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英語閱讀學習中對文本的全面深入的解讀,能夠加深學生對文本內容的理解,提高學生的英語語言表達與運用能力,更好地豐富學生的英語知識,有效培養學生的英語思維能力。因此,在高中英語閱讀教學,教師要加強對文本的全面解讀,不斷培養學生的文本解讀能力,從而全面促進學生英語核心素養的發展。
一、文本解讀內涵的分析
文本解讀的內涵是指對教材文本內容進行的理解活動,也是讀者與文本、作者三者對話的過程。要全面深入地解讀文本,不僅要解讀出原文的本意,而且還要對文本的語言特點、文本邏輯、文本結構、作者情感、文本包含的文化等。文本作為英語閱讀學習的主要載體,對文本的解讀是閱讀教學的主要內容,只有全面深入的解讀才能保證英語閱讀教學的效果。因此在文本解讀時需要重點關注對文本邏輯結構、文本信息、語言特點、文化、作者情感與觀點等方面內容的解讀。
二、英語閱讀教學的問題設計
在英語閱讀教學中,要提高學生對文本的深層次解讀能力,需要以問題來牽引文本解讀的方向與深度,才能保證文本解讀達到預期效果,因此對文本閱讀問題的設計就成為文本解讀的關鍵環節之一。
一是設計啟發性的問題,幫助學生發散思維。在設計閱讀問題時,教師要注重問題的啟發性,能夠讓學生通過對問題的思考能夠達到發散思維的目的,這樣才能促進學生對文本的深入理解。因此問題設計時不能過于淺顯,要有一定的深度,這樣才能提高學生探究興趣,實現對文本深入解讀。
例如,在進行人教版必修3的Unit 1《Festivals and Celebrations》這一課的閱讀教學時,可設計如下問題:
Q1:What festivals are mentioned in the passage?
Q2:What are these festivals about?
Q3:Compare the festivals of the dead in Mexico,Japan and China. What do these festivals have in common?
Q4:Why should we celebrate festivals in our daily life?
通過這四個問題探究,既能讓學生抓住整個文本的脈絡,又能啟發學生的思考,從而實現對文本的深入解讀與全面理解。
二是設計整體性的問題,引領學生通篇閱讀。閱讀問題的設計需要有整體性、全局性,有了全局性的問題,就能使學生對文本的學習與解讀有整體的認識與把握,同時全局性的問題還能帶動學生的通篇閱讀。因此要注重依據文本主線來設計問題,設計的問題不能過多過雜,否則就讓學生抓不住主線。
三是設計針對性的問題,幫助準確理解文本。對閱讀問題的設計還需要針對文本的不同文體特點來設計問題。在記敘文中可以按照時間、地點、內容、情節發展來設計問題;在說明文中可以依據邏輯結構來設計問題;在議論文是可根據“提出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思路來設計問題。這樣設計問題有較強的針對性,能幫助學生準確理解文本。
三、全面解讀閱讀文本內容
在高中英語閱讀教學中,要提高對文本解讀的教學效果,需要教師注重從多個方面來挖掘文本包含的內容與信息,這樣才能對文本進行全面深入的解讀。
1.對文本的體裁與題材進行解讀。在高中英語教材中所選文本的體裁較多,既有記敘文、議論文、說明文,也有小說、戲劇、新聞報道、詩歌等體裁。文本題材更是涉及廣泛,包括政治、歷史、文化體育、經濟、科技等。根據文本體裁和題材來挖掘解讀內容,有助于學生更好掌握文本特點,理解文本內容,抓住文本的主旨脈絡。
例如,在進行必修3的Unit 3 《The Million Pound BankNote》這一課的閱讀教學時,教師可根據文本是戲劇文體的特點,有針對性地對“戲劇”這個文體體裁進行解讀。可根據故事發生的背景和劇中主人公情感變化過程來進行文本解讀,這樣有助于學生更好理解文本中的故事內容,深刻領會文本包含的思想內涵。
2.對文本的內容與信息進行解讀。英語語言特點和文本中包含的多種信息是英語閱讀教學的重要內容,對這兩方面內容的解讀具有豐富的素材可以挖掘,既可以從文本表層挖掘解讀問題,又可以挖掘深層次的解讀問題。特別是要注重挖掘文本的主旨大意、文本的寫作線索、文本的邏輯結構等方面的內容進行解讀,才能使學生對文本內容有全面的掌握。
