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雅
摘要:節儉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也是個人成功的必備素養,更是國家發展的精神力量。然而,隨著國力的增強和人們生活的改善,這種美德逐漸被人們所忽略甚至缺失,特別是作為純消費群體的當代大學生。通過分析現實生活中大學生的節儉觀現狀,針對大學生節儉觀念的缺失,分析在社會、學校、家庭和個體方面存在的多層面成因,為高校大學生節儉觀的培育提出相關對策。
關鍵詞:大學生 節儉觀現狀 培育
中圖分類號:G64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9—5349(2019)21—0150—02
勤儉節約是中華民族的優良傳統,也是中國人的傳家寶。然而,隨著國力的增強和生活的改善,人們已經逐漸缺失了這種傳統美德,并且當代大學生也逐漸淡忘和拋棄了這一傳統美德。此前,習近平總書記作出重要批示,要求嚴格落實各項節約措施,堅決杜絕公款浪費現象,使厲行節約、反對浪費在全社會蔚然成風。當代大學生作為黨和社會主義各項事業的接班人和主力軍,肩負著建設祖國的重任,應當注重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因此,應當及時找到其節儉觀缺失的原因,并且探索相應的解決途徑。
一、高校大學生節儉觀的現狀分析
隨著改革開放的不斷深入和人民物質財富的增加,節儉這種傳統美德卻被大學生所淡薄和忽視。校園中出現了攀比成風、鋪張浪費、過度消費等現象,節儉意識早被拋之腦后。在日常生活中,許多大學生為了滿足自己的虛榮心,在超出了自己的經濟承受能力之外,追求名牌、追求新穎、過度消費、盲目攀比,甚至為了滿足自己不合理的消費欲望還會通過平臺貸款,最后讓自己深陷校園貸中無法自拔。還有一些大學生嚴重浪費校園公共資源,不節約用電、不節約用水、不珍惜糧食等。除了對于校園公共資源的浪費,還有一些學生把自己大把的時間和金錢投入到互聯網之中,沉迷于網購和網絡游戲。這些行為不僅浪費了寶貴的時間,影響了學業,更背離了節儉的理念。以上的種種行為體現出當代大學生沒有意識到勤儉節約、艱苦奮斗的重要性,缺乏節儉的精神。
二、大學生節儉觀缺失的原因
1.社會層面——社會大環境中錯誤的消費觀念的影響
隨著改革開放的不斷深入與經濟的迅速發展,人們的生活逐步達到小康水平,因此人們有了經濟實力去滿足自己的物質欲望,節儉這種觀念慢慢被人們所忽略,造成了節儉觀的缺失。當前出現的不良的社會風氣,給當代大學生帶來了許多負面影響。社會上的奢靡、炫富等不良的社會現象,不斷影響著大學生的價值判斷與價值選擇,使得他們越發忽視勤儉節約的意義。
2.學校層面——學校忽略相關課程的設置
學校對于培養大學生節儉觀念有著關鍵性作用,但往往許多學校只注重學生學習能力和專業素養的教育,而忽略對學生個人德行的培養。高校在課程的設置上偏向理論,內容過于滯后,沒有設置專門的專題教育課程。學生對于節儉的觀念缺乏深入了解,也沒有深刻了解到節儉對于國家、社會、自身的重要性。并且沒有通過實踐活動去了解節儉的意義。近年來,高校只注重學生的學業與學習成績,往往忽略學生的德育。更缺少相關的課程去培養學生的節儉意識。較少安排節儉的相關理論課程與社會實踐活動,對于學生節儉觀念的培育沒有起到關鍵性的作用。
3.家庭層面——家庭對于節儉意識的忽視
當代大學生多數為獨生子女,在父母的關心與愛護下成長,父母對其也是有求必應。還有一些家長只注重孩子的學習成績,往往忽視孩子勤儉節約品質的培養。還有的家長自身就不具備勤儉節儉的品質,不能夠給孩子樹立榜樣,這也在無形中影響了孩子節儉意識的形成。
4.個體層面——大學生自我控制能力差
