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艷媛 孫建軍
摘要? ? 種植結構調整是轉變農業發展方式、加快轉型升級的一項重要措施。本文介紹了白城市種植業結構調整現狀,并在此基礎上分析了目前存在的問題,并提出了種植業結構調整建議,以供參考。
關鍵詞? ? 種植業;結構調整;問題;建議;吉林白城
中圖分類號? ? F326.1? ? ? ? 文獻標識碼? ? A
文章編號? ?1007-5739(2019)22-0215-01?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開放科學(資源服務)標識碼(OSID)
1? ? 結構調整基本情況
1.1? ? 2018年種植業結構調整情況
白城市針對2017年國家下調普通玉米收購臨儲價格這一實際情況,積極主動調整種植業結構,減少籽粒玉米種植面積,發展具有白城特色的種植養殖業。從各地的調度情況看,2018年全市普通玉米種植45.75萬hm2,比2017年(55.24萬hm2)減少9.49萬hm2,調減17.18%。一是向飼料作物上調。飼料種植面積為1.19萬hm2,比2017年增加1.1萬hm2,增長1 222.22%。二是向專用玉米上調。專用玉米種植面積 0.63萬hm2,比2017年增加0.11萬hm2,增長21.15%。三是向雜糧雜豆上調。雜糧雜豆種植面積為24.61萬hm2,比 2017年增加0.27萬hm2,增長19.70%。四是向經濟作物上調。經濟作物種植面積為17.64萬hm2,比2017年增加了2.13萬hm2,增長13.7%。五是向水稻上調。水稻種植面積為15.74萬hm2,比2017年增加2.01萬hm2,增長14.64%。
主要依托以下5個方面調減。一是依托龍頭企業調減。鼓勵現有龍頭企業搞好市場開拓、技術開發等要素擴大生產經營規模,形成完整的產業鏈條。依托龍頭企業發展“訂單農業”,加強企業與農戶的利益聯結。積極引進一批龍頭企業,減少結構調整的盲目性。二是依托農民合作社調減。通過加強引導、規范管理,發揮好合作社作用,把農民個體和市場實現有效對接,把松散的農戶聯合起來打造產銷聯盟。三是依托“線上、線下”調減。“線上”通過淘寶網、云村長、農一網等互聯網銷售平臺實現農產品網上交易,“線下”通過各地農產品市場進行銷售,擴大銷售規模,帶動結構調整。四是依托基層組織調減。發揮鄉村基層組織的核心作用,依托鄉村組織構建“一村一品”“一鄉一業”的集約化、規模化、專業化發展格局,形成產業集群。五是依托產業政策調減。發揮產業政策在種植業結構中的指揮棒作用,對結構調整進行宏觀指導,因地制宜確定工作重點和戰略目標。利用國家“糧改飼”試點、“草原獎補”“節水增糧”“棚膜經濟”等政策,逐步擴大飼料玉米種植面積。
1.2? ? 2019年種植業結構調整情況
2019年初,市政府下發了《關于認真做好2019年全市農業結構調整指導工作的通知》,確定了調整方向和調整依據。2019年,全市農作物計劃播種面積105.7萬hm2,基本與2018年持平;籽粒玉米計劃播種面積37.76萬hm2,比上年(45.75萬hm2)減少7.99萬hm2。種植業結構主要從以下4個方向進行調整。一是利用國家“糧改飼”試點、“草原獎補”政策,發展飼草飼料作物,計劃面積為3.75萬hm2,比2018年增加2.56萬hm2。其中青貯玉米1.61萬hm2,燕麥草1.54萬hm2,苜蓿0.1萬hm2,其他0.49萬hm2。二是充分利用“白城燕麥”“白城綠豆”等地理標志和品牌優勢,發揮洮南市雜糧雜豆交易市場、通榆縣瞻榆鎮雜糧雜豆交易市場等知名企業和交易市場的拉動作用,發展雜糧雜豆生產,雜糧雜豆計劃面積為30.03萬hm2,比2018年增加4.63萬hm2。