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顯磊
【摘要】以整本書閱讀的形式,讓學生學會找出閱讀中的一條線,進而將一整本書串聯起來,讓閱讀不再碎片化、淺顯化。
【關鍵詞】語文核心素養? 關鍵能力? 整本書閱讀
【中圖分類號】G633.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9)48-0104-02
《高中語文課程標準》里把“語文核心素養”這個概念分解為語言能力、思維能力、審美情趣和文化修養四個維度,我們又稱之為種子素養。種子素養具有強大的生命力,其一旦形成,即使學生離開課堂,也會在未來的日子里持續有效地發揮作用。
一、確立語文核心素養在課堂中的培育路徑
種子素養的核心,正是近兩年教育屆高頻出現的一個詞“關鍵能力”,它解決的不是學生“全面發展”的問題,而是“重點發展什么”的問題。這個重點對其他能力的發展是有輻射作用的,所以它應該是一種合力,包括對語言自主學習與建構的能力、不同特質文本的閱讀能力、對閱讀對象信息的抽取提煉能力、獨立鑒賞和思辨的能力等。
為了更好地形成這種能力,我把最能綜合培養和表現學生素養的閱讀活動作為研究對象,以課堂閱讀教學和借助實踐活動為載體,嘗試探尋有效的課型和方法,激活學生的閱讀群,使學生逐步形成語文閱讀的關鍵能力。
在此基礎上,我確立了語文核心素養在課堂上的培育路徑。在課堂閱讀教學中,主要以單篇經典、群文閱讀、整本書閱讀為主,以“略覽整體、精讀局部、深讀內核”的進階發展式閱讀為策略,把語言建構與運用中的文本細讀放在首位,有梯度、漸進式前行。通過略覽整體:認讀記憶、整體感知、提取信息;再精讀局部:理解體會、推斷闡釋、審美評價;最后深讀內核:批判探究、個性表達、多元思維。
二、以定向解讀《西游記》中的緊箍咒做課例
初一作為起始年級,為了搭建起語文學科核心素養和整本書閱讀之間的橋梁,使語文學科核心素養“在整本書閱讀”中更好地落地生根,我們分別從文本選擇策略、閱讀方法指導策略、課堂教學指導策略、活動設計策略四個方面進行相關研究。
選擇《西游記》作為“整本書閱讀”探究的文本,是因為在許多學生心里《西游記》無非是幾個反復打妖怪的故事,與冗長的文字相比,影視作品更能吸引孩子們的目光。這就導致《西游記》成了四大名著中最容易被忽略的一部,也是被誤讀最深的一部,甚至是許多學校課堂上回避的一部名著。基于此我嘗試通過“文學文本”的定向解讀實現內容重構,在略讀整體、精讀局部、深讀內核的進階式閱讀中,感知《西游記》中緊箍咒的魔力,體會孫悟空的成長變化,深挖緊箍咒的象征意義。
三、課堂上引導學生進行“整體閱讀”的五個步驟
為了實現教學目標,更好地落實語文學科核心素養,促進學生思維的發展與提升。在課堂上我采取了如下實施方法:
第一個環節:略覽整體、定向解讀。在學生整體感知《西游記》全書框架的基礎上,定向解讀與緊箍咒相關的情節。引導學生運用思維導圖、統計圖表、表格等多種形式梳理情節。這樣不僅可以開啟大腦的無限潛能,還能幫助記憶、以點帶面,一個“緊箍咒”輻射了整本書的內容。在這個過程中,學生的語言理解能力、運用能力、對閱讀對象信息的抽取提煉能力得以提升。
第二個環節:精讀局部、推理釋疑。在精讀唐僧念咒的情節后,學生大膽提出質疑:三打白骨精這回,孫悟空打的明明是妖怪,唐僧為什么還要念咒?緊箍咒對孫悟空到底有什么作用?為了解決學生的疑問,我引導學生通過對比閱讀孫悟空三次對妖怪、三次對強盜的態度,推斷闡釋、分析評價。在三對妖怪中發現,三打白骨精以后,孫悟空對待妖怪再也不敢魯莽沖動而是變得沉穩忍讓,進而感知緊箍咒對孫悟空的作用;對比三遇強盜,看到孫悟空由幼稚走向成熟,體會緊箍咒是孫悟空由妖到人到佛轉變的一個重要因素。這個對比過程不僅使學生形成了獨立鑒賞和思辨的能力,還體現了元認知策略,學生對自己的認知過程及結果得到有效監視和控制,學習活動有了較強的目的性和規劃性,減少了學習的盲目性。
第三個環節:問題探究、深悟內核。回顧孫悟空向如來觀音唐僧要松箍咒的情節,發現并探究第100回緊箍咒消失的原因,進一步挖掘緊箍咒的象征意義。由此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啟發學生主動思考,培養他們的發散性思維,加深學生對緊箍咒象征意義的認識和理解。同時在這個主問題的引導下,分析唐僧欲念未念咒的情節,使學生體悟到緊箍咒對孫悟空有定心、收心、修心的作用,緊箍咒束縛著孫悟空的身,但修的是孫悟空的心,這就是緊箍咒的內核,也是本節課的內核。
第四個環節:拓展延伸、各抒已見。在這個環節讓學生說說本節課的最大收獲,學生分別從讀書方法、成長啟示兩個角度發表自己的觀點。由孫悟空的緊箍咒到自己的緊箍咒,由《西游記》的閱讀到其它名著的閱讀,由名著走向自我,使學生們不僅對閱讀整本書有了新的思考,還樹立了正確的情感態度價值觀。
第五個環節:作業布置、進階發展。我認為課后作業是課內教學的延續,本節課的作業是:找一個閱讀《西游記》的切入點,并說說定向解讀的理由。其實在《西游記》中還有好多可以定向解讀的點,比如妖怪、兵器、取經路線等等,希望學生在思考中能進一步掌握進階式閱讀的方法,讓學生在自我肯定中實現各種能力和綜合素養的提升。
四、小結
這是我授課的五個環節,課后反思發現定向解讀確實是指導學生進行整本書閱讀的一種行之有效的方法。這種閱讀方法使學生的閱讀不再碎片化、淺顯化,讓閱讀不再流于形式,真正做到有的放矢。
這是我們在精讀跳讀、經典重讀、跨界閱讀、群文對比閱讀等基礎上,嘗試的一種新的閱讀方法。在以后的整本書閱讀教學中,我將繼續引導學生在整本書中尋找恰當的切入點,借助“核心問題”提升學生高階思維品質,搭建“核心結構”, 提升學生遷移文本的能力, 細化“學段核心素養”, 實現“核心素養” 這個大概念在每一次語文閱讀課堂中的培育和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