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進華 吳燕華 陳軍 李愛東



摘 要 在鄉村振興的背景下,以鎮江農業經濟發展的現狀為調查對象,主要從鎮江農村經濟總量、糧食生產態勢、油料增幅、蔬菜生產、畜牧業生產和水產業生產等方面進行分析比較,并提出建立健全農業生態發展模式、科學產業化戰略布局并構建現代科技、現代裝備、現代管理體系。
關鍵詞 鄉村振興;農業發展;鎮江市
中圖分類號:F320 文獻標志碼:B DOI:10.19415/j.cnki.1673-890x.2019.26.056
2018年,中央一號文件提出“鄉村振興戰略”,標志著鄉村進入快速發展時期。為響應中央號召[1],江蘇省委、省政府發布了《關于貫徹落實鄉村振興戰略的實施意見》,江蘇省在進一步落實國家鄉村戰略的同時對省內鄉村振興工作安排做了詳細部署,為江蘇省農業、農村和農民的發展注入“新生機”。2018年11月29日,江蘇省政府新聞發布平臺召開新聞發布會,公開介紹了江蘇特色的情況《江蘇省鄉村振興戰略實施規劃(2018-2022年)》,并堅持江蘇特色的農村振興道路。鎮江市政府在《鎮江市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三個五年規劃綱要》中明確提出“科學劃分城鎮農業生態空間”“注重發展高品質現代農業,提高農民收入”。在鄉村振興戰略背景和農業經濟新常態形勢下,通過研究鎮江市城郊農業的發展狀況,明確優勢,發現不足,看清機遇,尋找鄉村進一步發展的對策,對落實“科技興農、品牌強農”戰略布局,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1 鎮江市地方農業發展現狀分析
1.1 鎮江市鄉村概況
鎮江市為江蘇省轄地級市,現轄京口區、潤州區、丹徒區三區,代管句容市、丹陽市、揚中市三市。人口規模和城市規模都不足其他市區,據統計,鎮江全市總面積3 848 km2,人口311萬人。至2018年底,農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4 687元,比往年增長8.6%,農村常住居民人均消費支出18 463元,增長7.8%。人均GDP收入得到改善,人民生活條件持續改善。同比往年,城鎮化比率持續增長,農村居民現住房人均建筑面積也得到擴建,鄉村環境建設得到進一步的發展。
1.2 鎮江市農村經濟運行主要特點
1.2.1 農村經濟總量
由圖1可知,2018年全市農林牧漁業總產值與2017年相比產值下滑,農林牧漁業總產值與增加值波動不大,2017年效益最好,2018年有所回落,但下降趨勢幅度不大。由圖2可知,分行業看,農業2017年產值最高,林業、漁業、農林牧漁服務業產值逐年遞增,牧業產值2017年最低。
1.2.2 糧食生產態勢
由圖3、圖4可知,2016—2018年,糧食生產態勢總體呈現“雙減”態勢(糧食播種面積、總產均減少)。2017年鎮江市生產態勢有些回落,但由于農業科技進步,2017年的糧食總產量較2016年的僅減少了4.74萬噸,夏糧面積減少4 466.66 hm2,播種區域面積減少幅度較大;秋糧面積減少4 553.34 hm2,播種區域面積減少幅度較大。夏糧總產減少1.07萬噸,下降3.1%;秋糧總產減少3.67萬噸,下降4.4%。由于良好的氣候條件奠定了增產的基礎、大力推進糧食種植結構調整以及病害蟲害防治等諸多原因促成2017年糧食單產的增加。2018年,糧食播種總面積同比下降38.1%。其中:夏糧播種面積同比下降38.6%;秋糧播種面積同比下降37.7%。糧食總產量同比下降5.9%。其中,夏糧總產量同比下降6.5%;秋糧總產量同比下降5.6%。
1.2.3 油料增幅
