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雙師型”教師專業發展不僅對促進教師自身成長,而且對提升職業教育教學質量具有重要意義。本研究以麗江師專為例,基于高職旅游類專業教師對提高實踐教學和科研能力的迫切需求分析,依據教師專業發展概念、能力結構和專業標準等相關理論,提出“雙師型”教師到企業實踐、加強理論學習、參加信息化技術培訓、取得職業資格證書、向職業英語教師轉型、合作學習等專業發展途徑。
【關鍵詞】教師專業發展;“雙師型”教師;旅游類專業
【作者簡介】周麗云(1979.05-),女,納西族,云南麗江人,麗江師范高等專科學校,副教授,國際文化交流學院英語教師,碩士研究生,研究方向:旅游英語教學。
【基金項目】麗江師范高等專科學校2018年校級科研基金專項項目。項目名稱:“高職旅游類專業雙師型教師培養研究”(項目編號:ZXXM-201809)。
引言
教師專業發展是保障人才培養質量的必然要求,對提高學生的能力水平具有直接的現實意義。但職業教育教師普遍存在的問題是缺乏企業實踐,有的教師難以有效進行專業實踐課程教學和指導學生實習。2018年的政策文件《中共中央 國務院關于全面深化新時代教師隊伍建設改革的意見》提出全面提高職業院校教師質量,建設一支高素質“雙師型”的教師隊伍。本校旅游類專業培養服務麗江、滇西北、云南旅游業所需的高素質技能人才,這就要求旅游專業教師必須具備雙師素質,提升實踐教學能力。本研究對麗江師專旅游類專業教師的專業發展需求進行調查分析,依據職業教育教師隊伍建設指導意見和“雙師型”教師專業發展理論,探討旅游類專業“雙師型”教師專業發展途徑。
一、“雙師型”教師專業發展相關研究
1.教師專業發展及標準。“教師專業發展是指教師作為專業人員,在職業道德、專業思想、專業知識、專業能力、專業品質等方面由不成熟到成熟的發展過程,即由一名新任教師發展成為專家型、教育家型的成長過程。”(李曉波,2016: 16)在此過程中教師的教育理念、教學態度、知識涵養和教學技能不斷成長,信心增強,技能提高,對所教學科知識的不斷更新拓寬和深化。“教師專業標準是國家對教師專業素質的基本要求,是教師實施教育教學行為的基本規范,是引領教師專業發展的基本準則,是教師培養、準入、培訓、考核等工作的重要依據。”(李曉波,2016: 21)美、英、日等國家對教師專業標準一致的認識是都強調教師專業知識能力、教師專業訓練、教師專業道德、教師專業組織、教師專業自主性,而我國教師專業標準的特點是突出師德,強調學生主體地位,強調教師實踐能力,體現終身學習的時代特點。
2.“雙師型”教師能力結構和專業標準。吳全全(2011:103,118)認為,職業教育“雙師型”教師專業化的能力由靜態的專業理論、職業實踐、職教理論、教育實踐,以及動態的專業理論的解構與重構、專業相關的職業技能、職教理論的遷移與處置、專業相關的教育技能各四個要素構成。這一能力結構模型突出了職業教育教師職業性和教育性的跨界特性,為“雙師型”教師培養培訓內容和形式提供了依據。吳炳岳等(2014)依據國內外研究者關于教師專業發展理論、“教師知識”和“教師能力”基本理論,遵循整體系統性、職業實踐性、動態發展型原則,參考各個國家教師專業標準,構建“三維一體”的“雙師型”教師專業標準體系,“三維”即專業倫理與專業信念、專業知識、專業能力,“一體”指專業實踐。這一框架是探討“雙師型”教師專業發展路徑的理論基礎。
