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俊文
【摘要】中國傳統文化博大精深、源遠流長。在當前傳承中國傳統優秀文化是時代賦予當代教育的重要使命。尤其是在當前德育背景下,將中國傳統文化滲透與融合于中職語文教學中,借助中國傳統文化培育學生的精神力量,并促使學生自覺承擔起傳承中國文化的重任。本論文以中職語文教學與中國傳統文化為研究切入點,對其進行了詳細的研究和分析。
【關鍵詞】中國傳統文化? 中職語文? 教學? 融合
【課題項目】課題名稱:傳統文化進校園的實效性研究,課題類別:2017年度甘肅省“十三五”教育科學規劃課題,課題立項號:GS[2017]GHB1343。
【中圖分類號】G633.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9)48-0256-01
中國傳統文化伴隨著中國歷史產生和發展,其中主要包含著特有的民族精神、道德修養、思想觀念等,并在很大程度上對中國人的思想行為方式產生影響。中職語文作為一門重要的課程,是優秀傳統文化的重要載體,在中職語文課堂教學中,將中國傳統文化滲透于中職語文課堂教學中,充分發揮傳統文化的育人功能,并促使學生實現傳統文化的繼承和發展。
一、中職語文教學滲透中國傳統文化融合的重要性
中職語文教學是中職學校中一門必修的基礎課程,中職語文教學不僅加強了學生語文應用能力的培養,為其日后的綜合職業能力和繼續學習奠定了基礎。同時,鑒于語文這一學科具有極高的人文性,在傳承中國優秀傳承文化的過程中,具有得天獨厚的優勢。因此,在中職語文教學中,加強中國傳統文化的滲透,具有十分重要的重要性。
首先,有助于提升語文課堂教學效果。在中職語文課堂教學中,滲透傳統文化教育,教師在課堂教學中,必須要改變傳統的刻板、老舊的課堂教學方法;同時,通過傳統文化的滲透,進一步豐富了課堂教學內容,重新活躍了課堂的氛圍,點燃了中職學生對語文的學習興趣,進而全面提升了中職語文課堂教學效果。
其次,有助于提升學生的道德素養。在新的形勢下,中職學校在進行人才培養的過程中,不僅要加強學生的專業教學,更要在此基礎上不斷加強學生的道德素質。因此,在中職語文課堂教學中,不斷滲透傳統文化,可借助傳統文化的育人功能,引導學生形成正確的價值觀,不斷提升學生的道德素養。
最后,充分發揮了學校教育的育人功能。中職教育正是中職學生發展的最關鍵時刻,對于學生的發展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在中職語文課堂教學中,通過傳統文化的滲透,可讓學生形成崇高的思想道德品質、形成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和世界觀等,進而為學生步入社會、促進良好的發展奠定了堅實的基礎,進一步發揮了學校教育的育人功能。
二、中職語文教學與中國傳統文化相融合的重要途徑
1.深挖教材,借助教材中的傳統文化素材
在中職語文教學與中國傳統文化融合的過程中,必須要對教材進行深層挖掘,充分發掘教材中的傳統文化素材,并以此為載體對學生進行傳統文化教學。尤其是在現行的中職語文教材中,編寫人員在對教材進行編寫的時候,就對此已經進行了考慮,并在教材中引進了一定的傳統文化素材。例如古詩詞。古詩詞是特定歷史條件下的一種精神和文化產物,并且其中蘊含了作者的心意,是實施傳統文化教育的重要載體之一。因此,教師在中職語文教學滲透中國傳統文化的時候,必須要對現行的教材進行研究,挖掘出教材中所蘊含的傳統文化元素,并將二者有機結合到一起,進而促使學生在傳統文化的教學中,樹立高尚的道德情操、形成正確的“三觀”。例如,在《在困境中更要發憤求進》的課堂教學中,教師就可以對本課進行深入的研究,充分挖掘文章中的傳統文化,并將其與文章教學聯系在一起,進而引導學生在逆境中發憤圖強,不斷提升學生的品德和修養。
