龔永忠 范志強
摘 要 近年來,社會經濟步入了快速發展階段,各項基礎建設的規模不斷擴大,對于各項能源的需求也在不斷增加,也對我國林業發展產生了巨大的影響。當前,國內林業發展處于重要的轉折階段,面對環境污染問題日益嚴重的局面,必須要全面貫徹落實可持續發展理念,通過科學合理的方法來平衡經濟發展與生態建設之間的關系。因此,進一步推動生態建設,提升綜合水平,對林業發展戰略的實施有著重要的意義。
關鍵詞 生態建設;林業發展;戰略
中圖分類號:F326.2 文獻標志碼:B DOI:10.19415/j.cnki.1673-890x.2019.26.039
近年來,隨著經濟的快速發展,人類賴以生存的環境也遭到了不同程度的破壞,從而導致了一系列的自然災害,如泥石流、沙塵暴、洪澇等。生態建設是林業建設過程中的重點核心部分,與國民經濟發展有著密切的聯系。所以,在林業發展過程中要大力推動自然環境保護政策,為經濟穩定發展奠定良好的基礎。生態文明發展建設是中華民族實現偉大民族復興戰略的重要組成部分,國家經濟不斷增強的同時,也越來越重視生態建設。林業發展以生態建設為基礎,是當前的發展趨勢,且符合人類社會發展規律,對促進林業健康穩定發展以及經濟建設有著重要的意義。
1 生態建設的意義及與林業發展的聯系
生態環境建設是林業建設的基礎,近年來,在社會經濟快速發展的同時,我國國民的經濟實力也越來越強,人們的生活方式逐漸發生改變的同時,思維方式也有了新的變化,以往傳統的固定思維模式逐漸被取代。林業是國家發展過程中極為重要的基礎資源,對人們的生活質量以及經濟發展有著重要的影響。因此,必須要加大管理力度,盡可能減少林業資源砍伐,保護當前的林業資源,緩解林業資源緊缺的現狀,這不僅有助于林業資源的再使用,也是保障林業健康發展的重要基礎。目前,國內林業資源在發展過程中存在許多的問題,如生態環境越來越惡劣、林木資源稀缺,人口數量不斷增加等方面因素都對林業發展造成了不同程度的影響,因此必須要針對當前林業發展存在的問題,以生態建設為基礎,切實做好林業發展戰略部署規劃。生態建設是人們生存與發展的基礎條件,能夠保障林業資源良性循環發展,促進社會經濟健康穩定發展。現代林業發展注重與人與自然可持續發展,也是林業發展的重要動力,在不斷創新的過程中,進一步實現發展目標,促進生態環境發展建設。因此,生態建設對實施新林業發展戰略構想,促進兩者之間共同發展,實現生態、社會、經濟效益全面發展。
2 林業發展戰略原則
2.1 以人民利益為重點
隨著社會經濟的快速發展,人們的生活質量與林業發展之間的關系也越來越密切。應針對當前林業發展過程中存在的問題,通過多樣化的方式,不斷提升人們的生態環保意識,如組織全民均可參與的公益環保活動,注重人們的生活質量,為社會基礎設施建設奠定良好的基礎。在新時代環境下,每個人都應提升文明環保意識,進一步推動和踐行生態文明建設活動[1]。全面貫徹林業發展戰略規劃目標,要不斷落實為人民服務的理念,不斷提高人們的生活水平和質量,不斷提升人們的收入及生活質量,保障人們能夠最大程度上享受到文明建設成果。
2.2 促進生態文明法治建設
為了進一步推動生態文明建設,就必須要不斷完善法治建設工作。通過完善的規章制度對生態文明建設工作進行監督,法律具有較強的約束力,能夠有效約束破壞林業發展的相關不法行為,保障生態林業穩定發展。隨著國家相關政策的出臺,要充分利用相關資源,不斷提升資源的利用率,將林業建設工作落實到具體個人,提升責任意識,引導人們積極參與到林業建設發展與保護工作中,通過規范化的制度保護生態環境。此外,相關部門還應加強宣傳力度,合理應用林業資源,要以保護林業資源為目的,并采取相應的保護措施。
3 我國林業建設過程中存在的問題
3.1 政府相關部門的資金投入過少,缺乏鼓勵政策
