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叢
摘要? ? 鄉村旅游成為目前主要的短時旅行之一,其發展提高了農村的經濟效益,對促進鄉村振興有著重要意義,對城鄉一體化有著極為重要的推進作用。本文通過介紹寧夏鄉村旅游的發展現狀,客觀分析了鄉村旅游發展過程中存在的問題,并提出了建議,以期為促進寧夏鄉村旅游發展提供參考。
關鍵詞? ? 鄉村旅游;問題;建議;寧夏回族自治區
中圖分類號? ? F592.7? ? ? ? 文獻標識碼? ? A
文章編號? ?1007-5739(2019)22-0187-02?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開放科學(資源服務)標識碼(OSID)
鄉村旅游是生態旅游的表現形式之一。劉德謙[1]認為,鄉村旅游是以鄉村地域及農事相關的風景、風土、風俗、風物組合而成的鄉村風情為吸引物,吸引旅游者前往體驗、休息、學習及觀光等的旅游活動。鄉村旅游在中國形成了多種發展模式,對鄉村社會產生了多樣影響[2]。鄉村旅游作為一種農村新興產業,在增加農村居民收入、促進農村產業結構調整與鄉村轉型、開展精準扶貧、實現鄉村振興與新型城鎮化等方面發揮著重要作用[3]。
1? ? 發展現狀
寧夏大力發展旅游業,將旅游業與社會經濟發展相融合,全力打造西北地區獨具特色的旅游勝地,成為了全國第二個全域旅游示范創建省(區)。尤其是寧夏近幾年實施的全域旅游戰略,促進了鄉村旅游的快速發展。旅游已成為城鄉居民日常生活中休閑放松的重要方式之一。
寧夏有著豐富的自然資源和文化資源,文化遺產、民俗風情、自然風光有70%以上集中在鄉村,對城市居民有著強烈的吸引力。寧夏鄉村旅游雖然起步晚,但由于具有豐富的自然和文化資源,因而發展迅速,現已形成休閑農莊型、黃河大漠觀賞型、生態觀光型、農家特色餐飲型、休閑垂釣型等多種類型的鄉村旅游產品格局,具有一定的規模和特色。2017年,寧夏鄉村旅游共接待游客712.4萬人次、實現經營收入4.4億元,同比分別增長23%、13%。目前,鄉村旅游是寧夏旅游的中心力量,帶動農村貧困戶脫貧致富,推動了農村發展、農業轉型,成為寧夏全域旅游發展的新引擎、鄉村振興的重要力量。
2? ? 存在的問題
2.1? ? 經營觀念落后,缺乏規劃
由于缺乏相應的旅游產業發展意識和經營理念,一些鄉村旅游經營者并沒有真正意識到鄉村旅游產業發展的內涵,忽視了鄉村原有的寶貴自然資源和特色,破壞了原有的農村面貌和良好的自然生態環境。鄉村旅游發展的本質是回歸自然,以獨具特色的形式向游客展示寧夏鄉村風采,展示獨具一格的寧夏風貌,而不是一味為了全面多層次地滿足游客需求,對當地原有良好生態進行改造加工。在鄉村旅游開發中,許多鄉村未全面規劃旅游資源,經營者的盲目投資和開發最終導致旅游目的地吸引力不夠[4]。
2.2? ? 缺乏特色品牌,產品開發滯后
