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芳

【摘要】新課程教育觀念中,課堂展示已經成為教學的重要環節,是學生與小組,表達和交流的主要形式,直接影響學習目標完成、教師教學信息的反饋。展示是否充分,是教學環節能否取得成功的基礎和關鍵,對于調動高效課堂氣氛,促進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提高學習能力,效率,鞏固基礎知識,幫助教師掌握學情,促進學生自主學習,合作學習具有重要的意義。
【關鍵詞】課堂展示? 典型性? 差異性? 多樣性
【中圖分類號】G623.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9)48-0135-01
新課程教育要求,課堂就像一個舞臺,是學生的主場,是展示學生課前預習的基礎上,對預習內容進行深入的探究,對探究結果以自己或小組的形式簡潔生動的展示出來,從而檢驗學習的效果,這里老師的作用就是一個組織者、引導者、合作者。
通過學生的口頭表達,肢體展示,思考完善來展示預習效果,鍛煉了學生的勇氣,能力和團隊合作意識,課堂展示有助于老師了解學生的預習效果和學習的掌握情況。
一、課堂展示的意義和傳統課堂提問的差別
作為新的教學環節,課堂展示包含了傳統教學提問的檢查功能,但提問所反饋出的問題是單向的、片面的,代表性不足。只有通過課堂展示才會發現問題,發現學生掌握程度,需要重點強調和練習的地方,這樣才能讓學生學得更好,才能讓學生得以提高。
正確認識課堂展示對提高課前預習效果,提高課堂效率,全面掌握學情有重大的意義。
二、課堂展示的類型
課堂展示的基礎要依賴于課前預習,老師要協助學生建立好課前預習提綱。
如在學習《倒數的認識》時,建立了如下預習提綱:
①下面的幾個分數中,哪兩個數的乘積是1?
②怎樣的兩個數互為倒數?為什么要說“互為倒數?”寫出幾組倒數。
③你能分別的倒數嗎?
④觀察倒數和原數的關系,想一想:一個數的倒數與原數相比,分子、分母的位置發生了什么變化?
⑤5的倒數是幾?1的倒數是幾?0有倒數嗎?為什么?
老師要根據教學的需要,對展示的主體和范圍予以確定,課堂展示的類型多樣,但依據教學實踐宜以以下兩種類型開展:
1.組內展示
由各小組組長組織本組學生進行,展示對學習中的基礎問題,已出現的問題和展示中新生成的問題。對于通過組內交流仍然未能解決的問題,由小組長提交匯報給老師,便于老師歸納總結學情,便于在班內展示做好準備。
例如在教學《對倒數的認識》時布置的預習作業,其中的第 ③、⑤ 題,就可以讓基礎稍差的學生來展示,讓學生在展示中認識自己,發現不足,激發興趣,提高學習的積極性,使他積極主動參與到學習中來。
2.班內展示
展示時,由小組長選配代表展示具有共性的,容易出錯的問題,展示匯報具有典型性、有爭議的、有一定難度的題目。展示時一般由 B 層、C 層同學展示,由 A 層同學負責點評或拓展教師要適時點撥、啟發、引導或追問學生,對課堂進行調控。這樣學生才有興趣,使學生積極主動參與到學習中來,才能提高課堂效率。
三、課堂展示中應注意的幾個問題
1.展示內容要有典型性
展示內容必須“精”,必須是學生探究后具有代表性的問題,無論組內還是班內展示問題是必須有提升,而不是重復性講解,切忌出現容易的問題搶,難的問題躲的局面。
2.展示的內容既有共性又有層次化
發揮不同層次學生展示的積極性,通過小組對學,組內展示,提煉出展示問題的特點,老師在組織班內展示時提煉出問題的共性,歸納出問題的層次化,容許學生在展示時出現層次差別,但切忌對學生展示問題固定化,標簽化,在實際教學當中要靈活引導學生通過不同問題,難易程度都進行交替展示。
3.展示時要注重學生的個體差異性
由于學生個體差異,對所學的內容都有獨特的認識與理解,這就是學習體驗的差異性。尊重學生的學習差異性,借助課堂展示活動,展示學習過程的多樣性、豐富性,并通過不同學習體驗的交互與碰撞,使每個學生都能在學習交流中得到不斷的完善與發展。
4.積極開展展示評價
老師要對課堂展示給予適當的評價,激勵不僅能提高學生的積極性,促進課堂展示水平的提高,也影響了學生課堂展示積極性和效果。鼓勵學生展示時語言清晰流暢、聲音洪亮、節奏適宜。學生表述邏輯不清、內容不明時,教師要適度歸納。
點評的過程也是歸納的過程,也是糾錯的過程,對整個展示過程,展示成果鞏固,提示學習能力有很大的幫助。
四、結束語
在高效課堂的實施中,課堂展示過程是艱辛的,有許多的具體的措施要根據學情,單元特點精心進行設計和引導,確定學生在課堂上的主體地位,發散學生的思維,幫助學生樹立學習信心,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才能提高課堂實效,我們的教學目的才能落到實處。
參考文獻:
[1]沈國良.靈活運用教學方法提高課堂展示效率[J].名師名線,2019(02):9-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