顧懷敏
【摘要】語文的外延和生活的外延相等。語文教學中的聽說讀寫能力的培養都離不開生活,生活是語文學習的源泉,生活中處處都是語文。語文學科實踐活動的系列化開展對學生拓展學習空間,提升語文核心素養綜合能力,有著至關重要的作用。
【關鍵詞】學科實踐活動? 語文核心素養? 學生主體
【中圖分類號】G633.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9)48-0029-01
中等職業學校語文課程標準提出:學生要在語言理解與運用,思維發展與提升、審美發現與鑒賞、文化傳承與創新等語文核心素養方面得到持續發展。
語文學科是一切學科的基礎,中職語文教學擔負著培養核心素養的重任,為了把語文課堂延伸到生活中去,我校在學科實踐活動方面,做了有益的探索和實踐。我們以語文課堂為依托,以語文綜合實踐活動為基礎,充分利用課余時間開展了一系列的文化素質系列賽,包括誦讀與演講、思維導圖的運用、古典詩詞鑒賞、國學知識競賽等形式多樣的活動,旨在讓學生在自由民主的氛圍中,在合作探究的方法中,形成語文核心素養。
一、通過誦讀與演講發展學生語言建構與運用的素養
語言建構與運用素養是語文核心素養最基礎的層面,在課堂教學中,口語交際模塊已經為學生口語表達打下了一定的基礎,文化素質系列賽中的誦讀與演講部分,是對語言建構和運用素養的進一步發展和提升。
在“誦讀中華經典,打造書香校園”的誦讀活動中,學生根據活動方案所提供的主題(歌頌英雄志士仁人、歌詠祖國大好河山、抒發報國壯志豪情、吟詠刻骨親情友情)誦讀相關文章,朗誦形式可齊誦、領誦、表演誦,并可在編排過程中輔助以舞蹈、歌曲、小品等形式。通過此活動,學生從誦讀千古美文中,接受名家名篇的熏陶,積累語言文字精華,營造好讀書、讀好書的書香校園氛圍,更重要的是學生在活動中進行了語言的建構和運用,提升了核心素養。
二、思維導圖的有效使用促進思維發展和提升
思維導圖是表達發散性思維有效的圖形思維工具。通過思維導圖,學生可充分運用左右腦的機能,利用記憶、閱讀、思維的規律,將自己獲得的信息進行再加工,從而開啟大腦的無限潛能。思維導圖的運用,不僅促進學生對所學知識進行主動的內化,也達到了將知識再創新的目的。在思維導圖運用比賽中,學生根據活動方案,任選一個知識點,根據提示進行知識體系的自我建構。
三、立足古詩詞鑒賞發展審美鑒賞與創造素養
審美鑒賞與創造素養是語文核心素養的重要組成部分。課堂的古詩詞學習因課時限制,內容較少,學習形式也較為單一,難以實現個性化審美鑒賞與創造。
為了拓展學生文化視野,陶冶情操,增強文化自信,形成核心素養,我們開展了“遇見最美古詩詞”賞析活動。在活動方案附件中,提供二十首經典古詩詞,學生在初賽前對這些古詩詞進行熱身學習,任選一首從作者簡介、寫作背景、古詩詞意象意境、佳句品評等方面進行鑒賞,學生通過小組合作,共同探討古詩詞的鑒賞角度、詩詞意境的表現方法,在對古詩詞進行審美鑒賞和創造的同時,求同存異,既提高了學生的交流表達能力,又提升了團隊合作能力。這種開放自主的鑒賞形式,是提升審美鑒賞與創造素養的有效方法。
四、通過國學知識競賽養成文化傳承與理解素養
“學習國學經典,構建人生大格局”的國學知識競賽,是為學生量身打造的提升文化傳承與理解素養的活動。比賽年級的各班級所有學生都參加初賽的筆試考試,學生根據國學知識題庫進行自主學習,初賽后各班級取前四名學生,以小組形式參加決賽,各代表隊有自己的創意名字和口號,在決賽中,經過第一環節——背碑覆局、第二環節——沉吟章句、第三環節——成語接龍、第四環節——狹路相逢和第五環節——飛花令的激烈角逐,獲得比賽成績。國學知識競賽的開展,讓學生充分感受到我國傳統文化的無窮魅力,對文化有了更深刻的認識和理解,增強了文化自信,為今后的文化傳承奠定了堅實基礎。
文化素質系列賽的一系列活動,均由教師組織,學生自主參加,活動形式較為靈活,小組合作探究在活動中運用最為普遍。學生在團隊合作中求同存異,取長補短,互相影響,共同進步,學會接納別人的意見和建議,增強合作意識和團隊精神。
綜上所述,通過語文學科實踐活動,充分顯示學生的主體地位,學生在活動中發現了學習的樂趣,熏陶情操,啟迪智慧,發現了自己的閃光點,增強了自信心,促進了心智成熟。同時,文化素質系列賽活動,給學生拓展了學習空間,拓寬了語文學習的途徑,提升了語文核心素養。
參考文獻:
[1]朱耶芳.深化課改背景下中職語文核心素養的提升[J].考試周刊.2018年第46期
[2]覃容飛.文化自信視角下中職學生語文核心素養培養的新思考[J].職業.2019年第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