寧夏鄉村旅游產品類型還不夠豐富,對民俗文化的探索較少,缺乏特色品牌建設。寧夏大量的鄉村旅游景點都以農家樂和農業觀光為主,鄉村旅游服務基本上都是現場參觀、吃農家飯、住農舍、做農活。大部分農村旅游區存在旅游旺季短、旅游淡季長的問題。在夏、秋季節,游客增多,隨之而來的是交通擁堵、亂扔垃圾、隨意破壞設施設備、隨意踐踏植被等一系列問題,給環境和景區造成巨大壓力;但在冬季,游客較少,旅游設施和從業人員閑置,造成當地經濟效益下滑。隨著消費觀念的成熟,人們希望擁有更好的旅游體驗。由于旅游產品缺乏創新,一些早期開發的旅游產品已進入停滯或衰退時期,導致鄉村旅游吸引力下降,游客人數逐漸減少。因此,如何保證旺季游客不亂、淡季人數不淡是現階段寧夏鄉村旅游發展過程中亟需解決的問題。
2.3? ? 基礎設施及配套設施建設不全
鄉村沒有完善的設施和設備來滿足游客的基本需求,項目活動少、旅游距離遠、游玩時間短,大多數游客不愿意成為回頭客,很難帶動農村經濟的發展。此外,由于開發時間相對較短,一些鄉村旅游景點在餐飲、住宿、衛生等方面也存在較大差距。一些鄉村旅館廚房設備簡陋,缺乏基本的消毒設施,住宿區的被褥床單清洗簡單,晾曬時間間隔長,這些都是造成游客吸引力下降的主要原因。
2.4? ? 從業人員素質低,管理人員缺乏
鄉村旅游由于自身發展的限制性,使得高素質的旅游管理人才和旅游服務人才極度匱乏。旅游業的發展需要大量的人才,大多數優秀的人才不愿意去遠離市區的鄉村進行工作。鄉村旅游經營中的管理人員大多為村干部和村民,鄉村旅游從業人員多數未接受過正規的專業知識培訓,服務水平參差不齊、業務素質普遍較低。鄉村旅游的快速發展與鄉村旅游管理人員和從業人員素質低下相矛盾,導致鄉村旅游服務質量低下。因此,其經營效益難以體現,嚴重制約了寧夏鄉村旅游的進一步發展。
2.5? ? 環境保護意識差,可持續發展觀念薄弱
寧夏鄉村旅游在發展過程中呈現出城鎮化的趨勢,重開發、輕保護、可持續發展理念薄弱。鄉村旅游發展主體盲目追求眼前利益,忽視了可持續發展,保護意識薄弱。此外,在鄉村旅游發展過程中未對資源進行合理開發,造成大量旅游資源遭受極大的破壞和浪費,旅游資源的開發已經大大超過了旅游資源的自我恢復能力,久而久之則會造成旅游資源匱乏。
3? ? 建議
3.1? ? 明確寧夏鄉村旅游的發展定位
寧夏鄉村旅游發展應當在大項目帶動的基礎上明確發展定位。以銀川和吳忠市為代表的銀川都市圈,在人口密集、旅游市場廣闊、環境優美、經濟較發達的基礎上,緊密結合休閑農業、農村經濟發展、鄉村旅游發展,發展“農旅共生”型鄉村旅游模式;以涇源、西吉、隆德為代表的六盤山片區,依靠景色優美的自然風光、豐富多彩的民俗文化,發展成為全區鄉村旅游發展的富氧地;以中衛、石嘴山為代表的地區,通過修建風景名勝旅游景區吸引旅游者前來參觀游覽,以帶動鄉村旅游發展。
3.2? ? 加強管理和營銷打造鄉村旅游品牌
按照寧夏旅游業的發展趨勢,將具有一定發展規模的農家樂、農業旅游園區和種植基地納入到整個旅游開發管理體系中。一是加強產業互惠合作,轉變“單槍匹馬”的經營模式,堅持“政府引導、集體經營、追求大規模效益、樹立品牌”,提升城市鄉村旅游發展的規模、品牌和效益;二是加強對鄉村旅游經營單位的評價,制定配套政策和激勵措施,促進鄉村旅游企業縱向和橫向協調有序發展[5]。
把鄉村旅游的宣傳和推廣活動與城市的旅游促銷和推廣活動相結合,并以周邊省(市)的城市居民為主要目標市場,不斷充實和規劃旅游產品,滿足不同游客的需求,增強鄉村旅游的市場吸引力。旅游部門要加強宣傳、整合和引導,增進與相關部門的聯系,盡量開通鄉村旅游景區的旅游大巴,努力提高游客的可達性。同時與旅行社、企業、各類社團、俱樂部等機構建立合作關系,形成穩定的客源。
