cnki.1673-890x.2019.26.009
款冬別名冬花、款花、九九花、顆凍、八角烏、橐吾、鉆凍等,菊科款冬屬多年生草本植物,主要分布在甘肅、河南、寧夏、湖北、陜西、四川、河北和新疆等地,甘肅靈臺、莊浪兩個產區的款冬質量相對較好。款冬藥用部位是花蕾,可作為止咳良藥,具有潤肺、化痰、止咳的功效,已有1 000年的中醫臨床應用歷史[1]。甘肅省80%的耕地為山地,光照資源充足,適合款冬生長,是款冬的主產地,但近年來由于人工栽培較少,款冬花供不應求,價格上漲,于是人們大量采挖野生款冬,使野生款冬資源日益枯竭,急需人工栽培來改善此現狀。
1 款冬主要生理特點
款冬是多年生草本植物,株高20 cm左右,葉片生于莖基部,卵圓形或腎形,長寬約10 cm,葉尖近圓形或鈍尖,邊緣波狀疏齒。其地上葉片當年枯死,根莖橫生于地下10~15 cm處,能存活多年。當年可形成花蕾,次年就可開花結籽。款冬花種子很小,千粒質量約0.10 g,當年種子發芽率80%~85%,存放1年后發芽率迅速下降,甚至喪失活力。埋于地下的根莖在5 ℃以上就能萌發,7~8 ℃時便開始生長,15~25 ℃為其適宜生長溫度。一般葉未長出,花先開放,且頭狀花序單一,頂生,花莖數枝至數十枝,有茸毛;苞片10余片,互生在花莖上,總苞1~2層;邊緣為雌性舌狀花,中心是雄性管狀花,花期長達2~3個月,瘦果。
2 款冬特點
干燥款冬花為長橢圓形或棍棒狀,一般2~3個花蕾花莖相連并生,故又稱為“連三朵”,單一花朵極少,最多可達5朵,一般長1.0~2.5 cm,直徑0.5~0.8 cm,表面呈淡紅色或紫紅色。款冬花味微苦,色紫紅。
3 款冬栽培技術要點
3.1 溫棚育苗移栽
選用向陽避風的溫室,將其分割成2 m寬的小畦,翻耕后耙耱平整待用,播種前3天扣上棚膜提高棚內地溫。種子最好采用當年采集的成熟種子,每667 m2種1~2 kg為宜。由于款冬花種子小,千粒質量只有0.07~0.10 g,幼苗弱,需要采取遮陰措施。遮陰可采用遮陽網,也可用小麥、莜麥等的秸稈。將款冬種子拌一定量的沙子或細土,均勻撒在苗床上,然后用短齒釘耙橫豎各淺耙1次或播種后用過篩細土覆蓋,覆土約0.5 cm。播后蓋上遮陽網或撒少許小麥、莜麥等作物秸稈,既可保濕,有利于種子發芽,又可為幼苗遮陰。播種后隨時觀察土壤表面濕度,土壤表面發白時及時噴水補充土壤水分,以保證出苗。播后6~7 d即可出苗,出苗3~4 d后,應及時放風,以防止燒苗,15天后可考慮揭去遮陽物,剛去掉遮陽物要打開上下風口煉苗,3~4 d后可撤去棚膜。在5片葉以上時,最好選擇陰雨天氣移栽于大田之中。移栽時土壤太干并且無降雨時應及時灌水。
3.2 根莖無性繁殖
3.2.1 根莖栽前準備
款冬花不耐旱,忌連作、重茬,種植前應選擇好地塊,以土壤疏松、肥沃、質地良好、保墑性好的地塊為宜,前茬最好為小麥、玉米、胡麻和豆類作物。干旱半干旱山區應選陰坡、半陰坡地塊。播前最好深翻1~2遍,深度30 cm以上,在翻耕時去除雜草,耙耱平整,結合整地每667 m2施腐熟優質農家肥3 000 kg、50%硫酸鉀30 kg,同時施用5%辛硫磷顆粒劑3 kg、50%多菌靈可濕性粉劑1.5 kg,預防地下害蟲和褐斑。肥力較差的地塊根據基礎土樣中氮的含量增施一定量的氮肥。
3.2.2 栽植
根莖栽培一般在早春,將根莖收集起來掩埋土中越冬,以備春用或來年移栽前邊采挖邊移栽。栽植方法根據不同條件進行穴栽或溝栽,干旱半干旱地區多采用溝栽,每年3月中下旬土壤解凍后即可進行移栽。一般每667 m2需要鮮根莖70 kg,將種根切成8 cm左右的小節,每小節保證有1~2個芽眼,備用。按行距30 cm開溝,溝深約8 cm,將切好的種根平放于溝內,株距28 cm,每完成5行及時用耙子推平地表,稍作鎮壓,以保墑。在土壤墑情較好的情況下,一般20 d左右即可出苗。
3.3 田間管理
3.3.1 中耕除草