由圖5可知,2016—2018年,3年的油料增幅狀況,油菜籽播種面積逐年減少,從2016年到2018年面積減少將近40%,主要是由于市場變動的因素,油菜籽生產成品油的生產成本逐年劇增,導致連續多年油菜籽播種面積大幅度減少,油菜籽的產量也受到了重大的影響,但每667 m2產量有所增加。2017年與2018年之間油菜籽的產量差距過大,同比下降了42.2%,目前油料市場前景略差,油料的機械化程度不高,可能是油料播種面積的減少造成。
1.2.4 蔬菜生產
蔬菜種植的產量受很多因素影響,其中受氣候的影響尤其突出,2016年氣候波動較大導致產量不佳。菜農對菜品的選擇和數量的種植都有所顧忌,種菜的數量與往年相比有所減少。基于此,鎮江市加大了農業科技投入,盡可能的提高蔬菜的種類以及數量,2016年全市蔬菜總產量較往年有所上升,瓜果類產量由于面積的增加,產量也有所增加,上浮幅度較大。由圖6、圖7可知,2017年在2016年的基礎上平穩增長,外界不可控因素的減少,使2017的蔬菜生產態勢良好,全市蔬菜及食用菌播種面積較往年有些許增加,上浮幅度為不大,與2016年相比無太大變化。
2018年全市蔬菜及食用菌播種面積比2017年減少307.33 hm2,同比下降1.1%。蔬菜總產量比2017年減少2.5萬噸,同比下降2.6%。
1.2.5 畜牧業生產形勢
由圖8~11可知,2016年畜牧產品市場持續疲軟,畜牧業效益以及農場主的積極性整體下滑。2017年,鎮江市畜禽養殖情況不佳,主要由于相關政策方面的推進與落實,直接影響到鎮江市畜禽養殖產業鏈的發展,導致畜牧業生產持續低走,畜牧業產品滯銷,2017年的全市肉類總產量較往年相比,下跌幅度較大;在生豬出欄量、生豬存欄量方面呈現一減一增的趨勢;在羊出欄量、羊存欄量方面呈現雙減趨勢。在家禽出欄量、家禽存欄量方面也呈現一減一增的趨勢。2018年,經過鎮江市畜禽養殖污染及農業面源污染治理專項行動推進,畜牧業又遭受影響,畜產品市場持續疲軟,畜牧業生產水平持續下降,全市生豬存欄同比下降33.3%,生豬累計出欄同比增長17.1%。家禽出欄數目也有所增加。肉羊存欄同比降低10.7%;肉羊出欄同比增長2.4%。
1.2.6 水產業生產
由圖12可知,2017年全市水產品產量同比降低3.2%,2018年在水產養殖方面一直夯實基礎,穩中求進,規劃標準,建設標準化魚塘,以提高高效設施漁業占比水平為抓手,推動漁業向規模化建設。使得漁業養殖形態進一步優化,整體行業依舊保持良好的發展趨勢。全市漁業生產整體效益進一步得到提升,漁業收益也得到提高,成為推動農林牧漁業穩中求進的重要力量。全年水產品產量同比增長0.4%。
2 農村經濟運行中存在的問題與建議
2.1 存在的問題
2.1.1 第一產業增長壓力較大
耕地面積逐年減少,發展空間受限,種植業產量提升潛力有限;畜牧業產量受畜禽養殖污染整治和生豬養殖總量的控制以及價格因素影響,將持續下降;自然條件對農業發展限制較大,以及不斷變化的政策及經濟情況更增加了不確定因素。2019年第一產業增加值增長困難、壓力較大。
2.1.2 農民生產積極性不高
從大形勢來看,隨著工業化、城市化的不斷推進,第二、三產業的高速發展趨勢下留給第一產業發展的空間漸漸縮小,農業發展對環境造成的土地環境污染,使耕地面積及質量不斷下降問題日漸顯現。目前,農業市值趨于平穩,從事農業生產成本漲幅也趨緩,不過由于農產品價格整體偏低,特別是農業中種糧相較其他作物經濟效益較低,經濟效益的降低直接導致第一產業從事者的生產積極性下降。
2.1.3 畜牧業生產面臨壓力較大
1)國家政策對規模養殖發展造成制約。受263行動影響關停較多養殖場(戶),新建畜禽規模養殖場的難度加大。2)國家面臨經濟下行壓力,同時缺少針對養殖戶的金融信貸機制,中小規模養殖戶持續性生產困難。3)流通及養殖成本相對較高,影響生豬價格因素眾多,造成價格常常起伏不定。近年來,畜牧業生產費用增長,進而增加養殖戶的養殖成本,降低養殖戶利潤,養殖戶的信心受到削弱。
