聶文艷 劉敏達
摘要? ? 本文從農業防治措施、化學防治措施、物理和生物防治措施等3個方面介紹了東北大豆病蟲害防治技術,以期為東北大豆的優質、高產提供參考。
關鍵詞? ? 東北大豆;病蟲害;防治技術
中圖分類號? ? S435.651? ? ? ? 文獻標識碼? ? B
文章編號? ?1007-5739(2019)22-0075-01?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開放科學(資源服務)標識碼(OSID)
作為大豆原產國,我國種植大豆已有5 000年的歷史,目前以東北地區為主產區。大豆是我國重要的糧食作物之一,具有較高的營養及利用價值,對保障我國糧食生產安全具有重要意義,但在其生長過程中較易受到病蟲害的威脅。重視東北大豆病蟲害防治工作,優化防治技術,對實現我國大豆的優質、高產具有重要意義。
1? ? 農業防治措施
農業防治措施即處理好大豆的生長環境,以增強大豆的抗病蟲害能力。一是選擇高品質的優良大豆種子。一般來說,進行大豆品種選擇應兼顧高產和抗病害能力等因素,并到專門的、正規的豆種廠家購買。二是要對種子進行嚴格檢查,剔除空癟粒、感染病蟲害的種子,保證種子品質。三是要采用先進的大豆栽培技術,如種子消毒、合理的栽培間距、深度、播種時間等,并科學施肥,利用最優的播種方案提升大豆抗病蟲害能力。重視田間管理,破壞病蟲害的生存環境,促進大豆植株生長。以吉林省榆樹地區為例,該地區的大豆種植農戶通過除草、噴灑農藥、改善通風條件、翻耕土地以深埋潛藏的病蟲害病原體等方式,取得了良好的病蟲害防控效果。一方面,惡化了病蟲害的生存環境,降低了病蟲害存活率;另一方面,利用陽光、雨水等自然因素完成土地凈化工作,消滅了大豆收獲后在土地中殘留的病原體,保證了大豆的高產與高質。
2? ? 化學防治措施
化學防治措施是農業工作者最常選取的防治手段,是最主要的也是最直接的防治措施。針對不同的病蟲害應使用不同的化學藥劑。東北地區大豆病害主要有大豆霜霉病、褐斑病、黑斑病、菌核病等。以大豆霜霉病為例,此病主要由真菌感染引起,會對大豆的幼苗、莖葉、果實造成較大危害,一般在6月中旬感染、7月全面發病。在大豆霜霉病發病初期加強防治,采用70%代森錳鋅或代森鋅700倍液與58%甲霜靈錳鋅600倍液進行混合,并與水按照一定比例進行混合噴灑,效果良好。
東北地區大豆蟲害主要有大豆根蛆、食心蟲、蚜蟲等。以大豆根蛆為例,大豆根蛆在幼蟲時為蛆,以啃食大豆根系為生,損害植株根系使其無法吸收足夠的營養以供生長,蛆蟲排泄物還會堵塞根系,進一步降低植株吸收營養的效率,最終導致植物干枯死亡。對此,可將40%樂果乳油與大豆種子混合,減少根蛆對種子以及根系的啃食,在幼蟲成長為大豆根潛蠅后,可用80%敵敵畏乳油1 000倍液對種植田進行噴灑,從而達到保護植株免受蟲害啃食的目的[1]。此外,還應加強土壤改造工作,即每次收獲結束后,在翻耕土地的基礎上撒施化學藥劑,進一步惡化病蟲害殘留病原體的生長環境。在植株生長過程中,針對不同病蟲害噴灑藥劑,可起到直接殺菌殺蟲的作用,保護了植株生長[2]。但是需要注意的是,在噴灑化學藥劑之后,藥劑會有殘留污染,不僅對生態環境造成破壞,也會影響人們的身體健康。因此,應科學用藥,選擇毒性低、污染小的農藥。
3? ? 物理和生物防治措施
在物理防治方面,由于昆蟲大多具有趨光性,因而可以利用黑光燈和捕蟲燈對害蟲進行驅趕或誘殺。在生物防治方面,主要利用生物食物鏈的關系進行害蟲捕殺,即投放害蟲天敵至發生蟲害的田間,如大紅豆蜘蛛、寄生蜂等,實現對害蟲的高效清除[3-4]。物理防治措施與生物防治措施,不會產生農作物產品污染,也不會污染環境,是一種安全、環保的防治方法,有利于保證大豆質量和農業生產的可持續發展,值得推廣使用[5-9]。
4? ? 結語
為了滿足市場與其他行業的生產需求,大豆要具有優質、高產等特點。因此,為避免病蟲害影響東北大豆的質量與產量,一方面要求種植戶充分重視病蟲害防治工作,另一方面也要求相關農業科技人員加緊研制革新大豆病蟲害防治技術,提升技術的先進性與科學性,為大豆生產提供有力的保障。
5? ? 參考文獻
[1] 王秀坤.論東北大豆的病蟲害防治技術[J].農民致富之友,2017(10):86.
[2] 李陶.探究東北大豆的病蟲害防治技術[J].農業與技術,2017,37(8):144.
[3] 霍興文.試析大豆栽培技術及主要病蟲害的防治[J].農業與技術,2018,38(12):39.
[4] 桂全江.大豆主要病蟲害綜合防治技術[J].植物醫生,2016,29(4):63-64.
[5] 魯振勇,韓淑君.關于大豆種植及病蟲害防治技術研究[J].農業與技術,2015,35(2):118.
[6] 魏林楠.大豆種植技術和病蟲害防治技術[J].北京農業,2015(27):31-32.
[7] 江治良,余建忠,張薇,等.淺談大豆種植及病蟲害防治技術[J].農業與技術,2016,36(9):96-97.
[8] 張繼民.大豆種植技術和病蟲害防治技術[J].農民致富之友,2019(5):22.
[9] 胡曉莉.東北大豆栽培技術要點[J].中國科技信息,2019(14):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