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翠麗
(海南體育職業技術學院,海南海口 570203)
在教育體系改革中,高職思想政治教育為了引導學生形成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應及時深入人文關懷的相關內容,使學生在思想政治學習的同時對自己的心理問題進行及時疏導,提高思想政治教學的有效性。但是,在現階段高職思想政治教育中,存在著忽視學生主體地位、忽視對學生情感關懷等問題,無法滿足高職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基本需求。因此,在現階段高職思想政治教育完善中,院校及教師應該認識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人為關懷以及心理疏導的教育價值,通過教育方法的整合以及教學體系的完善,改變學生對思想政治教學內容的認識,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為學生思政能力的提升提供保證。
通過高職教學狀況的分析,在和諧校園構建中可以深入科學發展觀,實現人文關懷及心理疏導的最終目的,為教育體系的改革及學生能力的提升提供支持。在以人為本教育觀念構建中,其核心是培養學生的核心內涵以及基本的價值取向,實現校園和諧文化的構建。大學生在這種教育背景下,可以注重自身的思想認識,通過及時的疏導以及學習方法的完善,改變對以往思想的認識,實現學生綜合能力的提升[1]。
結合當前高職思想政治教育狀況,在人才培養中很多高職院校存在以學校及社會道德規范為主體的現象,在某種程度上忽視了對學生思想狀況的分析,導致思想政治教學工作無法滿足學生的基本需求,為學生能力的提升帶來限制。高職思想政治教育中,通過人文關懷以及心理疏導內容的融入,可以將學生作為主體,通過對學生個人需求以及心理狀況的調節,滿足學生的基本需求,有效增強高職院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感召力。
在高職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開展中,通過對學生人文關懷以及心理疏導,可以將學生作為主體,結合學生心理認知狀況,進行學生能力的提升,改善學生對思想政治以往的認識,為學生能力的提升提供支持。而且,在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創新中,教師能夠引導學生正確對待自己的行為,逐漸形成正確的學習理念,幫助學生塑造信心,為高職學生綜合能力的提升提供參考。
通過對高職思想政治教育狀況的分析,在人才培養中存在著忽視學生主體地位的現象,這種問題的出現無法滿足人才培養的需求,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與人才的培養帶來限制。在一些高職思想政治教學中,大部分學校采用單一的科學教學模式,忽視對學生主體的認識,學生在學習中只是被動地進行學習,忽視學生的學習興趣,為學生思想政治能力的提升帶來影響。而且,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會過分突出教師的權威性,學生的心理感受出現偏差,影響學生學習的積極性[2]。
在高職思想政治教學中,需要將學生的情感、意識以及態度、心理的能力培養作為重點,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注重學習的學習感受。但是,在一些高職思想政治課程教學中,教師會根據自己的經驗以及教學的需求,進行教學模塊的設計,將課程內容作為重點,對于一些事實熱點避而不談,而且,在案例研究中缺少理性分析,學生在這種學習背景下,不能形成理性思維,導致學生的思想政治意識薄弱,無法實現學生人文素養以及心理認知能力的有效提升[3]。
結合高職思想政治教學狀況,教師通常會采用單一的教學形式,學生在學習中只能進行同一內容、同一層次的課程學習,在這種填鴨式的教學環境下學生會缺乏思考、缺乏學習積極性。而且,在這種共同教育環境中,缺少對學生人文關懷以及思想認知的交流,無法展現思想政治教學的目的性,為學生綜合素質的提升帶來限制。
