樊巍 苑靜 趙波
摘要:為了實現社會經濟的可持續發展,近年來我國在生態環境領域方面的相關政策相繼出臺,在一定程度上推動了我國生態環境的良性發展。森林資源作為生態環境系統的重要組成部分,其健康持續發展直接影響著我國社會經濟的正常運行。森林病蟲害作為影響我國森林資源持續發展的重要因素,為了實現生態系統的平衡發展,需要充分利用綜合防治技術開展防治工作。本文在對森林病蟲害的發生特點以及綜合防治工作中存在的問題進行深入分析的基礎上,提出有效的措施來制約森林病蟲害對森林資源的破壞,更好地保護森林資源。
關鍵詞:病蟲害;森林資源;發生特點;綜合防治技術
中圖分類號:S763
文獻標識碼:A
DOI:10.19754/j.nyyjs.20191215028
當前在我國森林資源的發展過程中,病蟲害已成為除了工業污染、人工砍伐之外影響森林生態系統的危害因素。在防治森林病蟲害的過程中,除了做好病蟲害的防御工作,更重要的是利用現代信息科學技術做好森林病蟲害的預防和防治工作,從根本上解決森林病蟲害給森林資源帶來的危害。
1森林病蟲害的發生特點
在自然生態系統平衡發展的過程中,森林資源作為生態系統的重要組成部分,當前已經遭受到嚴重地破壞,尤其是病蟲害的發生使得我國森林資源的現狀急轉直下。森林病蟲害主要是指森林樹木在生長發育的過程中,自身的組織結構遭受到病蟲害的破壞。森林病蟲害的出現在給森林資源造成破壞的同時,也帶來一定的經濟損失,造成國家森林資源損失。在森林病蟲害出現的過程中,由于病原生物以及不良的氣象、土壤等非生物因素的影響使得森林林木在生理組織和形態上發生病理性變化,導致林木生長不良,產量質量下降。除此之外,由于各地的地理環境、氣候條件等存在差異,在森林資源的發展過程中,常常會出現森林害蟲侵襲植物,或者寄生在森林林木上,影響林木的正常生長。
受全球氣候變暖的影響,當前森林受病蟲害的影響范圍逐漸擴大,且影響程度逐漸加重,給經濟發展帶來極大地損失。隨著我國森林生態系統的變化發展,不同地區的植被和林木都受到不同程度的影響,且受到病蟲害的影響程度越來越大。當森林植被遭受到病蟲害的影響后,會給當地的生態環境帶來極大的影響。面對森林系統復雜的情況,其易受到其它物種等因素的影響,導致森林林木受到危險性病蟲害的侵害,給我國的森林系統以及地區的自然景觀都帶來不利影響。除此之外,森林病蟲害易在森林樹木相對密集的地區爆發,并引發一些次生災害。當大面積的森林林木遭受到病蟲害侵害時,森林資源很難在短時間內得到及時恢復。
2森林病蟲害防治工作存在的問題
造成森林病蟲害的原因諸多,其中溫室效應造成的全球氣候變暖,是導致森林病蟲害現象頻發的重要原因。全球氣候變暖為森林病蟲害的產生以及生長提供適宜的氣候環境。在傳統防治森林病蟲害的過程中,過多地依賴于化學防治技術,雖然在一定程度上能夠降低森林病蟲害的發生頻率,但也造成森林病蟲害的抗藥性增強,使得同一種森林病蟲害在同樣的化學防治技術中很難達到理想的效果。與此同時,傳統化學防治技術最大的缺點在于,化學農藥不具有特殊性,長期使用化學農藥容易造成森林生態系統的破壞以及生物防治生態鏈的斷裂,使得森林更加容易遭受病蟲害的侵害。
雖然近年來政府相關部門加大對森林病蟲害的防治工作,但是在具體實施的過程中仍存在一定的問題。由于相關部門對于現有森林病蟲害的認識不到位,不能真正認識到森林病蟲害對于我國森林資源的產生的危害,在一定程度上導致森林病蟲害未能得到有效的解決和處理。與此同時,由于對森林病蟲害的重視程度不夠高,以及我國缺少相對完善的森林病蟲害防治監管體系,這使得在面臨重大的森林病蟲害時,現有的森林病蟲害防治體系不能做出及時有效的應對策略和解決方案,導致森林資源面臨大范圍的病蟲害侵襲。除此之外,由于森林病蟲害防治體系的不健全、不完善,造成相關工作人員對森林病蟲害的發現不夠及時,不能有效地應對突如其來的病蟲害。在這種情況下,相關工作人員對于森林資源的日常維護也缺乏管理,易造成森林病蟲害蔓延,危害我國森林資源。
