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洪江 徐桂珍 李繼紅
摘要? ? 近年來,科技期刊發展環境發生了很大變化,從而對科技期刊發展提出了新的挑戰和新的要求。《現代農業科技》雜志是一本面向全國、服務鄉村振興的綜合性農業技術研究類學術期刊,本文闡述其發展現狀,分析其存在的問題,探尋其發展對策,以期促進其持續健康發展。
關鍵詞? ? 《現代農業科技》雜志;現狀;問題;對策
中圖分類號? ? G237.5? ? ? ? ?文獻標識碼? ? A
文章編號? ?1007-5739(2019)21-0229-02?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開放科學(資源服務)標識碼(OSID)
近年來,我國科學技術的技術政策、技術創新和技術應用等方面發生了深刻變革,相應地,我國科技期刊的發展政策、發展模式和評價基調等方面也進行了顯著調整。這就給我國科技期刊持續健康發展提出了新的挑戰和新的要求,也帶來了新的路徑和新的機遇。為此,廣大科技期刊工作者要高度重視,認真應對,再創輝煌。
《現代農業科技》雜志由安徽省農業科學院主管、主辦,是面向全國的綜合性農業技術研究類學術期刊。為進一步促進期刊良性發展,不斷提高期刊質量,顯著提升期刊的社會影響力,更好地服務鄉村振興,根據國內期刊發展態勢和時代發展要求,現對《現代農業科技》的發展對策進行深入探討。
1? ? 發展現狀
1.1? ? 期刊定位
根據《現代農業科技》的辦刊條件和運行實踐,將《現代農業科技》定位為省級綜合性農業技術研究類學術期刊(2014年被原國家新聞出版廣電總局認定為首批A類學術期刊),以刊發應用性科技論文為主。多年實踐表明,這種定位較為準確科學。一是因為本刊的辦刊方針和辦刊宗旨與主管、主辦單位安徽省農業科學院突出強調的“服務鄉村振興”社會責任高度契合,有利于爭取主管、主辦單位給予本刊的有效支持;二是因為本刊主管、主辦單位擁有較多相關專業的知名農業專家,具有雄厚的論文創作和把關能力,有利于提高本刊學術水平;三是因為本刊的讀者多為農業行政領導,農業技術推廣者,農業各類專業技術協會、研究會會員,農業教育、科研及開發的相關人員,迫切需要所刊的應用性科技論文,該類論文不僅要具有操作性,而且還要闡明其原理,以便上述相關人員深度掌握,有利于科學技術與成果的推廣與轉化;四是因為我國科技界存在著“重基礎、輕應用”的傾向,科技成果轉化率低,更加導致應用性研究成果論文受輕視,使得一些期刊寧肯發表模仿國外的重復性和驗證性的基礎論文,而冷落那些應用價值高、對我國國民經濟與社會進步大有裨益的極具獨創性的應用性成果論文[1]。本刊著力發表這一層次上的農業科技論文,以期在這一層次上發揮“骨干”和“引領”作用。
1.2? ? 辦刊理念
經過逾40年的艱辛探索,《現代農業科技》確立了獨有的辦刊方針和辦刊宗旨。本刊的辦刊方針是堅守導向,內容為主,規范運行,服務鄉村;本刊的辦刊宗旨是普及農業知識,推廣農業技術,傳播農業信息,促進學術交流。在此辦刊理念的引領下,本刊牢牢把握正確的辦刊方向,緊緊圍繞農業科學研究、人才培養、農業農村現代化建設和科學文化傳承等根本功能辦刊,突出學術性、公益性和傳播性,取得了較好成績,期刊也辦出了水平、辦出了特色。
1.3? ? 組織架構
目前,本刊上設編輯委員會,由安徽省農業科學院副院長兼任主任,把關“方向性”“學術性”和“公益性”等方面問題,發揮編委會投稿和審稿作用;下設編輯部、通聯部、發行部和廣告部等日常業務部門,負責刊社相關工作。采取聘用在編人員+編外人員方式,共聘請30人左右從事期刊發展工作,其中,在編人員約5人、編外人員約25人。一般聘請具有研究生以上學歷人員從事編校工作,聘用具有大學以上學歷人員從事通聯、發行和廣告等工作。經過多年不同方式和不同途徑的嚴格培養,現已建立了一支具有不同專業背景、業務水平較高的期刊人才隊伍。