3.3? ? 開發特色鄉村旅游產品
鄉村旅游的特色產品開發必須與鄉土文化緊密結合,著力突出寧夏農村生活風貌。一是加快建成多個集“吃、住、行、游、購、娛”于一體的鄉村旅游精品景點;二是創建回族民俗文化村或風情園,全面展示具有回族特色的民俗文化、經濟文化、歷史文化、社會文化等,重點開發具有回族特色的吹口弦、打木球、唱花兒、下方棋、練湯瓶功、動手搓馓子、炸油香等參與性項目,策劃游客參與回族婚禮等特色儀式;三是利用黃河沿岸和湖泊濕地,集中建設一批集娛樂、垂釣、燒烤、食宿為一體的,能吃、能住、能玩,還能使游客了解當地鄉土風情的休閑農場;四是充分發揮農戶自產自銷的優勢,讓綠色農產品在價格上大眾化、親民化。
3.4? ? 提升鄉村旅游配套基礎設施水平
圍繞發展規劃和當地實際,加快鄉村旅游配套基礎設施建設。整合社會各方資源與力量,加大投入力度,為游客提供完善舒適的設施與條件,對重點旅游鄉村提供配套的交通、水電、通訊等,為鄉村旅游活動順利開展提供必要的基礎設施保障。農村生活污水治理、“廁所革命”等政策要深入延伸至各鄉各村,提升與改善旅游接待條件。
3.5? ? 做好鄉村旅游培訓
不斷加強旅游從業人員對鄉村旅游發展的認識,有效提高管理理念和水平,對景區管理人員、服務人員、安全人員、農舍的負責人和其他運營商等進行培訓。培訓需要理論知識與現場操作相結合,培訓內容主要包括酒店、餐飲實習;餐廳、農家樂服務禮儀;安全。培訓不僅能夠有效提高鄉村旅游從業人員的服務水平和服務質量,同時也能夠促進農村青年發展,提高他們的技能,增強他們的信心和工作能力,促進鄉村旅游服務。
3.6? ? 加強鄉村旅游生態環境保護
生態環境和自然資源是休閑鄉村旅游發展的基礎,因而發展鄉村旅游不能以破壞或污染自然資源為代價。禁止建設過多的人文景觀,使環境和設施過于人性化和商業化。利用各種資源,如太陽能、風能、沼氣等建設生態農業,既能高效利用能源,又能凈化環境。旅游主管理部門與其他相關部門要協同合作,共同推進鄉村旅游健康發展,維持鄉村生態平衡,保持當地文化與民俗風情的原真性,為旅游者提供舒適、安全的旅游空間,塑造美麗鄉村的旅游形象[6]。
4? ? 參考文獻
[1]劉德謙.關于鄉村旅游、農業旅游與民俗旅游的幾點辨析[J].旅游學刊,2006(3):12-19.
[2] 張高軍,姜秋妍.旅游發展對鄉村振興的促進作用:以川北醉美玉湖七彩長灘鄉村旅游區為例[J].陜西師范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19,47(2):76-83.
[3] 王新越,朱文亮.山東省鄉村旅游競爭力評價與障礙因素分析[J].地理科學,2019,39(1):147-155.
[4] 代春瑤,黃玲.云陽縣鄉村旅游發展問題及對策[J].現代農業科技,2019(5):230-231.
[5] 馬淑紅,朱斌.鄉村振興戰略背景下遼寧鄉村旅游研究:以錦州安屯鎮為例[J].市場周刊,2019(3):47-48.
[6] 吳小霞.推動鄉村旅游可持續發展[J].人民論壇,2018(32):84-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