森林資源作為重要的自然資源,在我國生態環境系統中占據重要地位,同時能夠帶來一定的經濟收益。在這種情況下,人們對于森林資源的保護意識越來越強。但受多種因素的影響,我國森林資源遭受病蟲害的形勢并未得到有效控制,森林資源遭受病蟲害影響的范圍逐漸擴大。各地區的氣候條件、地理環境等存在差異,在森林植被的類型以及遭受病蟲害的類型也存在差異,使得各地區森林資源遭受的病蟲害存在差異。森林病蟲害具有繁殖周期短、效率高的特點,容易出現森林資源遭受病蟲害的災情很難得到控制,進而造成森林受災面積擴大,嚴重影響森林資源的可持續發展。
3森林病蟲害綜合防治技術的實施
根據各地區森林植被以及病蟲害的發生特點,要真正防治森林病蟲害的發生與蔓延,需建立并完善以預防為主的森林病蟲害防治體系,根據不同地區森林病蟲害發生蔓延以及成災的過程特點,真正構建起森林病蟲災情檢測調查、日常監管以及病蟲害綜合治理,提高森林病蟲害綜合治理能力以及日常應對森林病蟲害的能力,有效防治森林病蟲害對森林資源的侵害,進而實現森林病蟲害真正可持續控制的發展目標,以推動我國森林資源的協調持續發展。在制定森林病蟲害防治措施的過程中,要提前對該地區內遭受的病蟲害進行甄別,根據不同類型的病蟲害采取不同的防治方法,如針對馬尾松毛蟲,可以采取黑光燈的物理防治方法、化學防治方法以及生物制劑防治等。與此同時,伴隨科學技術的快速發展,尤其是信息技術、監控遙感技術等發展,能夠為森林病蟲害的防治工作提供良好的技術支撐和保障。通過利用先進的衛星遙感技術,能夠及時準確對遭受病蟲害的森林范圍進行了解和掌握,制定有效的防治措施。在森林林木的種植過程中,可以借助科學技術手段對林木之間的栽培距離進行測算,合理安排林木的栽培距離,防止森林林木栽培過密,導致林木的成活率下降,受到森林病蟲害的侵襲。
在實施森林病蟲害防治技術的過程中,相關工作人員要做好前期的林木樹苗檢疫工作。通過對種植的林木、樹苗等進行監控與管理,在前期種植的過程中將可能帶有病蟲害的育苗、林木進行剔除,并采取相應的防治措施進行預防和治理,從根源上真正杜絕病蟲害對森林林木的侵襲。在進行幼林設計培育的過程中,通過制定有效的森林病蟲害防治措施使病蟲害得到有效的控制。但在這個過程中,需要結合本地區的氣候地理條件,選擇能夠適合本地區生長的樹種,減少本地區森林林木遭受病蟲害的侵害。與此同時,進一步優化森林疫情預測預報工作,為及時制定有效的防治技術方案提供參考。一旦相關的科學技術設備預測到可能遭受病蟲害的森林范圍以及森林已遭受病蟲害的范圍,相關工作人員能夠全面準確地了解森林遭受病蟲害的情況變化。
在運用森林病蟲害綜合防治技術的過程中,除了傳統的林業防治技術、物理防治技術,還需要加強無公害防治技術的運用與實施,尤其是生物防治技術的運用,通過在森林生態系統內設置病蟲害的天敵來防治森林病蟲,能夠在不破壞生態環境的同時進一步優化森林生態環境,保持森林生態系統平衡發展。在此基礎上,通過加強和完善森林林木的抗逆能力,加強對森林林木尤其是幼林的管理和養護。對此,相關政府部門可以根據各地區森林的分布情況,制定科學合理的工作人員分配和管理計劃,加強森林林木日常的養護和培育工作,定期對地區范圍內的森林幼林、幼苗進行監管,及時進行森林林木的施肥、澆水、松土等養護措施,以更好地提高森林林木對病蟲害的防御能力。在日常的防護工作中,加強對相關工作人員的日常培訓,增強工作人員對森林病蟲害的防治意識,正確認識到森林病蟲害防治工作的重要性,通過日常病蟲害防治工作的實施來實現森林資源的可持續發展。
4結束語
綜上所述,森林資源作為生態系統的重要組成部分,其健康發展直接影響著生態系統的平衡與和諧。當前在我國森林病蟲害的防治方針是預防為主、綜合防治,通過加強對各地區森林情況的深入了解,因地制宜,制定合理的森林病蟲害防治技術,將可能會遭受病蟲害甚至已經遭受病蟲害的森林資源損失降到最低,真正實現森林資源的可持續發展。
參考文獻
[1] 王志文,韋俊杰.西林縣森林病蟲害綜合防治技術與措施[J].農業與技術, 2015, 35(22):90.
[2]郭婉琳, 董廣平, 朱虹,等. 對當前森林病蟲害發生特點及防治技術闡述[J].中國林業產業, 2016(6):174-175.
[3]宋楠楠.淺析森林病害的綜合防治[J].農業與技術, 2013, 33(8):76.
作者簡介:
樊巍(1984-),男,本科,工程師。研究方向:森林保護病蟲害調查監測防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