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君
摘要:隨著國家經濟的快速發展和社會的不斷進步,人們的生活水平和質量得到了極大提升的同時,伴隨而來的是環境問題的日益嚴重。不合理的生活習慣已經對人們的生活造成了影響,并且涉及大學校園和大學生的日常生活。因此,在當前建立可持續發展社會的背景下,引導大學生養成綠色生活習慣具有重要意義。在對大學生綠色生活習慣存在的問題進行分析的基礎之上,從社會、學校、家庭和個人“四位一體”的層面提出可行的措施。
關鍵詞:大學生 綠色生活習慣 養成
中圖分類號:G64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9—5349(2019)21—0163—02
中華民族一直以來都倡導尊重自然、順應自然、保護自然,在五千年的發展歷程中孕育了豐厚的生態文化。但西方的工業文明和不良消費主義文化的沖擊,逐漸打破了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局面。面臨這樣嚴峻的發展狀況,黨和國家大力推進生態文明建設。大學生作為新時代的生力軍,理應擔負起保護自然的責任,自覺養成綠色生活習慣,為創建美麗中國注入源源不斷的綠色新動能。
一、大學生綠色生活習慣的內涵
大學生綠色生活習慣就是指大學生在生態文明思想的指導下,堅持以綠色生活理念為中心,以綠色行動來踐行可持續發展的一種自主、積極、健康、環保的意愿傾向和行為方式的總和。大學生綠色生活習慣的衡量標準為:勤儉節約、綠色低碳、文明健康、簡約適度。大學生綠色生活習慣養成的重點是在綠色生態思想的指導下,對大學生的日常行為進行有目的、有計劃、有組織的培養、指導和訓練,使生態文明規范內化為大學生的自身生態素養,從而使大學生具有自覺穩定的綠色行為習慣。
二、大學生綠色生活習慣存在的問題
大學生由于個性發展未成熟,缺乏閱歷且自制力不強,容易受到社會不良思潮的影響,在保護環境的思想和行為上產生了一定的偏頗。他們雖然對綠色生活有著一定的認知,但卻沒有將這種認知自覺主動地轉化為日常生活中的實際行動,沒有養成綠色生活習慣。具體表現如下:
(一)部分大學生飲食起居不節約
由古至今,勤儉節約都是中華民族所宣揚的優良傳統,但部分大學生卻將勤儉節約這一優良品質拋諸腦后,在思想上缺乏勤儉節約的意識,在行動上鋪張浪費。例如部分大學生衣帽服飾穿舊了就隨手丟棄,不能踐行“光盤行動”,浪費水電等公共資源,沒有做到循環利用紙張等。
(二)部分大學生交通出行不低碳
當前隨著全球變暖日益加劇,我國開始重視低碳發展和可持續發展,然而,由于大學生認知水平有限,實踐能力局限,并未在大學階段樹立低碳生活意識、踐行低碳生活方式。例如在較近距離時,部分大學生沒有選擇步行或者騎自行車,而是選擇坐出租車等方式,增加了碳排放量。
(三)部分大學生行為方式不文明
人們在長期的社會實踐中逐漸認識到只有人與自然和諧相處,才能實現永續發展,然而,部分大學生生態責任意識淡薄,沒有以文明健康的生活習慣去對待生態環境,對自然造成了一定的不良影響。例如部分大學生隨手亂丟垃圾,沒有進行垃圾分類回收等。
(四)部分大學生娛樂消費不簡約
近些年來,國家提高了對自然生態環境的保護力度,人們的綠色消費意識也在不斷增強,然而,大學生的價值觀還未完全形成,易受到消費主義的不良影響,在消費觀念和行為上出現偏差。例如部分大學生消費欲求大于自身的經濟實力,容易產生超前消費的不良現象。
三、大學生綠色生活習慣養成對策
(一)優化大學生綠色生活習慣養成的社會環境
1.充分利用大眾傳媒的方式,拓寬向公眾傳播信息的渠道
利用電視廣播媒體,制作以大學生為主體的綠色公益廣告,擴大綠色生活在大學生群體中的傳播面;利用電視訪談節目,邀請在大學生群體中較受歡迎的正能量偶像與綠色生活先進個人同臺,增加大學生對綠色生活的吸引度、關注度和認同感;利用報紙期刊,增設綠色生活的專欄,加深大學生對綠色生活的理解。