1.4? ? 期刊狀況
本刊1972年創刊,為半月刊,大16開本,彩色四封,272頁/期,國內外公開發行。設有農藝學、園藝學、植物保護學、林業科學、農業工程學、資源與環境科學、動物科學、食品科學和農村經濟學等九大欄目,每個大欄目下設若干個小欄目,涵蓋了農業生產與農村經濟的方方面面。全年載文量3 000篇左右,采用率10%左右,刊發技術類農業科技論文穩居全國同類期刊首位,刊物質量領先于國內同類期刊[2]。
國際上常用總被引頻次(CD)來衡量科技期刊在國際上的影響力。總被引頻次是指該期刊自創刊以來所登載的全部論文在統計當年被引用的總次數。這是一個非常客觀的評價指標,可以從歷史發展的角度衡量該期刊被引用和受重視的程度,反映其學術水平以及在科學交流中的地位和作用[3]。從這一指標來看,據近10年來萬方數據年度報告,本刊的總被引頻次一直位居國內同類期刊前3位[2];另從期刊其他各項技術指標來看,本刊各項技術指標也位居全國同類期刊前列[2]。但是,因受制于期刊評價體系不健全、科技期刊分類不夠明確、用同一標準評價不同類型期刊等的影響,許多能為相關領域讀者提供可靠服務、具有廣泛社會影響力的期刊未能進入優秀(核心)期刊行列(評價過分強調影響因子分量)[4],本刊即是其中之一。
1.5? ? 盈利模式
《現代農業科技》雜志發展的盈利模式為刊發技術研究類論文、雜志發行、刊登廣告。其中,刊發技術類學術論文,收取適量的編審費,約占總收入的90%;發行主要通過郵局發行,自辦發行近年來較少,發行收入約占總收入的6%左右;本刊近年來主動征集的廣告較少,主要是廣告客戶自主要求刊登的廣告,廣告收入約占總收入的4%左右。從目前的運行情況來看,本刊財務狀況較好,能夠較好地支撐本刊穩定發展。
2? ? 存在的問題
2.1? ? 辦刊體制機制不靈活
科技期刊有其社會屬性和經濟屬性,它們大多受政府部門和科研院所等管轄,無論在內容創新上還是在經營管理上都受到限制。體制機制創新已經成為出版業發展的根本問題[3]。目前,我國多數科技期刊還是按照計劃經濟條件下的事業單位模式進行出版管理和財務管理[3]。《現代農業科技》雜志的主管主辦單位為公益一類事業單位,其發展過程同樣面臨著上述問題。這種體制迫使刊社在人才培養、業務運作和分配制度等方面均要順應公益一類事業單位較為“死板”的管理模式,刊社無實質性財務、人才和分配自主權,大事、小事都要向上級請示和匯報,與期刊的市場屬性沖突十分強烈,造成刊社發展環境活躍度不夠,缺乏有效的績效評估機制,期刊從業人員,特別是在編工作人員勞動積極性較差,有的甚至只拿工資不干活,難以形成提升期刊質量的有效運行機制。
2.2? ? 期刊人才匱乏且不穩定
隨著我國科技期刊的快速發展,高級專業的技術人才和經營管理人才同樣匱乏。目前,科技期刊特別缺少善于營銷、懂得運作、具有良好的外語應用和善于運用現代化手段獲取信息的高素質、高水平人才。沒有高素質的人才加入,科技期刊的持續發展面臨人才隱患[5]。近年來,《現代農業科技》出版規模不斷擴大,在編人員已無法滿足期刊發展的需要,必須聘用編外人員充實到期刊發展隊伍之中,但主管、主辦單位無直接聘用編外人員的政策,刊社只能通過勞務派遣方式聘用編外人員。因晉升通道不暢和分配收入較低等,導致刊社編外人員思想不穩、短期行為明顯,刊社成了“編校人員培訓學校”,勢必影響期刊長久穩定發展。
2.3? ? 科技論文學術水平不高