例如,在進行必修2的Unit 3 《Computers》這一課的閱讀教學時,教師可對文本包含信息進行全面解讀。可對文本的題目“Who am I?”的擬人修辭方法進行解讀;對文本的記敘順序進行解讀,文本以時間順序為記敘“Computer”的發展歷程,從1642年→1822年→1936年→1940s→1960s→1970s→now;在此基礎上還可以對計算機發展的深層含義進行解讀,可從計算機的功能發展方面進行解讀:Calculating machine→Analytical machine→Universal machine→Personal computer→Laptop→Internet。通過對文本包含信息不同層次的解讀,能幫助學生深入理解掌握文本內容,提高閱讀教學的有效性。
3.對閱讀方法與技巧進行解讀。英語閱讀學習方法也是閱讀教學的重要內容,教師通過對文本中涉及的閱讀方法進行挖掘,這會對提高學生的閱讀理解能力有重要幫助,因此教師應根據文本的特點,注重為學生挖掘閱讀方法與技巧方面的內容,使學生掌握如何瀏覽文本、如何預測文本內容、如何總結主旨大意、如何分析文本邏輯結構等方法,就能提高閱讀教學效率。
例如,在進行必修1的Unit 1 《Friendship》這一課的閱讀教學時,在學習“Reading”中的Anne日記這部分內容時,在第一句話中“I wonder if … ”運用了wonder引導的賓語從句、if引導的狀語從句、it is … that 強調句,對于這樣的長難句子,在文本解讀中要教給學生如何對長句進行拆解成多個簡單句子來分析的方法,只有這樣才能提高學生對文本的理解能力。
4.對作者情感及包含文化進行解讀。通過對作者的寫作情感、態度 、觀點等方面進行挖掘解讀內容,有助于學生深層次理解文本的內涵,從而提高閱讀深度。從文本中包含的文化中挖掘解讀內容,能使學生了解中西文化的特點與差異性,較好培養學生跨文化交流的能力,從而促進學生英語素養的提升。
例如,在進行必修1的Unit 2 《English around the world》這一課的閱讀教學時,由于英語在世界許多國家廣泛使用,并受到本國語言和文化的影響,形成了具有地區特色的語言,在本課的閱讀學習,可結合文本閱讀,對學生進行外國文化的滲透,有助于學生更好地對外文資料的理解。
四、重視培養師生文本解讀能力
1.提高教師自身的解讀能力。教師對文本解讀能力的提升,是提高英語閱讀教學質量的關鍵,因此作為教師要注重提高自身對文本的解讀能力。一是樹立深入解讀文本的意識。教師要樹立正確的文本解讀意識,在教學中不能只關注簡單的詞匯、句型、語法等方面的內容教學,也不能以學生的討論來代替教師的解讀,要有主動全面解讀文本的意識;二是注重豐富自己的綜合知識。由于對文本的深入解讀,需要教師掌握豐富的綜合知識,這樣才能對文本中涉及的內容進行全面深入的解讀,因此教師要加強學習,不斷豐富自己的知識,廣泛涉獵各學科、各方面的知識,才能為文本解讀奠定基礎;三是提升自己的英語理解能力。教師要提高自身對文本的深入理解與文本鑒賞能力,要深入鉆研文本內容,加強獨立思考,在教學前要加強對文本解讀目標的設計,注重從多個方面來設計解讀內容,運用多種方法解讀,才能取得良好解讀教學效果。
2.培養學生個性化解讀能力。要培養學生的英語文本解讀能力,一是需要教師要尊重學生對文本的個性理解和解讀,要鼓勵學生對文本大膽解讀、自主解讀,為學生提供解讀空間,運用多種方法來提高學生對文本的理解與感受,才能提高學生的解讀能力;二是注重培養學生的英語思維品質,不斷拓展學生的閱讀范圍,通過讓學生進行廣泛的閱讀,來豐富學生的英語知識,同時要加強對學生解讀方法的傳授,以提高學生的文本解讀效率。
五、結束語
總之,在高中英語閱讀教學中,加強對文本的解讀,既能提高閱讀教學的有效性,又能不斷提升學生文本理解能力。為此需要教師加強閱讀教學中問題的設計,從多個方面挖掘文本內容,運用多種方法開展英語文本的解讀,注重通過多條途徑來提升教師和學生的文本解讀能力,從而實現英語閱讀教學質量的提升。
【作者簡介】陳玉峰,浙江省建德市新安江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