款冬屬于耐寒性植物,栽植后發芽較早,一般3月中旬栽植,4月上旬即可出苗,5月中下旬可進行第1次中耕除草,應淺松土,可避免傷根。如遇春季干旱,出苗會受影響,應澆水1次,以保證款冬正常出苗,澆水后及時松土保墑。第2次中耕為6下旬到7月上旬,此時根系生長發育良好,可適當深耕,同時進行培土,以防花蕾長出土外,色澤變綠。
3.3.2 追肥
多在降雨前后,結合中耕除草追肥1~2次。追肥是在款冬行間開淺溝,每次每667 m2施尿素10~15 kg或磷酸氫二銨15~20 kg,磷肥5 kg。
3.3.3 剪枯葉
生長中后期,氣溫較高,款冬花生長茂盛,葉片大,影響通風透光,此時應及時將枯黃或發病的爛葉剪掉,在提高植株通風透光性和抗病力的同時增加花蕾數量,增加款冬產量。后期根莖處花蕾膨大時如果發現有根莖暴露在外,應及時培土掩埋,也可以提高質量。
4 病蟲害防治
4.1 銹病
甘肅中部8—10月降雨增多,土壤濕度、空氣濕度大大增加,此時款冬易感染銹病。感病后病葉呈褐色,邊緣呈紫紅色,嚴重時葉背布滿銹斑,葉片穿孔,并逐漸萎蔫至枯死。可于6—7月用15%粉銹寧1 500倍液和70%的甲基托布津800倍液等藥劑預防。發病后可拔掉病殘株,堆放一處后燒掉,同時可再次采用以上藥劑治理。
4.2 褐斑病
褐斑病主要為害葉片,感病后葉片出現近圓形病斑,中央褐色,邊緣紫紅色,田間濕度過大時易發生。做好雨后排水工作可有效防治褐斑病發生,若田間發現病株應立即噴施50%甲基托布津可濕性粉劑1 000倍液或1∶1∶10波爾多液,有必要時連噴2~3次。
4.3 菌核病
高溫多濕季節易發生菌核病,莖、葉、花、根均可受害,莖部受害最重。染病初期莖部出現淺褐色水漬狀病斑,后發展為輪紋狀的長條斑,邊緣褐色,濕度大時病斑表面產生棉絮狀白色菌絲,少見黑色菌核,病莖內髓部爛成空腔,內生很多黑色鼠糞狀菌核;病莖表皮裂開后,現麻絲狀纖維,病莖易折斷,最終病部以上莖稈萎蔫枯死。感病葉片呈不規則水浸狀,后病斑呈近圓形至不規則形,中央黃褐色,外圍暗青色,病斑上有明顯輪紋,濕度大時有白色毛狀菌絲,病葉會穿孔。花瓣染病部位最初呈水浸狀,后為蒼白色,直至腐爛。感病嚴重時根系糜爛,整株枯萎。
防治方法:1)注意輪作倒茬,做好排水工作;2)發
現菌絲后用5%氯硝銨粉劑預防,發現病株立即拔除并進行土壤消毒。
4.4 葉枯病
多雨年份款冬葉枯病發生較嚴重,感病后病斑沿葉緣向葉片中心、葉柄擴展,最后形成黑褐色、不規則的病斑,病葉嚴重時整株萎蔫干枯死亡。在田間發現病葉應及時剪除并集中燒毀或深埋,并用10%多氧霉素
1 000~2 000倍液或50%的撲海因1 000~1 500倍液等藥劑防治。
4.5 蟲害
為害款冬花的害蟲以螻蛄為主,主要為害款冬花的根莖,造成缺苗斷壟,可用氧化樂果1 kg拌細土10 kg制成毒土整地時翻入土壤進行防治。夏季高溫干旱時,蚜蟲較多,主要為害葉片,常密集于嫩梢及葉片背面吸取汁液,使葉片卷曲萎縮,嚴重時葉片紛紛脫落,影響產量。為害不嚴重時可用18%阿維菌素5 000倍液或10%吡蟲啉5 000倍液進行防治。秋季,由于其他作物大多已經收獲,蚜蟲又會遷飛到款冬花上產越冬卵,此時可用2.5%敵殺死3 000倍液來殺滅蚜蟲成蟲與產下的卵,以減輕來年春季蟲害。
5 收獲
款冬采收一般在冬季土壤封凍前植株枯黃時采收,此時款冬花蕾尚未出土、苞葉呈紫紅色。采收過早,花蕾在土內不好尋找;過遲,花蕾會伸出地面開放,失去藥用價值。采收時應沿根莖處下挖25~30 cm,將花蕾連同根莖一起挖出,摘下花蕾,輕輕放于容器內,拿回通風干燥的風干室攤薄,晾至柔老后輕輕搓壓,篩去泥沙,去除雜質,再晾曬數日至花蕾全干。采收后的花蕾不能用水洗、重壓,晾曬時也不要用手去抓,以免碰傷顏色變黑,影響質量。采收花蕾后的根莖可作種根,結合秋翻施肥均勻地翻壓在土壤中,翌年即可繼續發芽生長。
參考文獻:
[1] 張志紅,高慧琴,楊貴平,等.款冬花栽培技術研究[J].甘肅中醫學院學報,2012,29(3):64-66.
(責任編輯:趙中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