3.“雙師型”教師專業發展措施。劉琴(2018)指出,德、美、日等國家重視職業教育教師培訓、法律保障、制度管理,職業教育教師培育實行嚴格的準入機制,我國尚需完善“雙師型”教師政策法規、準入機制、培育體系、管理制度,強化“雙師型”教師的實用、超前、實踐、效益、外向、自主意識。黎瓊鋒和潘婧璇(2018)基于人的全面發展理論也提出規范“雙師型”教師資格評審標準、完善高職教師教育體系、健全教師考核與激勵制度、注重“以人為本”教師管理等措施,以促進“雙師型”教師專業發展。李樹峰(2014)將職業教育教師的專業發展定位為:公共課教師應提升學生人文素養和優化學生專業能力相結合,專業課教師應培養學生理論素養和擴大學生實踐能力相結合,實習指導教師應訓練學生職業習慣和增強學生職場能力相結合。三類教師的專業發展定位既有差異,又有聯系。實際教學實施中,公共課和專業課教師教學任務相對分開,但專業課教師一般兼任實習指導教師,學生的專業和職業的素養和能力需要職業教育教師協同培養,具備雙師素質理應是職業教育教師隊伍建設共同的目標。
二、旅游類專業教師的專業發展需求分析
為加強旅游類專業教師隊伍建設,特別是“雙師型”教師隊伍建設,本校旅游文化教研室在旅游類專業教師中對教師專業發展需求做調查,收集的開放式問題回答總結分析如下:
1.教師專業發展需求狀態。根據對本校旅游類專業教師培訓需求問卷的反饋結果,生產實踐前沿知識和技能、專業發展前沿信息、課程資源開發和建設、信息技術應用能力、課題和科研項目研究這幾項是目前教師最想要加強的方面。其次,學科新知識、教學能力、教學研究、專業操作技能、創新能力、與企業人員的合作能力也有一定的發展需求。而對教師職業道德、教育理念、職業教育原理、職業素養和能力、管理能力的培訓需求則不強烈。這反映出教師目前最缺乏的是學科領域和職業領域最新的知識和技術、信息技術與專業課程整合的能力以及科研。
調查進一步了解到教師專業發展的壓力主要來自學校環境和個人兩方面。學校轉型發展和專業調整客觀上要求教師轉型發展;其次,專任教師感到科研壓力比較大;此外,既承擔課程教學任務,又承擔教學行政工作的教師,由于管理事務繁多,難以兼顧科研。教師自身感覺專業面太窄、學習培訓較少、交流不足、行業實踐經驗缺乏,需要更新知識、不斷學習,提升專業能力和創新能力。由此,不僅學校要求,教師自身也有追求專業發展的愿望。
2.教師專業發展目標。根據問卷結果,計劃三年提高教學能力和加強科研的教師最多。其次,打算參加專業和技能培訓,到企業鍛煉,向技能型應用型教師轉型,成為“雙師型”教師的也比較多。少數教師希望提升學歷,也有愿意幫助年輕教師發展的老教師,只有極個別教師近期專業發展方向不明確。其中,想發展成為“雙師型”的教師普遍認為,教師全面發展,綜合素質提高,特別是實踐技能和職業素養的提高,不僅是個人專業發展的需要,也是為了更好地指導學生專業學習和滿足學生職業發展需求,適應職業教育發展趨勢。
綜上,實踐教學能力和科研是目前教師迫切希望提高的兩個方面,教師專業發展,教學是根本,發展靠科研。調查結果顯示出旅游類專業教師專業發展需求不同,教師要根據自身需求選擇發展途徑,有針對性地彌補不足。
三、“雙師型”教師專業發展途徑
針對教師對生產實踐前沿知識和技能、專業發展前沿信息、課程資源開發和建設、信息技術應用能力、課題和科研項目研究這幾項的緊迫需求,建議以下具體的專業發展途徑。
1.加強專業實踐、專業理論和信息技術的學習。
(1)到企業實踐,提高實踐教學能力。當前,有3-5年企業工作經歷的教師急缺的情況下,除了從行業企業外聘兼職教師補充到雙師隊伍中以外,旅游類專業“雙師型”教師隊伍建設的首要任務是提高專任教師的實踐教學能力。為此,最有效的措施是實施教師到企業實踐的制度。教師實踐教學能力較弱主要是由于缺乏企業工作經歷,教師專業教學中與企業接觸少,課程內容與企業最新發展和需求脫節。要解決這些突出的問題,最直接有效的途徑是教師定期到企業實踐,直接從企業工作實踐中學習新知識、新技術,從而具備實際操作能力,也才能更好地做示范和指導學生。