三是依托洮南市金塔集團、通榆縣天意辣椒有限責任公司、洮北艾高公司、通榆綠色天成蔬菜公司等龍頭企業和現有溫室大棚,積極發展具有白城特色的經濟作物。辣椒計劃面積1.3萬hm2,比2018年增加0.17萬hm2;花生計劃種植面積6.35萬hm2,比2018年增加 0.73萬hm2;鮮食玉米計劃面積0.6萬hm2,比2018年增加 266.7 hm2;蔬菜計劃面積1.38萬hm2,比2018年增加0.33萬hm2。四是充分利用引嫩入白、大安灌區、洮兒河灌區等地上水資源和吉林省西部土地開發整理新增鹽堿耕地,以及通過“旱改水”,擴大水稻種植面積,全市水稻計劃面積18.74萬hm2,比上年增加3萬hm2,將成為全省水田第一大市。鎮賚縣水稻種植面積將達到9萬hm2,將成為全省水田第一大縣。
2? ? 存在的問題
從目前情況看,群眾的思想認識和農業生產的積極性都有了較大變化。在結構調整上已經由“讓我調”轉變為“我要調”。但是在調整過程中還存在一些問題。一是農業基礎設施投入不足。農業基礎設施資金投入不足,結構不合理??篂臏p災能力低,對農田穩產、農業旱澇保收、產業結構調整影響較大,農民經濟增收困難。二是供求信息不對稱問題。由于農民群眾市場意識淡薄,供求信息不及時,對往哪調、調多少還很困惑,種植結構調整帶有一定的盲目性。三是生產技術推廣應用難。由于多年來一直以種植玉米為主,調整其他作物后,一些生產技術不能馬上掌握和運用,接受新生事物程度慢,致使農業新品種、新技術推廣難。四是農業生產資料價格上漲。2019年,化肥、農用柴油等農業生產資料價格普遍上漲,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農業生產成本。
3? ? 建議
3.1? ? 加大技術應用推廣
充分利用電視、報紙、網絡等媒體加大農業結構調整后技術應用和推廣的宣傳力度。請農業、畜牧等方面專家以及相關技術人員深入田間地頭,對一些病蟲害和生產技術進行現場授課,指導農民搞好田間管理。推廣應用新的栽培技術,實現農藥化肥投入零增長,打造綠色、有機等高端水稻品牌,擴大綠色優質農產品有效供給。
3.2? ? 盡快結束晚田播種
充分利用5月20—22日的普遍降雨,全力開展搶墑播種和抗旱播種,做好玉米出苗情況調查,發現問題及時采取補救措施。抓緊完成水稻插秧工作,加強水稻插秧后田間管理,及時施分蘗肥。做好蔬菜大棚等設施農業防風工作。
3.3? ? 拓寬產品銷售渠道
加強產地批發市場建設,建立外埠銷售網點,拓寬銷售渠道,以大市場、大營銷、大流通促進產業的大發展。要大力發展農村電子商務,把線上和線下有機結合,促進農產品銷售。要積極認證有機、綠色和無公害農產品,打造一批“三品”生產基地。要加大對名牌產品開發的扶持力度,盡快培植一批在國內市場上有較高知名度和影響力的名牌產品,提高白城特色農產品的知名度。
3.4? ? 積極爭取項目支持
積極爭取國家“糧改飼”“農業補貼”等相關政策,形成組合效應,為調整提供政策保障。爭取省政府在高標準農田建設、農村電網升級改造、田間電網建設、節水增糧、精準扶貧等資金分配上向白城市傾斜,集中用于農田“柴改電”項目建設,實現結構調整、農民增收、節能減排三效合一。
4? ? 參考文獻
[1] 李娟.山東省種植業結構調整存在的問題及對策研究[J].農村經濟與科技,2019(17):193-195.
[2] 山衍鵬.煙臺市種植業結構調整現狀與發展對策研究[D].泰安:山東農業大學,2018.
[3] 袁玲,苗環.淮安市淮陰區種植業結構現狀及調整措施[J].現代農業科技,2016(24):285.
[4] 趙悅.吉林省種植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研究[J].東北農業科學,2019,44(2):68-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