在高職思想政治課程教學中,高職院校為了實現對學生人文關懷以及心理疏導的引導,應該轉變以往的教育觀念,提高對心理健康教育內容的認識,通常應該做到:第一,在思想政治教學中,教師應該注重課程教育的實效性,通過心理咨詢室、心理健康課程以及健康講座的不定期舉辦,將思想教育落到實處,使學生的心理認知得到引導,實現思想政治教育的實效性。第二,在心理健康教育中,也應該注重師資隊伍的建立,提高思想政治教師的綜合素養,強化教師的實踐能力,為教師能力的提升提供支持。例如,在高職院校思想政治教育中,教師在進行《辯證唯物主義常識》的知識講解中,應該引導學生對物質以及意識的關系進行分析,結合我黨的思想,提高學生對求真務實精神的認識,并通過經典案例的講解,讓學生潛移默化的認識到求真務實的重要性,提高學生對課程內容的認識。通過這種針對性以及具體的案例講解,可以讓學生更容易感受到知識以及人文精神融合的必要性,為學生人文關懷以及心理疏導的能力提升提供支持。第三,在思想政治教育中,應該引導學生認識到心理健康教育的標準,通過積極、樂觀以及進取觀點的確定,提高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使學生逐漸形成樂觀、向上的思想認識,從而實現思想政治教育中心理健康教育的核心目的。例如,在高職院校中,院校領導可以針對貧困生“國家勵志獎學金”“國家助學金”以及學校的“助學金”等為基礎,積極開展大學生的思想健康教育活動,通過多種活動的構建,形成特色化的心理健康指導模式,積極提高學生的思想認知,鞏固學生的素質能力,引導學生形成良好的心理疏導能力,為現代高職人才的培養提供支持[4]。
高職思想政治教學中,應該將學生作為主體,針對學生的特點,進行人才培養方案的完善,通常應該做到:第一,實現換位思考的教學創新。對于高職教師,在思想政治課程構建中,教師應該將疏導學生作為重點,通過換位思考方法的運用,使自己感受到學生不同經歷所帶來的煩惱,之后更理性的理解學生的行為,實現對學生的積極引導,滿足學生心理認知的基本需求。第二,積極構建客觀、公正的教學方法。在高職思想政治教學方法完善中,教師應該將學生作為主體,積極構建客觀、公正的教學模式。并針對不同的學生構建不同的引導方式。例如,對于一些有學習困惑以及注重學生成績的學生,教師應該引導學生對自己的學習狀態有正確的認識,積極建立學生展示自我的平臺,學生在自我展示以及自我能力分析中,可以逐漸提高自己的認知能力,及時消除以往的不良心理認知,為思想意識的提升提供支持。第三,在人才培養中,高職思想政治教師應該積極構建賞識教育模式,避免學生在學習中出現心理障礙。通過賞識教育,可以引導學生樹立自信心,逐漸將負面情緒進行轉化,為高職院校人才的培養提供支持。第四,積極構建毅力鍛煉的教學模式。對于高職院校的思想政治教育人員,在教學中應該引導樹立堅定的學習理念,使學生認識到樂觀態度并不是意味著輕言放棄,而是通過堅定理想的樹立,逐漸獲取成功[5]。
在高職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完善中,教師為了改變學生對以往思想政治內容的認識,應該積極構建心理咨詢教育平臺,在該平臺中,可以改變學生以往的思想認識,提高學生對思想健康重要性的認識,通常狀況下,在心理咨詢教育平臺構建中應該做到:第一,注重資金的投入。在高職思想政治教育的心理平臺構建中,可以在該平臺中配備專業的心理咨詢師、 心理咨詢設備等,使學生在平臺中可以及時抒發自己的心理問題,并實現問題的及時解決。第二,通過心理咨詢平臺的構建,可以幫助學生逐漸克服心理障礙,而且,高職教師也可以在多個方面了解學生的心理狀態,并及時對學生的思想偏差進行引導。第三,積極創設網絡化的思想政治教育平臺,在心理咨詢平臺構建中,也應該融入網絡技術,學校通過微博、微信平臺的構建,激發學生的參與興趣,改善學生以往的思想認知,并更好地充實學生的精神世界[6]。
綜上所述,在現階段高職思想政治教學中,為了改變以往的教學限制,教師在教學中應該將學生作為主體,結合學生對思想政治教學認知的狀況分析,進行人才培養方法的創新,以全面提高高職院校學生的思想政治素養。教育改革中,應該將學生人文關懷以及心理疏導作為重點,通過心理健康教育機制的構建、多樣化教學模式的創新、心理咨詢平臺的創設以及網絡教育體系的創新等,進行人才培養方案的完善,充分滿足現代高職院校人才培養的需求,為現代人才的培養提供支持。