2019年《國家職業教育改革實施方案》中提到“實施職業院校教師素質提高計劃,建立100個“雙師型”教師培養培訓基地,職業院校、應用型本科高校教師每年至少1個月在企業或實訓基地實訓,落實教師5年一周期的全員輪訓制度。”這一制度落實后,職業院校教師到企業工作學習成為必須完成的任務。而且,校企合作的辦學模式、工學結合的人才培養模式、專業設置與產業需求對接、課程內容與職業標準對接、教學過程與生產過程對接等等職業教育改革措施客觀上要求教師掌握職業領域最新的知識與技能,了解職業工作內容和工作過程,了解企業崗位工作的關鍵技能和新需求,跟蹤行業企業技術變革,更新教學內容。所以,教師到企業實踐是人才培養的客觀需要,是提高教師實踐教學水平最直接有效的途徑。
教師到企業實踐后,模擬企業工作環境,在校內主持或參與創建實訓基地。例如,本校旅游專業群實訓基地和英語專業群實訓基地各個實訓室設施設備的充分利用需要專業教師能夠在實訓課堂上動手操作和示范,做到教師“做中教”,學生“做中學”。到企業實踐鍛煉過的教師實際操作能力較強,能夠承擔例如酒店餐飲管理與實務、茶文化與茶藝實訓、酒水調制與品鑒、咖啡調制與品鑒、現場模擬導游、酒店英語、導游英語等實踐課程教學任務。在指導學生參加中餐和西餐主題宴會設計大賽中,教師能夠在擺臺和調酒斟酒這些動作方面做示范。教師通過指導學生實訓、實習、參賽,自身實踐動手操作能力也能得到鞏固和提高。目前,旅游類專業人才培養方案中實踐課時占總課時的一半以上,專業課程中多數是理實一體的課程和實踐課程,而且,學生到企業實習時間一般為6個月。這些要求專業教師既能承擔專業理論課教學,又能勝任專業實踐課教學,還能指導學生實習,同時具備理論教學和實踐教學能力。
(2)加強理論學習、應用和總結的能力,提高科研水平。李樹峰(2014)認為,評價專業課教師的專業發展,更重要的是看其在多大程度上將專業理論轉化為專業實踐和教學實踐,以及將這些實踐上升為專業理論。職業教育教師除了加強實踐教學能力外,要重視基本理論學習,通過培訓、進修、訪學、提高學歷、線上和線下學習、自主學習、合作研究等多種途徑,掌握相關理論知識,了解相關領域研究現狀和前沿問題,掌握科學的研究方法,提高研究能力,把教學經驗上升為理論總結。
(3)參加信息技術培訓,提高信息技術應用能力。網絡環境下,信息時代,互聯網和信息技術廣泛應用于教學,教學資源豐富,教學手段多樣,教師需要通過培訓和教學實踐探索慕課、混合式教學、翻轉課堂等新的教學模式,充分運用互聯網技術和信息化手段,創新教學方式方法,推進課堂教學與信息技術融合,促進信息化課程資源建設,適應“互聯網+職業教育”發展需求,提升教育教學質量。另外,新科技設備和技術應用于企業經營管理中,教師要跟蹤企業新產品、新技術、新設備、新要求,將職場最新工作手段和方法也及時有效地轉化為教學內容和實訓項目,使學生掌握基本的新技術技能,幫助學生能夠順利并快速地適應職場工作。
2.其他教師專業發展途徑。
(1)取得職業資格證書。國家2019年啟動“學歷證書+若干職業技能等級證書”制度試點(簡稱1+X證書制度試點)工作,探索實現學歷證書和職業技能等級證書互通銜接。職業教育教師持有教師系列之外的職業資格證書,能夠在教學過程中起到引領作用。
(2)向職業英語EOP教師轉型。職業英語(English for occupational purposes,簡稱EOP)是專門用途英語(English for specific purposes,簡稱ESP)的一個分支,ESP學習者的目標是在特定領域學會使用英語(Paltridge & Starfield, 2013)。ESP課程針對性強,教學內容專門化,實用價值高。EOP教學與特定職業有關,與學科專業聯系,能滿足學生專業領域、未來職業的交際需要。
