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鋼 謝平


摘 ? ?要: 本研究采用一般未來時間洞察力量表和風險傾向問卷,通過整群隨機抽樣對651名高職生進行問卷調查。結果發現:高職生未來時間洞察力、風險傾向性別差異顯著;未來時間洞察力與風險傾向呈顯著相關(r=0.095,P<0.05);不同未來時間洞察力分組學生風險傾向存在顯著差異:未來時間洞察力水平越高,學生風險傾向性越高。未來研究應關注未來時間觀察力在學生網絡借貸等復雜決策領域的作用,為高職生風險行為的預防奠定理論基礎。
關鍵詞: 高職生 ? ?未來時間洞察力 ? ?風險決策
對時間人格的研究表明,個體對時間所持的態度、信念及重視程度,會對人們的生活產生深遠影響。時間洞察力即個體對時間的理解,是對于時間的認知、體驗和行動傾向的一種人格特質,《津巴多時間洞察力量表》將個體的時間洞察力分為過去消極、過去積極、現在享樂、現在宿命和未來五種類型,這一分型得到多數研究的驗證[1]。其中,未來時間洞察力由于與個體積極行為的關系而備受關注。
未來時間洞察力指個體對實現未來長期目標的思考與計劃[2],反映了個體對未來可能性的關注和期待,并影響當下的行為及行為傾向。已有研究發現高未來時間洞察力個體表現出更少風險駕駛行為[2],更少發生吸煙、酗酒和藥物濫用行為[3],更少出現手機成癮[1]、網絡成癮[2]和網絡游戲成癮[5]。基于此,研究者認為未來時間洞察力是成癮行為的保護性因素,能減少成癮行為發生的可能性[6]。
盡管未來時間洞察力能保護個體遠離風險行為,但未來時間洞察力與風險決策關系的研究卻較少。Jochemczyk等人[7]較早使用決策領域特異性量表(Domain-Specific Risk-Taking Scale)考察時間洞察力與風險決策傾向的關系。盡管未來時間洞察力與多數領域決策得分均呈顯著負相關,但這種效應在投資和社會決策領域卻不明顯。Sek ?cińska等人[8]在研究中要求被試對10000波蘭元進行資金分配,可以用于消費、無風險的低收益儲蓄、具有損失風險的金融產品投資,以此考察個體風險決策的傾向性。結果發現:現在享樂個體更傾向于優先將資金用于消費,而高未來時間洞察力個體則首先考慮投資,其次儲蓄,最后才是消費。在此基礎上,研究者進一步考察不同時間洞察力對投資決策風險偏好的影響,即不同水平時間洞察力個體在債券、平衡型基金、股票三種不同風險標的投資組合的差異,研究發現高現在享樂個體更偏好風險投資組合,而不同未來時間洞察力個體則并未表現出顯著差異。
國內研究發現,未來時間洞察力與高職生手機成癮等風險行為呈顯著負相關,基于風險決策的領域特異性,未來時間洞察力與風險決策之間是否表現出類似模式,仍待進一步明確。有必要進一步考察高職生未來時間洞察力與風險偏好的關系,為高職生風險行為的預防和干預研究提供理論基礎。
一、研究方法
(一)對象
采用隨機整群取樣,選取長沙一所職業院校不同年級、專業學生667名,以班級為單位團體施測。本研究回收有效問卷651份,有效回收率為97.6%。其中男生250人,占38.4%,女生401人,占61.6%;大一214人,占32.9%,大二219人,占33.6%,大三218人,占33.5%。
(二)調查工具
1.一般未來時間洞察力量表:用于測量個體對未來發展的設想和展望,包括對自我未來發展可能性的認知、情感和行為傾向[9]。該量表由20個條目組成,分為行為承諾、未來效能、遠目標定向、未來意象和目的意識5個維度,量表采用4點計分,總得分越高,未來時間洞察程度就越高。本研究中量表cronbach α系數為0.872。
2.風險傾向問卷:問卷共計10個條目,用于測量個體的風險傾向性[10]。問卷選取投資任務情境作為風險項目,每個項目都由兩種結果組成:一種為確定情況下的收益,另一種是風險情況下的收益,兩種結果的預期效用值一致,并且風險是不斷遞增的。問題形式如下:“方案A:100%的概率獲得45元;方案B:90%的概率獲得50元。你會選擇哪一種方案?”被試在問卷中選擇確定項(方案A)計0分,風險項(方案B)計1分,被試總分在0分—10分,得分越高,個體越傾向于冒險。本研究中問卷cronbach α系數為0.852。
(三)統計分析
應用SPSS 24.0進行描述性統計分析、Pearson相關分析和方差分析。
二、研究結果
(一)描述性結果
高職生未來時間洞察力、風險傾向得分性別差異顯著(P<0.05);未來時間洞察力年級差異顯著(P<0.01)。具體來看,男生未來時間洞察力、風險傾向得分均顯著高于女生;對不同年級學生未來時間洞察力LSD兩兩比較顯示,大三學生得分顯著高于大二(P<0.05),其余年級間差異不顯著。
(二)未來時間洞察力與風險傾向的相關分析
相關分析結果顯示,高職生未來時間洞察力與風險傾向得分呈顯著正相關(r=0.095,P<0.05),但相關強度較弱。
(三)不同未來時間洞察力分組高職生的風險傾向差異分析