2.2 建議
2.2.1 建立健全農業生態發展模式
農業生態可持續循環發展是實現鄉村振興的必由之路:1)尋求科學的農業發展模式,在傳統的農業發展模式上加入現代元素進行改良,采用農林牧漁多方向發展,模擬生態發展,形成可持續發展的同時降低生產成本;2)建立健全多種農業形式同時存在,同時發展政府的引導作用,逐漸形成地區品牌,發展龍頭產業,延長產業鏈,避免產品單一化。同時對產品進行深加工,提高作物附加值,提高收益,降低風險;3)完善市場風險預測機制,幫助農戶盡可能地規避市場風險。一方面落實健康養殖,降低畜牧生產風險,提高安全;另一方面合理處理畜牧生產垃圾,加強污染治理。按照《鎮江市畜禽養殖污染治理和廢棄物資源化利用三年行動方案》要求,落實督促養殖場環境保護基礎設施建設,對排泄物進行科學處理,變廢為寶,認真落實科學發展觀。同時加強養殖場的防疫工作,健全疫情監測預警體系,落實各項防控措施。
2.2.2 科學產業化戰略布局
科學產業化戰略布局要突破傳統農業的局限性,改變產收結構,實現種、養、供、銷4項技術的一體化生產。傳統農業的地域局限性必須得到突破,農業院所功能性服務可以破解農業局限性,智能科學實現產業化布局;要解決傳統農業封閉低效、科技含量低的局限性,引入新科技提升附加值。立足“科技型、生態型、外向型”農業發展的定位要求,充分發揮鎮江市丘陵和長江資源優勢,農業院所需積極配合發展農業產業結構的戰略性調整項目。引進智能科技的深入,1)充分發揮駐鎮農業科研院所的相對優勢,借鑒科研院所的智慧推進科技示范、科普教育、農產品加工借鑒國內外農業管理的先進經驗,促進鎮江市農業發展。2)優化城鄉體系的結構,借助政府支持開展一批重點工程,使得城郊鄉村地區功能布局得以完善,進而全面改善鎮江生態環境質量,滿足建設國家生態文明城市的各項指標。各部門通力合作遏制破壞生態環境的行為,提高城鄉人居環境質量,形成社會、生態和經濟各方面都協調發展的美麗鄉村。
2.2.3 構建現代科技、現代裝備、現代管理體系
現代農業產業是通過現代科技、現代裝備、現代管理3方面組織的產業體系。用基地建設作為載體,構成小農戶大基地、小業主大園區的發展大格局。將土地、資金、人才儲備、科學技術、信息技術等生產要素聚集起來,資源配置效率得到提高,農業區域布局需要優化,農業院所的重要性由此可見。農業院所可以將農業物質裝備條件得到改善,農業科技水平得到提高,使得農業粗放經營狀況得到良好的改變,提升土地生產率,創造現代化農產業體系,科學化轉變農業經營方式,推進農業現代化。因此,農業院所水平的提升是發展現代農業、加快農業現代化進程的迫切需要。充分挖掘鎮江市資源潛力,按照區域化布局、規模化生產、創造良好農產品的要求,提高農業結構完整性,努力打造優質的農業發展基地,做大做強優質糧油、優質肉奶、高效園藝、特色水產、生態林業等各種龍頭產業[2]。
參考文獻:
[1] 習近平.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奪取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勝利——在中國共產黨第十九次全國代表大會上的報告[EB/OL].(2017-10-27)[2019-07-12].http://www.xinhuanet.com//2017-10/27/c_1121867529.htm.
[2] 陳錫文.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推進農業農村現代化[J].中國農業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8(1):5-12.
(責任編輯:趙中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