當前,旅游服務越來越國際化,國際旅游企業迫切需要能夠用外語處理業務的高技能人才。本校旅游類專業學生到國際品牌酒店實習,普遍希望提高職場環境中英語溝通能力,為滿足企業和學生對職場英語的巨大需求,提高學生求職競爭力和自身職業發展需要,本校旅游類專業課程中開設有旅游英語、酒店英語、導游英語等專門用途英語課程,圍繞旅游服務中典型的交際行為與活動、注重旅游情景中英語的學習和操練,教學與專業職業相關的詞匯,著力提高學生職場使用英語完成工作任務的能力。
(3)合作學習。職業教育要探索組建高水平、結構化教師教學創新團隊,教師分工協作進行模塊化教學。專任教師之間通過專業建設、課程建設、項目和課題研究、教研活動,與同事分享工作心得,分享經驗和資源,共同發展。例如在進行實踐課程教學、信息化教學比賽、指導學生參加技能比賽的過程中,教師之間相互觀摩,相互交流與學習,通過中青年教師一對一傳幫帶,提高專業教師的實踐教學技能和研究能力。人才培養方案和課程設置充分征詢企業的意見,教學內容與工作崗位、教學過程與工作過程緊密相連,學生在企業實習至少6個月,因此,學校專任教師與企業兼職教師、企業技術和管理人員、企業實習指導師傅需要充分溝通交流合作,共同做好教育教學工作。
四、結語
“雙師型”教師隊伍建設是實現高職院校人才培養目標的迫切需要,是高職院校師資隊伍建設的重點,是培養學生實踐能力、提高教學質量的關鍵。通過對本校高職旅游類專業“雙師型”教師培養案例研究,探討“雙師型”教師到企業實踐、加強理論學習、參加信息化技術培訓、取得職業資格證書、向職業英語教師轉型、合作學習等專業發展的多種途徑。教師專業發展有來自學校和社會的影響,但教師發展最主要的動力應該源自教師自我專業發展意識,只有教師追求個人專業發展,與環境積極互動,發揮自身主觀能動性,主動到企業實踐、參加培訓、自主學習、合作交流,才能提高雙師素質,才能提升教育教學質量,才能適應新時代職業教育的改革發展。
參考文獻:
[1](澳)帕爾特里奇(Paltridge, B.),(澳)思達菲爾德(Starfield, S.)編. 專門用途英語手冊(The Handbook of English for Specific Purposes)[M].北京:清華大學出版社,2016.
[2]國務院.國家職業教育改革實施方案//國務院關于印發國家職業教育改革實施方案的通知.國發(2019)4號[EB/OL].(2019-02-13)[2019-07-22]. http://www.gov.cn/zhengce/content/2019-02/13/content_5365341.htm.
[3]教育部等四部門. 教育部等四部門印發《關于在院校實施“學歷證書+若干職業技能等級證書”制度試點方案》的通知. 教職成(2019)6號[EB/OL]. (2019-04-10)[2019-07-28]. http://www.moe.gov.cn/srcsite/A07/moe_953/201904/t20190415_378129.html.
[4]黎瓊鋒,潘婧璇.高職院校“雙師型”教師專業發展路徑探析[J].職教論壇,2018:89-93.
[5]李樹峰.從“雙師型”教師政策的演進看職業教育教師專業發展的定位[J].教師教育研究,2014,26(3):17-22.
[6]李曉波.教師專業發展[M].南京:南京大學出版社,2016.
[7]劉琴.信息化背景下現代職業教育“雙師型”教師培育研究[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8.
[8]吳炳岳,等.職業院校“雙師型”教師專業標準及培養模式研究[M].北京:教育科學出版社,2014.
[9]吳全全.職業教育“雙師型”教師基本問題研究─基于跨界視域的詮釋[M].北京:清華大學出版社,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