2.充分利用網絡媒介的途徑,豐富綠色生活的宣傳方式
利用QQ、微信和微博等大學生經常使用的新媒體社交軟件,開發綠色生活小妙招等相關小程序,開展“全民一起綠色生活”的線上活動,撰寫與綠色生活相關的公眾號文章,并分享在朋友圈,用不同的方法向公眾推送與綠色生活相關的信息,以此營造良好的綠色生活的社會氛圍,幫助大學生樹立綠色的生態觀,引導大學生養成綠色生活習慣。
(二)完善大學生綠色生活習慣養成的學校環境
1.高校以課堂教學為主渠道樹立大學生綠色生活理念
可以組織教師在課堂中講授綠色生活的知識,并且向大學生推薦與綠色生活相關的書籍電影等,加深大學生對綠色生活的理解與感悟。
2.高校以綠色實踐活動為載體豐富大學生綠色生活體驗
可以增設第二課堂,開創“綠色生活我知道”的知識競賽,開展植樹造林等相關實踐活動,讓大學生在親身體驗中養成綠色生活習慣。
3.高校以綠色校園文化環境為依托形成大學生綠色生活氛圍
可以適當增設垃圾桶,增加校園綠化面積,加大綠色新能源技術在校園內的使用力度,這樣不僅能夠美化校園環境,而且還能提高資源的利用率。
4.高校以高校規章制度為保障引導大學生綠色生活行為
將節能減排、綠色生活的任務下發到各個職能部門,嚴格監督和規范大學生的自身行為,引導大學生養成綠色生活習慣。
(三)發揮家庭對大學生綠色生活習慣養成的積極作用
1.家長要堅持綠色育人理念踐行正確教育方式
家長要在綠色生活思想的指導下,增加對綠色環保建設新知識的敏感度,提高自身的素質和對綠色生活的認知,以健康的心態對子女進行綠色生活相關的教育。
2.家長要以身作則發揮家長的榜樣示范作用
家長要主動承擔起保護環境的責任,成為綠色生活的積極踐行者,為子女樹立良好的形象。家長要營造綠色生活氛圍潛移默化感染子女,在子女的童年時,多帶他們去親近大自然,感受大自然的美好;在睡前講愛護環境的小故事,將綠色生活意識滲透在日常生活小事中,貫穿在生活的方方面面中,潛移默化地實現對子女的綠色情感教育。
3.配合高校和社會開展綠色生活教育
將家庭、高校和社會有機結合在一起,切實有效地對大學生進行綠色生活教育,全方位引導大學生養成綠色生活習慣。
(四)激勵學生自身積極踐行綠色生活方式
1.大學生要樹立綠色生活理念
能意識到提高綠色生活意識的重要性,發自內心地尊重自然、愛護環境,將綠色生活思想轉化為綠色生活行為,這樣當他們面臨環境問題時,就能夠積極主動地承擔起保護環境的責任,而不是冷眼看待,袖手旁觀。
2.大學生要使用綠色健康產品
不購買過度包裝的產品,不使用高消耗、高污染的物品,盡可能減少對資源的浪費和對環境的污染,積極踐行綠色生活方式。
3.大學生要進行綠色休閑娛樂
在日常生活中,大學生要做到理性消費,遠離鋪張浪費、奢靡享樂的生活,以綠色的生活習慣和良好的身體素質完成學業。
4.大學生要參與綠色人際交往
積極參加綠色環保的公益活動和社團活動,切身感受到環保事業的長期性與艱巨性,以自身的綠色行動起到先鋒模范作用,帶動周圍的同學共同參與到環保事業中來,為建設美麗中國貢獻自身的力量。
參考文獻:
[1]張耀燦,陳萬柏.思想政治教育學原理[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
[2]馬園園.綠色生活方式研究[D].華東師范大學,2018.
[3]黃羚.大學生綠色生活方式培養研究[D].閩南師范大學,2018.
[4]馬海恒.加強公眾參與推進生活方式綠色化的可行路徑[J].世界環境,2016(5).
[5]張博強.略論大學生生態文明教育[J].思想理論教育導刊,2013(6).
責任編輯:劉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