近年來,國內科研產出的論文大量外投到國外的SCI收錄期刊[1]。由于國內大量優秀稿源外流,國內期刊出現刊稿率上升,即稿件的精選程度下降,期刊的學術質量呈現明顯的下滑趨勢[1]。《現代農業科技》雜志由于定位較準、作者群體龐大,能夠支撐本刊較大出版規模的運營,但從來稿質量來看,因上述因素影響,論文學術層次較低,對農業生產與農村經濟發展中的最新動態、最新技術和最新成果報道不夠及時,農業技術研究類層次較高的論文收錄不夠多,從而影響本刊的學術水平。
2.4? ? 期刊編校水平有待提高
《現代農業科技》雜志定位為技術研究類學術期刊,其作者群大多為縣級及以下科技人員,這個群體作者寫作水平千差萬別,文字表達能力大多較差,投來的論文往往需要編校人員花費大量的時間和精力進行修改、潤色和完善。如果編校人員積極性低、責任心弱,事后審讀監督不力,往往導致期刊刊發的科技論文表達不規范、不科學和不嚴謹,有的甚至出現差錯現象。
2.5? ? 期刊審稿能力有待加強
《現代農業科技》雜志審稿人員所學專業與自己服務的期刊需要的專業不盡一致;有的即使專業一致,但因年齡較大、知識老化,業務素質跟不上期刊發展步伐,把握不了科技論文的科技質量,削弱了對期刊的審稿能力。如果將大量科技論文交由具有相關專業知識的專家審稿,則又會拖延出版時間,造成發行時間延長、時效性較差。另外,期刊經常收到一些“人情稿”“關系稿”“職稱稿”和“贊助稿”等,審稿人員礙于面子,讓一些不該通過的稿件通過,導致審稿的公正性不足,從而使期刊的權威性、學術性受損[1]。
2.6? ? 期刊數字化出版明顯滯后
紙質期刊最終要被數字期刊所取代,這樣的預言正在互聯網和數字化技術的應用大潮中一步步變為現實[1]。同時,由于數字期刊只是一種網絡信息產品,而國內對此還沒有專門的管理體系和方法,監管部門過多,但又缺乏直接的專門監管機構且數字化的出版物尚無統一的出版格式、標準和規范,不利于信息互聯、互通和共享[1]。《現代農業科技》雜志作為一本面向全國的地方性雜志,已經注意到了上述期刊數字化發展趨勢,建有自己的獨立網站和微信公眾號,但因上述原因,加之單本數字化期刊盈利模式尚未形成且不穩定,故而目前投入到數字化期刊的人力、物力和財力均不足,尚未真正開展數字化出版的相關業務。
3? ? 發展對策
3.1? ? 確立期刊發展目標
目標是規劃與實踐的總抓手。近年來,本刊按照“注重學術,質量優先;深化改革,統籌推進;突出公益,兼顧效益”的辦刊原則規劃確立了期刊發展目標,期望經過3~5年努力,把期刊辦成被學術界廣泛認可的國家優秀農業科技期刊,達到與安徽省農科院發展目標相匹配的中部一流農業科技期刊水平,力爭達到全國一流農業科技期刊水平。具體目標:2019年以后,《現代農業科技》雜志出版規模穩定在272頁/期左右;萬方數據年度報告的影響因子、總被引頻次、機構分布數等各項指標達到國內同類期刊前3名;中國知網網絡下載量穩居全國農業期刊前10位。
3.2? ? 建立靈活的期刊運行機制
靈活的運行機制是確保期刊良性發展的必要條件。根據本刊情況,應建立在安徽省農業科學院黨委領導下和期刊編輯委員會指導下的出版單位領導牽頭負責的保障有力、管理有序、運行規范的領導體制和運行機制,確保各項發展措施落地生根,確保刊社及時應對外部環境變化,確保期刊發展方向和質量。
3.3? ? 加強期刊隊伍建設
期刊隊伍建設關系期刊發展成敗。要加強職工政治思想工作,努力提高編輯職業素養;要高標準選用編輯人員,嚴把編輯資格準入關;要強化編輯人員業務培訓,提高編輯業務素質和水平;要控制期刊人員數量,在編人員不超過5人、勞務派遣人員不超過25人,努力建設一支高素質、高水平、高穩定的一流人才隊伍。