大部分學生在進入大學之后其價值觀和人生觀才剛剛形成,面對各種各樣的現象和誘惑往往缺乏自制力,失去判斷能力,盲目跟風。在現實生活中,許多大學生生活條件優越,從未意識到節儉這個觀念的重要性。大部分學生難以體會勞動的艱辛和父母養育的不易,認為現在的一切美好生活都是理所當然,并且沒有真正投身社會勞動與實踐,不能體會一粥一飯,當思來之不易。因此,當面對各種各樣的誘惑時,容易盲目從眾,失去自我控制能力。
三、高校大學生節儉觀的培育途徑
1.加強校園文化建設,倡導節儉風尚
通過組織相關的校園文化活動,宣傳推廣勤儉節約的重大意義,積極倡導節約光榮的社會風尚。積極開展以節儉為主題的校園文化活動,大力宣傳節儉的重要性。大學生在濃郁的氛圍中受到熏陶以強化自身的節儉意識,才能更好地樹立節儉的觀念。高校要充分發揮課堂主渠道作用,加大節約資源教育與宣傳力度。通過舉辦各種形式的活動,如主題班會、團日活動、社團活動和學生會的活動,大力宣傳節儉的重要意義。在校園的各個角落放置以節儉為主題的海報畫報,使節儉觀念潛移默化、深入人心。還可以通過舉辦各種形式的比賽,如演講比賽、作文比賽、創意大賽、設計大賽去宣傳節儉的觀念。通過加強校園文化建設,營造良好的校園環境,構建節約型校園。
2.加強國情教育,增強節儉意識
節儉不僅是一種美德,更是一種精神力量,對于國家的發展具有重大的作用。我國雖然在經濟上取得了重大成就,但我國人口多,底子薄,人均資源少,生產力不發達,發展不平衡,人民還不富裕,人均GDP尚在世界百位之后,仍處于并將長期處于社會主義初級階段。因此我們要開展國情教育,讓學生深刻了解到我國的基本國情,使學生意識到節儉的重要性,增強節儉意識。
3.樹立先進典型,發揮榜樣示范作用
榜樣的力量是無窮的。高校應該通過各種形式的途徑,對于勤儉節約的典型人物進行表彰獎勵,使其以勤儉節約的精神去感染其他人。教師對于學生的成長發展具有重要意義。教師應該發揮自身的榜樣作用,除了給學生講授關于節儉的基本理論和相關知識,在日常生活中也應該落實節儉的行為,用自己的行為去影響學生的行為,增強他們的節儉意識。在家庭教育中,父母應率先表率,給孩子樹立榜樣,讓孩子了解家庭的真實經濟情況,合理消費,培養孩子的節儉意識。
4.拓展社會實踐,促使知行合一
只通過理論講解,是不能激發大學生的節儉意識的。而是應該使大學生在實踐活動中體會到節儉的意義。學校應該鼓勵大學生積極主動地參加各項勞動實踐活動,盡可能多地提供勤工助學的崗位,增加學生的鍛煉機會,讓學生在實踐活動中,體驗勞動的艱辛并逐漸形成節儉觀念。學校還可以組織學生參加志愿者服務,從點滴小事做起,不浪費一滴水、一度電、一粒米等。在日常生活中落實節儉行為。
四、結語
節儉不僅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更是安邦定國的法寶。崇尚節儉、反對浪費不僅是一個人德行的修煉,更是一個國家、一個民族對待未來的態度。新時期節儉有了新的時代內涵,更應該將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發揚光大。當代大學生作為黨和社會主義各項事業的接班人與主力軍,肩負著祖國未來發展的重任,高校應該重視對于大學生節儉觀念的培育,使學生深刻認識到節儉的時代內涵和重要意義,推動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
參考文獻:
[1]劉麗波.大學生消費過程中的節儉教育研究[J].大連大學學報,2013(11).
[2]顧棟梁.高校學生節儉觀缺失原因及其對策探究[J].學理論,2014(10).
[3]何文華.高校大學生儉德培育探析[J].太原城市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7(9).
[4]萬青青.大學生節儉意識教育研究[D].中國石油大學,2016.
責任編輯:景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