運用百分位數將未來時間洞察力分為三組:低未來組( 考慮到性別因素對風險傾向的影響,以不同未來時間洞察力分組、性別為自變量,對風險傾向決策得分進行方差分析。結果發現,性別的主效應無統計學意義(P>0.05),不同未來時間洞察力分組的主效應有統計學意義(F=4.73,P<0.01),性別與未來時間洞察力分組的交互作用無統計學意義(P>0.05)。 三、結論與討論 研究發現,高職生未來時間洞察力存在顯著的性別差異和年級差異,提示男生比女生、高年級比低年級學生更多關注和思考未來長期目標,并做出計劃。這種性別差異可能受到家庭期望、傳統文化的影響,男性以事業為重、女性以家庭為主的傳統觀念,使社會對男性在未來工作和家庭中的作用期望更高,促使男生更關注未來。至于年級差異,可能是由于大三學生處于學涯和職業生涯的轉換期,導致學生從確定當下轉向思考不確定的未來。 對不同未來時間洞察力水平學生分組的結果發現:未來時間洞察力水平越高,學生風險傾向性越高。進一步方差分析排除了性別因素對風險傾向的影響后,未來時間洞察力的分組效應仍然顯著。但這一結果與國外相關研究的結果并不完全一致。Sek ?cińska等人考察了不同時間洞察力個體在得失框架下的風險投資決策,在收益框架下,選擇確定項和冒險項被試的未來時間洞察力沒有顯著差異,在損失框架下,未來時間洞察力個體才表現出更明顯的風險偏好。該研究采用的也是風險投資決策,但并未對不同未來時間洞察力進行分組考察。此外,Sek ?cińska等人的研究被試年齡在18歲—87歲,張力元等人[11]發現老年人在風險決策中,面對確定的小收益和有風險的大收益之間,老年人更傾向于風險規避。由此推測,被試年齡因素可能是研究結論不一致的原因之一。 Nicholson等人[12]在考察人格特質與風險傾向關系時,將個體的風險傾向劃分為三種非排他性的類型:刺激尋求(stimulation seekers)、目標達成(goal achievers)、風險適應(risk adapters)。對刺激尋求型來說,風險本質上是令人興奮的,視風險為可以消費的樂趣;而目標達成型為了達成所期望的成功或收益,準備承受一定的風險;風險適應型是處于特定領域角色和組織的個體,被培養成特定的風險承擔者。從這一觀點來看,高未來時間洞察力個體為了更快實現未來長期的計劃和目標,可能在做出決策時愿意冒險,表現出目標實現的特點,但仍需進一步研究驗證。 盡管我們的研究發現未來時間洞察力水平越高,學生風險傾向性越高。但今后研究應當關注未來時間洞察力在與風險傾向密切相關的網絡借貸等復雜決策領域中的作用及作用方式,為高職生風險行為的預防和干預研究提供理論基礎。 參考文獻: [1]呂厚超,杜剛.津巴多時間洞察力類型劃分:基于聚類分析的結果[J].西南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7,43(5):97-104. [2]Zimbardo P. G., Keough K. A., Boyd J. N.. Present Time Perspective as a Predictor of Risky Driving.[J]. Personality & Individual Differences, 1997,23(97):1007-1023. [3]Keough K. A., Zimbardo P. G., Boyd J. N.. Whos Smoking, Drinking, and Using Drugs? Time Perspective as a Predictor of Substance Use[J]. Basic and Applied Social Psychology, 1999, 21(2):149-164. [4]彭姓.職校學生的手機成癮、手機使用動機與時間洞察力的現狀及其關系研究[D].昆明:云南師范大學,2016. [5]邱思焰,楊鈁惠,金子奇,徐瑩,鄭小英.中學生時間洞察力與網游成癮的相關研究[J].科教文匯(上旬刊),2019(03):164-167. [6]曹華,楊玲,何圓圓,等.時間洞察力對成癮行為的影響及其機制[J].心理科學進展,2019,27(4):666-675. [7]Jochemczy K., Pietrzak J., Buczkowski R., et al. You Only Live Once: Present-Hedonistic Time Perspective Predicts Risk Propensity[J]. Personality and Individual Differences, 2016:S019188691630157X. [8]Sek ?cińska, Katarzyna, Rudzinska-Wojciechowska J., Maison D.. Individual Differences in Time Perspectives and Risky Financial Choices[J]. Personality and Individual Differences, 2018, 120:118-126. [9]宋其爭.大學生未來時間洞察力的理論和實證研究[D].重慶:西南師范大學,2004. [10]畢玉芳.情緒對自我和他人風險決策影響的實驗研究[D].上海:華東師范大學,2006. [11]張力元,畢研玲,張寶山,老年人行為決策:領域現狀與挑戰[J].心理科學進展,2015,23(5):858-870. [12]Nicholson N., Soane E., Fenton-O, et al. Personality and Domain-Specific Risk Taking[J]. Journal of Risk Research, 2005,8(2):157-176. 基金項目:湖南省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質量提升工程資助項目“時間洞察力視角下的高職生“校園網貸”決策與干預初探”(編號19F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