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紅梅



摘 要 為探究在相同的肥水條件下參試大豆品種的適應性、高產穩產性、抗逆性及其他重要品種特性,篩選出適合新疆維吾爾自治區伊犁哈薩克自治州伊寧縣種植的高產優質、成熟期適當的大豆品種。通過田間試驗,設置石大豆2號(CK)、NK1202、NK1204、NK1207、NK1208共5個品種,觀察記錄5個品種的生育期、生物學特性、農藝性狀以及產量。結果表明,NK1207、NK1208與對照品種石大豆2號生育期無差異,其中NK1208品種較其他品種大豆株高較小、結莢高度較高、皺粒率最低,且顆粒飽滿,單株產量和每667 m2產均為最高,分別為13.1 g/株和320.5 kg。綜上所述,NK1208大豆品種整體品質最優,適合在伊寧縣種植。
關鍵詞 大豆;生育期;生物學特性;農藝性狀;產量
中圖分類號:S565.1 文獻標志碼:B DOI:10.19415/j.cnki.1673-890x.2019.26.089
大豆是新疆維吾爾自治區伊犁哈薩克自治州伊寧縣重要的糧食作物和油料作物[1]。由于氣候、土壤等因素的影響,不同地區適宜不同的大豆品種種植[2-5]。基于此,本研究在相同的肥水條件下,通過大豆品種比較試驗,鑒定參試大豆品種的適應性、豐產性、穩產性、抗逆性及其他重要品種特性,篩選適合伊寧縣種植的高產優質、成熟期適當的大豆品種,客觀評價其應用價值,為大豆新品種推廣提供依據。
1 材料與方法
1.1 參試品種
石大豆2號(CK)、NK1202、NK1204、NK1207、NK1208共5個品種。
1.2 試驗設計
按順序區組排列,重復3次,小區面積12 m2 (3 m×4 m),行距30~50 cm,寬窄行,株距5.5 cm,每667 m2保苗3萬株,試驗面積667 m2。
1.3 試驗基本情況
試驗地點設在新疆維吾爾自治區伊犁哈薩克自治州伊寧縣巴依托海鄉下薩克于孜村,前茬為冬小麥復播大豆,試驗地土壤類型為砂壤土。2018年4月13日播種,采用30~50 cm寬窄行條播,人工點播,每667 m2播8 kg種子。播前進行土壤處理(每667 m2用50%乙草胺200 g,加72% 2,4-D丁酯70 g,兌水30 kg噴霧),預防雜草,每667 m2施農家肥1 t,尿素15 kg,磷酸二銨20 kg做基肥。2018年5月13—15日定苗。中耕除草兩次,全生育期灌水4次。2018年9月28日收獲,對各生育期進行觀察記載,收獲期每個品種隨機取10株,根據記載標準進行考種。
2 結果與分析
2.1 生育期
石大豆2號(CK)、NK1202、NK1204、NK1207、NK1208的生育期如表1所示。各品種生育期差別較小,其中NK1207、NK1208與對照品種石大豆2號生育期相同,均為122 d;NK1202、NK1204相較于石大豆2號生育期有所減少,為116 d。
2.2 生物學特征
石大豆2號、NK1202、NK1207、NK1208葉片均為尖葉,NK1204為圓葉,所有參試品種花色均為紫色,茸毛色均為灰色。在株高方面,NK1202株高最低,NK1208次之。此外,NK1208結莢高度較其他品種高,皺粒率較其他品種低,詳細內容見表2。
2.3 農藝性狀
石大豆2號、NK1202、NK1204沒有分枝,單株有效莢數NK1207最多,為28.2個;NK1208單株有效莢數和單株粒數最少,但百粒質量和單株產量最高,分別達
22.3 g、13.1 g,說明NK1208大豆顆粒較為飽滿。詳細內容見表3。
2.4 產量
每個品種選擇2個點,每點設3個重復,每個重復取6 m2進行測產,經測產,每667 m2產量占前3位的分別是NK1208(320.5 kg)、NK1202(315.5 kg)、NK1207(311.2 kg)。這3個品種都比對照品種石大豆2號增產,增幅分別為7.1%、5.4%、4.0%。詳細內容見表4。
3 結論
試驗結果表明,5個參試大豆品種中,NK1208品種與對照品種生育期無明顯差異,但較其他大豆品種株高相對較低、結莢高度高、皺粒率低、顆粒飽滿,單株產量和每667 m2產量均為最高。NK1208大豆品種整體品質最優,適合在伊寧縣種植。
參考文獻:
[1] 熱黑木江,禹春熹.大豆田化學防除技術[J].新疆農業科技,2010(4):40.
[2] 劉迪章,許九成,方志偉.中國不同地區大豆品種生態型的研究[J].大豆科學,1989(3):261-269.
[3] 宋雯雯.中國大豆品種生育期組的精細劃分與應用[D].長春:中國科學院研究生院(東北地理與農業生態研究所),2016.
[4] 李淑霞,李杰,韓建華.2009年雞東縣大豆品種比較試驗[J].種子世界,2010(4):23.
[5] 陳乃珍.大豆品種比較試驗[J].現代農業科技,2017(24):35-37.
(責任編輯:趙中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