3.4? ? 充分調動職工勞動積極性
《安徽省農業科學院〈關于印發科技創新與成果轉化激勵辦法(試行)〉的通知》(皖農科〔2017〕40號)明確規定,期刊創收的55%可以用來激勵職工干事創業分配。編輯部要充分合理地利用配政策,挖掘職工的勞動潛力和創造潛力;積極主動地幫助職工申報技術職稱,打通晉升通道,增強職工的獲得感、自豪感和榮譽感;積極安排職工有計劃地進行短期培訓、中期進修和長期學歷教育等,提高職工才干,使職工在激烈的競爭環境中能夠脫穎而出;大力建設刊社文化,凝聚職工向心力,使職工有歸屬感。
3.5? ? 強化期刊審稿工作
審稿工作是期刊監督的重要組成部分。編輯部要在初審前和終校后對來稿進行2次學術不端檢測,防止刊發的科技論文出現學術不端現象。嚴格落實編輯初審、專家編委會復審、主編(副主編)終審的稿件管理三審制。對來稿要按高標準要求審稿,特別是疑難科技論文要送刊社外相關專家審稿,確保刊發科技論文的學術性、代表性和實用性,更好地服務鄉村振興。
3.6? ? 加強期刊組稿工作
優秀的稿源是保證科技期刊內在質量的重中之重,爭取優秀作者資源和稿件資源是首要任務。為此,編輯部要主動約請國內知名農業專家(教授或研究員以上職稱人員)撰稿,對其稿件進行免費發表,并支付優厚稿酬;要主動邀請本刊編委會委員投稿,發揮編委會委員的投稿職責,支撐刊發各學科高水平科技論文;面向主管、主辦單位的科技人員組稿,擴大來稿覆蓋面,營造科技人員愛護本刊、支持本刊發展的良好環境;出臺有效措施,鼓勵編輯部人員參加各種農業學術會議,廣泛征集優秀科技論文,有效提升期刊學術水平。
3.7? ? 開展期刊規模化經營
規模經營是降低成本、提高效益的成功模式,也是發達國家成功辦刊和經營的經驗所在[6]。因此,要改變單個期刊小而弱的辦刊模式。主要是加強期刊各欄目,特別是特色欄目的規模化建設,把每一個欄目當作“一本期刊”來打造,把一本期刊當作“幾本期刊”來運作,通過規模化、集約化經營,整合各種社會資源,找出期刊社會效益與經濟效益兼顧的平衡點,做大、做強期刊,走出一條獨特的符合自身實際的期刊發展之路。
3.8? ? 開展新媒體研究工作
目前已進入了數字出版時代[7],要抓住數字出版發展機遇,了解和掌握數字出版的最新動態,在做好自己獨立網站、微信公眾號基礎上,進一步推進期刊數字化轉型工作,使刊物充分利用數字網絡快捷方便的優勢,擴大網絡傳播力和顯示度;要善于利用網絡搜索引擎、國內外學術出版平臺、數字集成商以及移動平板市場提供的各種服務,提高刊物編輯、出版、推廣、評價、特色服務和經營等方面能力[6],努力提高期刊網絡化、國際化發展水平。
4? ? 參考文獻
[1] 王映紅,張陣陣,林永麗,等.現階段我國科技期刊發展存在的問題及對策[J].編輯研究,2013,34(3):214-217.
[2] 王洪江,徐桂珍,鮑勇,等.《現代農業科技》雜志成功轉型的實踐探索[J].農業圖書情報學刊,2016,23(6):176-179.
[3] 張培虎.科技期刊面臨的問題及對策研究[J].科技信息,2010(16):140-141.
[4] 徐興華.當前科技期刊發展中存在的問題及對策[J].中國出版,2010(14):35-36.
[5] 姜朝輝,劉勇.淺談我國科技期刊發展中存在的問題與對策[J].今傳媒,2011(4):113-114.
[6] 李德強,王領全,賀明健.科技期刊存在的問題及發展對策分析[J].編輯之窗,2018(1):80-82.
[7] 張鐵明.我國高校科技期刊創新發展的問題與對策[J].研究與教育,2012(8):104-1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