2.剖析文言文,挖掘文章背后的傳統文化
在中職語文課本中,文言文是其中最為重要的組成部分。同時,文言文也是中職語文課堂教學中滲透傳統文化的重要載體。在傳統中職語文的文言文教學中,教師均是以苛求字詞作為教學的重點,但這種教學模式下,學生學習興趣低下,甚至會對傳統文化喪失興趣、產生排斥的心理等。因此,教師在文言文課堂教學中,必須要將教學重點放到文章的寫作背景、作者的生平故事、當時的社會現象上,進而促使學生更好地了解文言文背后所呈現的傳統文化,并為傳統文化的影響下,形成正確的人生價值觀。
例如,在《游褒禪山記》教學的時候,教師可以將王安石的一些記錄等資料進行整體,并制作成PPT,并在課堂上播放給學生進行觀看。同時,引導學生結合視頻、文章內容等,對王安石的形象進行總結。之后,教師借助思維導圖的形式,引導學生結合內容的知識進行擴展和延伸,使得學生對王安石的形象——飽受挫折和質疑,仍然為了國家而勵志變法進行詳細的感受,進而使得學生在其影響下,形成強烈的家國情懷。
3.加強朗誦教學,使得學生體會古典之美
在漫長的歷史長河中,我國創造出大量的詞詩歌賦,并得以傳承和發展。這些詩詞歌賦中,不僅構詞優美,還是中國傳統文化的重要載體。因此,教師在中職語文課堂教學中,必須要充分借助朗誦教學方式,引導學生在“讀書百遍其義自見”中,體會詩詞歌賦中的含義,并更好地品味其中的文化。因此,教師在中職語文課堂教學中,必須要加強朗誦教學。針對文言文,可結合學生的實際情況,選擇具有代表性的作品、名句、名段等,引導學生進行誦讀;針對一些詩詞則應要求學生進行記憶等。在具體進行朗誦的時候,為了進一步激發學生的朗誦興趣,教師還可以變換誦讀的形式,以吟誦的形式進行。吟誦是學習經典時候一種特有的學習方式,主要是結合古文的文體,按照“平長仄短、平低仄高、入短韻長、依字行腔”的原則,使得吟誦更具有節奏感、韻律感等,進而使得誦讀更具有吸引力。同時學生在不斷的誦讀過程中,對文章的感悟也隨之加深,進一步了解到背后的傳統文化,并在傳統文化的影響和熏陶下,陶冶情操、內化行為等。
4.開展多種形式的語文綜合實踐活動,以加強傳統文化的傳承
教師在中職語文課堂教學中,教師還必須要充分借助多種形式的語文實踐活動,以加強傳統文化的滲透。具體來說,教師在中職語文的課堂教學中,可引導學生瀏覽網頁、社會調查、走訪采風等形式,收集和整理相關圖片、音頻、視頻、文字等資料,對所在地的名勝古跡、風土人情、民年藝術等進行詳細的了解,進而促使學生對傳統文化進行更好的了解;同時,教師在中職語文課堂教學中,還可以充分利用語文綜合實踐活動的平臺,引導學生在平臺上進行互動和交流,并將實踐的成果進行展示、切磋等。
例如,每逢中國的傳統節日,中秋、元宵、清明、端午等,教師就會引導學生借助網絡等多種途徑,搜集相關的資料,并辦手抄報等。在這一過程中,不僅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和熱情,也促使學生在活動中,對中國傳統文化擁有了更深刻的認識。
結束語
綜上所述,在中職語文課堂教學中,通過傳統文化的滲透,激發了學生學習興趣、提升了學生的道德品質,實現了中職學校的育人功能。因此,教師在中職語文課堂教學中,必須要采取有效的手段,借助多種途徑,在中職語文課堂教學中,加強傳統文化的滲透。
參考文獻:
[1]宋雪峰.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融入中職語文實踐教學路徑探索[J].教育現代化,2019(57):280-2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