目前,國內林業資源發展過程中,主要有商業林和公益林兩種類型,而通常情況下,只有公益林會得到國家相關部門的補償金,這也是當前主要鼓勵人們參與林業建設的政策。但是,政府在對公益林給予補償金時,通常金額是非常低的,因此對于農民而言,通過公益林所獲得的經濟效益逐漸降低,商業林卻能夠獲得更高的利益,這樣便會導致兩種類型的林業發展差距逐漸拉大。在這樣的環境影響下,大多數的農民便逐漸放棄公益林事業,對林地的可持續發展問題重視程度較低,希望朝著商業林方向發展,希望通過參與林業建設能夠獲得更多的經濟效益。
3.2 人們的環保意識較差,缺少法制觀念
我國幅員遼闊,且不同區域之間的差異較大,因此國內的林業資源分布比較廣泛。通常情況下,大部分的林業資源分布在山區,在這些資源廣布的地方,往往經濟發展相對落后,該區域的人們文化水平以及法制觀念相對較低。因此,當地居民很多時候只注重短期經濟利益,如大量砍伐樹木,但卻沒有充分認識到濫砍濫伐對生態環境造成破壞,也沒有從長遠的角度去思考森林資源對人們生態系統產生的極大影響。此外,在山區,人們的生活資源比較匱乏,部分農民為了盡可能滿足日常生活需要,便會參與到砍伐樹木當中,這樣便會導致森林資源受到嚴重破壞,造成巨大的經濟損失,生態環境也受到嚴重影響。
4 以生態建設為主的林業發展戰略探討
4.1 強化宣傳力度,提升人們的生態環境意識
隨著社會經濟的快速發展,林業發展也邁入了新的階段,但是當前,人們仍是側重于其帶來的經濟價值,林業也逐漸成為許多區域林農獲取經濟利益的重要來源渠道。在這樣大環境下,許多人并沒有充分認識到林業資源所帶來的社會效益和價值,也沒有意識到森林資源對保護生態環境起到的重要作用[2]。因此,政府相關部門應當針對當前存在的問題,及時采取相應的措施,通過多樣化的方式進行宣傳,如發放宣傳冊、投放電視廣告等,不斷提升人們對林業資源的認知程度及重要性,并為林農提供科學合理的管理林業的方法,讓人們認識到哪些行為是違法的,不斷提升林業資源保護意識。
4.2 樹立合理目標,完善相關體系
受到全球變暖等方面因素的影響,人們賴以生存的生態環境面臨著諸多挑戰,在這樣的環境下,就必須要加強對林業發展的管理和維護,要根據當前林業發展現狀,進一步完善林業發展規劃目標,根據當前林業發展現狀和特點,采取相應的措施進行優化管理,不斷完善林業發展體制和規章制度,通過多元化的方式全面建設管理林業資源,完善獎懲制度,不斷提升相關工作人員的積極性,并將這些制度貫徹落實到具體工作當中,保障林業建設的科學性以及合理性[3]。
4.3 保障森林系統良性循環發展
森林資源是整個生態保護建設中極為重要的組成部分,特別是近年來,社會經濟在快速發展的同時,林業資源的作用越來越凸顯。因此,要將保護環境作為重要的工作內容,相關林業部門要加強管理,隨著林業資源的不斷擴大,且覆蓋面積也越來越廣,要強化監督管理,最大程度上避免森林資源遭到嚴重破壞,保障林業系統健康良性發展,保障我國林業資源可持續發展。
5 結語
近年來,社會經濟在快速發展的同時,生態環境也面臨著許多的問題和挑戰,因此,為了保障我國林業資源健康穩定發展,就必須要以生態建設為基礎,構建林業發展戰略,積極順應時代發展趨勢,以可持續發展理論為基本指導,積極改變人們的思想觀念,進一步實現林業資源的可持續發展。
參考文獻:
[1] 楊雍華,程存華.以生態建設為主的林業發展戰略探討[J].江西農業,2019(16):75.
[2] 何國志.以生態建設為主體的新林業發展戰略構想[J].低碳世界,2017(3):266-267.
[3] 張丹.以生態建設為主的林業發展戰略分析研究[J].農家參謀,2018(18):89.
(責任編輯:趙中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